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如何对待皇嫂宋皇后的呢?

李飞


宋太祖是如何驾崩的,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大谜团,正史记载的讳莫如深,民间的流言纷纷,都给各路文人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然而无论是“太宗弑兄”说,还是“太祖病逝”说,虽然都各有众多的支持者,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无法令人完全信服。宋太祖是否善终固然可疑,但有一点却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当时只有25岁的宋皇后,命运却由此迎来大转折。



宋皇后身世显赫,其父宋偓是五代宋初的名将,一生历事四朝九帝,而其祖母(后唐庄宗女义宁公主)、母亲(后汉高祖女永宁公主)都产自皇家,这样优越的条件,使得宋氏从一出生便自带高贵气质。开宝元年(968年),宋氏被宋太祖纳为皇后,当时她才年仅17岁。宋皇后性情柔顺、知书好礼,在服侍太祖八年间,夫妻鹣鲽情深,然而随着夫君的猝然离世,一切都发生巨变。


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偓之长女也。母汉永宁公主。后幼时随母入见,周太祖赐冠帔。乾德五年,太祖召见,复赐冠帔...开宝元年二月,遂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据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的说法,宋太祖驾崩时,其弟赵光义(时为晋王)并不在身边,而宋皇后第一时间通知的对象,也并非赵光义,而是被其抚养长大的秦王赵德芳,言下之意,是想让他在先帝的灵前承继大统。然而,前往送信的大太监王继恩却以为,既然太祖生前已属意于晋王,便擅自改变线路,向赵光义报信。赵光义闻讯后,犹豫多时后,便随王继恩入宫。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见《涑水记闻》(注:当时皇宫并无王继隆此人,实为王继恩之误)。



当宋皇后看到入宫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大惊失色,但片刻的思虑之后,则是赶紧向小叔子口称万岁,并哀求他保全自己与赵德芳的性命,而赵光义也信誓旦旦地保证,将与宋皇后共享富贵(“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引文同上)。


这段记载虽然极为详实,但其真实性却大为可疑,因为宋太祖若生前有意传位给其弟,则宋皇后不能不知,况且此时赵光义手握大权、党羽满朝,一个弱女子怎敢擅作主张,更换“接班人”?况且,宋皇后在见到赵光义后,非但愕然失色,竟至于恐惧到哀告求生的程度,是否有难以言明的内幕?再加上太祖死得不明不白,不由得更加令人猜测,就算赵光义没有亲手害死兄长,但恐怕也是难脱干系。



这场风波过后,赵光义如愿以偿地登上皇位,时在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登基后,对寡嫂异常的冷淡、刻薄,先是把她赶到西宫居住,11年后又将其迁至东宫,但无论在哪里,都形同幽禁。宋皇后在清冷孤寂的宫殿内度过了19年时间,最终于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享年才44岁。


宋皇后死后,有司为其上谥号为“孝章皇后”,然而宋太宗却既不为皇嫂成服,又不许群臣临丧,令宋皇后的丧礼在极为尴尬的情况下举办。不仅如此,宋太宗既不许宋皇后与太祖合葬,又禁止将其神主祔庙,更有甚者,竟将皇嫂的棺椁安置在普济佛舍,直到两年后(997年)才同意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直到宋神宗在位时,宋皇后的神主才得以祔庙,而此时距其薨逝已经超过70年。



太平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文史砖家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虽说宋皇后当时才24岁,即使她貌美如花,但只要赵光义不傻,他就不可能对宋皇后图谋不轨。赵光义本来就因得位不正而被诟病,再来个强占皇嫂,那不是名声扫地了吗?再加上宋皇后的家世很不以言,所以赵光义只能对皇嫂宋皇后冷处理,这也注定了宋皇后余生很凄凉。

宋皇后背景不一般

宋皇后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的长女,其生母更是后汉的永宁公主(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而宋偓的身世也很不一般,他是后唐庄宗的外孙,其生母则是后唐义宁公主。《宋史·宋偓传》便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因为身世优越,自幼就是初入宫廷、见多识广。宋皇后幼年时期曾随母觐见后周太祖郭威,郭威对其甚是喜爱,赐以冠帔。

孝明王皇后去世后,中宫悬空,于是在开宝元年(968年)二月,比赵匡胤小了足足25岁,年仅17岁的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

且不说宋氏先皇皇后的身份,就凭她的这份家世,就已经很有号召力了。

晚年凄凉

宋皇后入宫仅仅八年之后,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暴崩,皇帝赵光义继位,是为太宗。

赵光义继位之后,加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并于次年命其移居西宫(嫔妃所住的宫殿)。十年之后,即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其移居东宫。

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皇后去世,终年四十四岁,谥号“孝章皇后”。

然而就在宋皇后死后,太宗完全不顾及宋氏前朝皇后的身份,不仅自己不为皇嫂服丧,同样不让群臣为其服丧。

当时的翰林学士王禹偁就因为私下说了一句“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宋史·王禹偁传》),竟然就被定了个诽谤罪,就此贬去了滁州。

宋皇后的梓宫也被迁到了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的府邸,寄放在普济佛舍,不仅不与宋太祖赵匡胤合葬,就连神位都不放入太庙。

直到宋皇后去世后两年多,即至道三年(997年)正月,才将其葬在了太祖永昌陵之北,并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但神主却依然没有被放入太庙。直到宋太宗的玄孙宋神宗时期,宋皇后的神位这才得以进太庙。

根据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的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当晚,宋皇后曾令内侍都知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意图立其为帝,但王继恩却跑去请来了赵光义,导致宋皇后的计划落空。因此后世史家如李贽等据此痛责太宗,认为太宗的薄情之举与宋后在“烛影斧声”当夜的行动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