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當年對擂郎咸平的萬方中

那個怒懟過郎鹹平的萬方中來了。

初次相見於杭州,他並沒有幾年前電視上出現時那麼瘦弱,相反,他身體健碩、善談。

時光流轉到 2014 年 1 月 27 日,萬方中以資深比特幣玩家的身份參與了《郎眼財經》節目,那次節目的主題為「比特幣的真相」。節目當場,郎鹹平把比特幣說成「只有價格沒有價值」,「用一串代碼來掠奪勞動財富」。

話音剛落,萬方中就當即起身反駁。那次辯論讓萬方中走入了眾多比特幣玩家的視野中,多年過去,萬方中有了多個身份:知乎大 V、比特幣玩家、創意寫作作家,通過比特幣,時隔5年,再次相見他表示已實現了財務自由。

對於比特幣、對於財富、對於階層跨越,這個圈中的知乎大 V 怎麼看?以下為 Blocklike 超愛區塊鏈同萬方中訪談內容。

認知就是財富

我是 08 年從一個末流的二本學校畢業的,學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這個學校很尷尬,出來沒人太認識。但他偏偏是個全日制本科。這個專業更尷尬,聽起來很高大上,國際啊、經濟啊、貿易啊,每個詞彙都很吸引,但卻是個沒什麼卵用的專業。出來以後只能去兩個地方:工廠、或者外貿公司,工廠的條件很艱苦,跟工人同吃同住,外貿公司在城市裡,但是壓力很大,每月房租就花了一半,還是住的很差的那種。

我第一天去面試的時候,坐了 2 個小時的車,到了另外一個市很遠的郊區,然後我趟了一趟泥巴地,走到一個工廠裡,那裡只有一個人等著我,就是老闆本人。工資也很低,面試了幾家,最好的才 2000 ,單休,都是住的鐵皮棚屋。


比特幣:當年對擂郎鹹平的萬方中


我說這麼多,是想說:其實我的起點不高的,比很多人的起點甚至還要低得多。我有些朋友, 95 年的,月薪就要過 18000 了,加上七七八八應該一個月幾萬不成問題,但其實論能力,未必比我高到哪裡去,學校也沒我好。

但是你看,我就浪費了很多年,直到出來七年後,我的收入超過工資的十倍,我才敢離開工廠,自己單幹。他離我還有 10 年的距離,如果他將這 10 年利用好,財富達到我 10 倍甚至提前退休都不成問題。


這件事情給我一個很深的教訓:那就是,你既然出來了,你就要捨得去折騰,既然沒有當公務員的命,就要大膽地去闖、去拼搏、不要怕失敗——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一般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我覺得應該接受相應的訓練才會明白的。其實有時候你跟別人的差距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於你缺乏勇氣,說穿了就這麼回事。

我這麼多年,做過的行業多了:淘寶、自媒體、公關媒介、kol、知識經濟、比特幣……對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

你的財富其實和你的認知是掛鉤的,財富跟你的辛苦程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很多事情就是你對一件事情的認識程度:你對事情認識得越深刻,那麼你就越富有。

我這麼說比較虛,我就舉個例子吧: 08 年,我剛畢業出來的時候,我的老闆,從 00 年開始做皮鞋,積累了幾千萬……當然幾千萬現在看不算什麼,那時候在我看起來是個鉅額數字,當時他作出了一個決定:向銀行貸款,去買工業用地。

但 08 年的外貿經過入貿後 8 年的洗禮,已經處於頹勢了,再加上 08 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很多工廠都因此而倒閉,現有的工業用地都有多,別說你新買的了。所以,結果很慘,老闆還不起銀行的貸款,最後這個槓桿給爆了。

但是,如果他那時候投資的不是工業用地,而是住宅用地,比如廣州、佛山的千燈湖一帶,現在那個幾千萬大概成了幾個億了吧?他也可以養老還家了,光是每個月租金都吃不完花不完的。

你看,其實這一來一回,就是一念之差,一個天堂,一個地獄。這件事情給我很大的觸動:我們很多人賺了一些錢,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其實不是,你像我老闆,他其實是趕上 2000 年中國加入 WTO 這波紅利期,所以才發的財,但如果你沒看穿這些,你會有種錯覺:覺得是自己能力所致。

我們每個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對客觀事物、對金錢、對財富保持敬畏之心,謙虛謹慎,你不過是汪洋大海里的一艘小船,如此而已。

投資不是抽獎

第一次瞭解比特幣……讓我想一下……我記得好像是王小山的微博?王小山其實是通過羅永浩認識的……有一天我在他微博裡看到比特幣漲了很多,買股票不如買比特幣,那時候我對中國的股票已經徹底失望了,反正我時間有多,就去研究一下比特幣唄。最開始是在中國比特幣,嗯……不是比特幣中國,是 CHBTC ,當時的網站十分簡陋,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才 300 多一個。

比特幣:當年對擂郎鹹平的萬方中


萬方中在財經郎眼 第 2014-1-27 期

然後我研究了一下中本聰的論文,裡面最吸引我的是他的邏輯,十分完美。比如說當所有的比特幣全都挖完了怎麼辦?礦機都白乾嗎?但其實你會發現,這些問題他都考慮好了,他整個的邏輯十分完美,沒有缺陷,而且你能看懂,不像現在的白皮書,你壓根看不懂。

多年以後,我發現翻譯這個白皮書的,是個叫吳忌寒的年輕人,我跟他一起吃飯的時候他顯得特別低調,時隔4年,他現在已經是百億身家了……我記得15年的的時候,我去參觀比特大陸,他跟旁邊的笛笛問我是誰......

說遠了,當時我說老實話,不僅僅看中比特幣這點,更看重的是它的金融屬性,我覺得這東西有戲,至少比 A 股強多了,就毫不猶豫地投了。我當時覺得這東西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有可能挑戰法幣。

但事實上,哈耶克的夢想還是很難實現的,現在的數字貨幣市場太亂了,由去中心化又變成了中心化,大家其實都在看有誰站臺就買哪個幣

。但很多不過是空氣,這些站臺的人,也是把他們換成了人民幣,他們壓根不信什麼的,哦——他們有可能連人民幣都不信,現在人民幣貶值了,信美元。

這麼多年,投資經歷對我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以前虧了,總是怨天尤人,怪交易所,怪環境。其實你仔細想想,大多數時候,你什麼都不能怪,你怪的只有一個:你自己。你假如從 91 年一直持有萬科到現在為止,應該是多少倍呢?大概是 35 倍左右,遠跑贏人民幣的貶值率。


比特幣:當年對擂郎鹹平的萬方中


郎鹹平在財經郎眼 第 2014-1-27 期

然而很多人都是在股市裡玩短線,你可以去看下歷史上,玩短線的人,仔細調查一下他們的背景,你會發現,玩短線能贏的幾乎沒有。像什麼楊百萬啊、江恩、李佛摩爾什麼的,短線最後都是沒賺錢的,實戰中也是幾乎為 0 。

還比如期貨,期貨的虧損率有人統計過,高達 94% ,實際上照我看,基本上是百分百。期貨的本質是什麼呢?本質是,你贏1萬次,只要輸一次,你就全輸光了,這個幾率太低了。因此,玩期貨的人其實既不是投機也不是投資,他們是去抽獎,抽那個百分之零點幾的概率。有很多人虧了去怪徐明星,其實如果你撇開交易所造假不談,你的錢也是遲早賠進去的。如果你一直屯著幣,你其實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你也不在乎莊家什麼的,你隨便他玩。

投資不能是抽獎、也不是賭博,而是個大概率事件,這個事件你覺得概率大,你就投,概率小,低於 50% ,你就不要投了。你看賭球就知道了,其實賭博網站在中間只抽很少量的水,但就是這少量的水,大部分人到最後都是輸家,十賭九輸。

很多人覺得比特幣是一個跳板……但其實,比特幣漲了這麼多倍,即便他再漲一萬倍,和大多數人都沒什麼關係。我在我的那篇《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從來就沒有什麼 「財富神話」 》文章裡說得很清楚了,首先,大部分人是根本就不會買的。

其次,大部分買了也守不住的,你想想看,當初你幾千塊錢買的東西,有一天價值 100 萬,你能忍住不拋嗎?嗯,是的,等你拋了,你會發現有一天,他居然值 1000 萬了……但是富人可能就不一樣,即使變成 1000 萬,他可能還是不會拋,因為對他來說,他根本就不在乎這點錢。對於他來說,比特幣可能就是個分散投資的好去處,萬一將來房價或者人民幣垮了,還有一個避險的地方。所以財富是怎樣兩極分化的?就是這樣拉開的。

最後,即便你不拋,很多原因你都保不住,比如說交易所垮了,像 MT-GOX 不就這樣的嗎?當時徐明星在裡面還有幾百個幣呢。還有就是錢包本身也丟幣,總之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能靠炒幣暴富的人,幾乎為 0 。

其實很多圈外人都不知道,這個圈子裡真正暴富的,都不是靠屯幣來實現的。你像寶二爺,他是靠屯幣嗎?不是。孫宇晨,是靠屯幣嗎?也不是。李笑來,靠的屯幣嗎?不是。先造一個「比特幣首富」的標籤,然後到處去賣課站臺,現在是不是比特幣首富不知道,靠比特幣撈到不少這個是真的。

暴富的結局很慘

更多人炒幣不是致富,反倒是虧錢。


初入交易市場的人(這個交易市場我是指的股票市場和幣圈市場所有的資本市場),他會有一種幻覺:覺得這個市場裡面,雖然別人都虧錢,但是唯獨我一個人會掙錢。女人不是總說:「女人的第六感是很靈敏的。」我建議你覺得自己第六感很靈敏的人,都過來股市玩一玩,最後百分百是虧的,無論是歷史,還是我周圍的一些例子,都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如果你不懂,我建議你去看看李佛摩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他經常就是,坐在凳子上一拍大腿,覺得 OK 了,然後就衝進股票市場去買了,結果呢……虧得一文不剩。

後來當他們明白了這樣不能賺錢以後,他們還是會剋制不住自己去買,這就反映了一個人性,就像叔本華說的那樣: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這二者之間像鐘擺一樣擺來擺去: 當你需要為生存而勞作時,你是痛苦的;當你的基本需求滿足之後,你會感到無聊。

你看在金融市場的人不就是這樣嗎?當他們虧了的時候,感到痛苦,當他們放著不動的時候,又感覺無聊,所以他們總是拿著那點錢盤來盤去,最後一毛不剩。最後就靠運氣了,這種氣勢和賭博沒什麼區別了。

這麼多年的各種經歷告訴我:你千萬不要把你的人生放在運氣或者別人身上,如果你把你的命運放在運氣上面,你恐怕再活 10 輩子都活不到你想要的人生。不要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這點我就不說了,你如果活得足夠久、看到的事情足夠多,你就會發現,靠譜的人實在太少了。

我有一個理論,就是:所有太容易獲得的東西,都是有陷阱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我覺得你都應該深思熟慮,所以基本上任何免費的東西我都不會去領取。

像大爺大媽排隊領雞蛋這種事我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我說點更加常見的,比如說:遊戲。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很沉迷於遊戲——不是單機遊戲,是網絡遊戲那種,單機遊戲很費勁的,我基本上玩個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需要休息一下。我每天起床以後不幹別的,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打遊戲,打完以後就睡覺。

我當時就想實踐下,我夢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因為我念書的時候就想象過,所謂神仙般的生活,不過就是每天能打遊戲,然後桌上有吃不完的零食,打完了就能睡覺。

所以,後來我看到有些社交網絡裡,有些女孩子抱怨她的男朋友整天沉迷於遊戲,我是很理解她的男朋友的。這種生活到最後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到最後就是和其他上癮的東西一樣,你已經沒有任何樂趣可言了,你只是覺得,你要機械地去重複這個東西,其他的你都不想去做。

後來,我其實發現這是一個局,一個什麼局呢?就是這些遊戲,它其實是專門為你的人性的弱點而準備的,比如說,遊戲裡面你經常會遇到一個首充的獎勵,因為據他們調查,一個人他只要第一次充了錢以後,一般還會繼續充。

然後他裡面都會有一些任務,這些任務都很小,他會讓你感覺自己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覺得自己充實無比,其實呢?你什麼都沒有完成,你最後只得到了一個空氣,玩遊戲玩到最後,其實就是重複幾個動作。

但是現實中可能你就沒有這種階段性的小目標,都是非常艱鉅的大目標,比如說:買房。所以很多人就很喜歡沉迷於遊戲裡面,因為現實太沉重了。但其實,你跳出來看,這就是一個人為製造的局,我看明白以後,頓時就覺得,自己被人給玩了,我看過很多聰明的人,都是這樣被玩的,你這一輩子就毀了,所以我就再也不玩網絡遊戲了,不玩任何網絡遊戲。

其實由此推開來,很多東西的道理都是想通的,暴富也是。他看起來很容易到達,其實,你都要還回來的。


比特幣:當年對擂郎鹹平的萬方中


萬方中

我還是覺得,年輕人得找點自己的事業去做做吧,不要抱有暴富的夢想,暴富的人,往往結局都很慘。這種慘不僅僅指的是,很多暴富的夢註定就要失敗,而且暴富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是精神世界的崩潰。我記得我很早之前GQ採訪過曾經的煤老闆們,說實在的,我一點都感覺不到他們的快樂,相反,我覺得他們挺可憐的,其實我相信其他行業暴富的人,跟他們也沒什麼區別,很多道理都是共通的。

翻身不能靠比特幣

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事實:人經常就是當他第一眼見到的東西,產生了先入為主的現象,然後之後的生活,都是在不斷尋找證明他的第一印象是證明的東西。你比如說對日本的仇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很多人他們小時候接受了反日的那套東西以後,等他長大了,你無論怎麼對比數據、擺出事實,只要你說日本好,在他們看來你就是漢奸。

你還比如我們今天中午吃的這個飯菜,很多人把「合不合我口味」與「好吃」弄混淆了。很多人所謂的「好吃」,其實就是「合我口味」,如果不合我口味,就是不好吃,這種意識就決定著他們活的世界的領域,只有那麼的寬廣。

但是今天的菜,雖然不合我口味,我覺得是好吃的,我很喜歡。因為我能嚐到廚師在這個菜裡的心意,做得非常的細膩,層次感非常的豐富,這是我以前吃的中國菜裡很少見到的。我很喜歡嘗試不同的食物,我的理想是吃遍世界,哈哈哈。

我在我身邊也是,我極少見到一個人願意去改變自己的,或者說他們想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缺點,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幾乎沒有。他們不過是想維持現狀,然後不停重複現在的生活罷了。

如果你明白了這個事實,你就知道為什麼窮人要變成富人是很難的了。窮人跟富人最大的差別其實是思考的差別,以及教育上的差別。有很多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的觀念很窮,這要改變他是很難的——比賺更多的錢事實上還要難。

我以前住的地方是一個貧民窟,在那裡有很多窮人家的孩子,我跟他們一起長大,我發現長大以後,他們基本上父母輩幹嘛就幹嘛。

父母開擺書攤,兒子也擺書攤,他們家有個大兒子,中專畢業聲稱要在深圳立足,打拼了這麼多年也沒見立足。父母當司機,兒子還是當司機。老爹是警察局局長,兒子最後也是個公務員,沒發生什麼改變。可能也就我一個人發生改變了,別人以為我家買房的錢都是拆遷拆來的,哈哈哈哈哈。

還有一個就是現實的原因,你比如說,對於窮人來說,你買了幾千塊的比特幣,突然有一天變成了幾百萬,你能不拋嗎?你肯定拋了,換成錢去買房了。豈知有一天他們變成了上億……但是,對於富人來說他們可能就留得住,因為他們只是想把財富風險分擔一下,起這個作用,他不靠這個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