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南宋的灭亡不值得同情?

松山笺志


真正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苟安政策丧失民心,因此昏君奸臣被历代人民所唾弃! 曾飞教授在论及此段历史时一针见血的指出:“文王采用韬晦之计,倾商以兴周。南宋富而不强,苟安亡国。一兴一败,均为必然。以史为鉴,殷鉴不远”!

两宋之交,金国的铁蹄践踏中原大地,北宋分崩离析,高宗在大批的士族阶层簇拥下南逃并定都建康,史称南宋。

金军南下攻城掠地的同时,对中原百姓进行了残忍的掠夺和统治, 汴京的百万市民以及两河地区的人民,被懦弱无能的朝廷牵连,饱受战争之苦, 迫使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南迁,他们背井离乡,告别了世代赖以生存的热土,踏上了不归的旅途,史上把这些人称做遗民。留下来的百姓在忍辱偷生的同时,热切的盼望着王师北顾,驱逐鞑虏,救民于水火之中。

有人说岳飞抗金得不到南宋各阶层的支持,因为他们向往安定的生活,不堪战争的重负。事实证明,这些话都是谬论! 岳飞抗金无疑是以天下为己任,反抗掠夺和奴役的正义斗争,符合广大汉民族的利益。且不说士族阶层在朝廷中形成主战派势力,南宋百姓也是积极主战的,流行至今杭州的油炸桧已经说明了一切。特别是中原南迁的遗民,更是思念故土,因为他们的田产祖坟还在那里,这都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 通过南宋初年的中兴名相李纲、吕颐浩、朱胜非、赵鼎等人的励精图治,南宋方面的形势日渐好转,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南宋的国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宋金对峙以及南宋政权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时的税收大头是从折帛钱和各种商业杂税来的,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 总之要支持全线北伐并不成问题, 这里指的是绍兴和议之前的财政状况,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做为“奶牛”饵金国这个“犬羊”而进贡岁币和秦桧乱权所导致的财政恶化又另当别论了。

南宋初年,各路宋军还大兴营田,储备粮饷。 南宋朝廷为恢复生产,正式宣布全面措办营田,任命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和吴玠等五大将兼任营田大使或营田使。 宋军积蓄了充足的粮草,宋军后勤供应也得到显著改善。史载:(营田) “行之二三年,流民尽归,田野日辟,委积充溢,每岁馈运之数,顿省其半”。 岳飞还施行仁政,招民归业,恢复发展生产。岳飞下令在在襄汉六郡实行优惠政策,借贷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给复业农民,免除老百姓三年赋税,免除以前所欠一切官私债务,要求州县官员“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 岳飞接连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了几年时间,经过苦心经营,终于把襄汉六郡建设成反攻中原的战略基地和跳板。

而恢复中原故土则是民心所向,《宋史》记载:“ 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南宋诗人刘过在一首词中写到:“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可见这些南迁的遗民在岳飞死后二十多年仍在深切的怀念岳将军,心向故土。

当时的女真统治者把其辖区内的民众分为五等,其中女真人是第一等,汉人被划为第四等、第五等。 绍兴十年,岳飞北伐前后,由于金国统治者在其辖区内强制推广奴隶制,致使金国陷入“法苛赋重,加以饥馑,民不聊生”的危机之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2,因此中原人民强烈要求王师北顾!而即将被金人占领的地区因为人民不甘被金人奴役拼死一搏的事例不胜枚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记载:李彦仙以陕州孤城为依托,屡次击败金国女真兵的进犯,“金人不得西”, 后来“城陷,彦仙率士卒巷战”,“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为国捐躯。

《宋史》记载:岳飞在接到十二块金牌后开始撤军,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其中有百姓,有僧道,也有书生。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 “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伏闻宣相整军北 来,志在恢复,某等歧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由此可见,收复中原是天下归心之举。南宋闽东学派的代表人物 叶适在分析南宋战争形势时说:“夫复仇,天下之大义也,还故境土。” 不夸张的说,岳飞抗金是顺应民意的见义勇为的正义行为。

经过几十年的频繁战争消耗,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兵所剩无几,而女真本民族的人口本来就比较少,于是金国女真统治者们不得不从契丹人、渤海人、奚人和汉人中征调大量兵员补充。但是,由异族人拼凑而成的军队不仅战斗力比不上女真兵,而且对金国的忠诚度也没有保证,金国将领甚至还要带着女真兵去“押解”那些“剃头签军”上阵。更难以让金国女真人放心的则是,一旦金国军队作战失利,由深受女真人压迫而被强征入伍的那些异族人拼凑而成的“剃头签军”不仅有可能临阵脱逃,而且还有可能会临阵倒戈。

在当时的情况下,投降金国的汉人将领纷纷“归正”。 自金国、伪齐投奔南宋的“归正人”络绎不绝,既有投奔岳家军的,也有投奔驻屯其他地区的宋军的。此外,还有两万伪齐军队在归德府 一带起义,武装反抗金国女真人的统治(《金史》卷128《张奕传》)。 金国镇汝军知军、马军统制胡清率领一千一百零八人起义归宋,南下投奔岳家军,岳飞予以热情接待,并任命胡清为选锋军副统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2)。此外,金国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觐,以及华旺、孟皋等人,也先后率军投归岳飞。前伪齐河南府尹孟邦杰,也起兵反金,处死永安军的知军,然后率军南下归降岳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7)。如果岳飞北伐能够顺利的进行,以汉人为主的签军将面临土崩瓦解,这样既瓦解了敌人,也壮大了自己。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原人民纷纷奋起自救,其中以太行山的人民抗金斗争最为活跃。他们以大山为依托,沿山筑寨,巧妙出击,对金兵构成极大威胁。

早在金国侵宋之初,民间便纷纷结社自保,乡社武装装遍布全国,农村普遍如此,城市也不例外。至南宋,民间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抗金军事之社。 建炎元年,宋高宗屡次下诏在全国普遍组建忠义巡社,在抗金势力的大力推动下,忠义巡社很快地从河北发展到京东、西、河东、陕西等路。 当时叶义问、贺允中从金国出使回来,认为金必毁盟,为此陈康伯建议四策,其中之一就是“分画两淮地,命诸将结民社”。“民社”即指那些民间军事性结社。 以王彦八字军旧部为基础,梁兴在北方组织人民抗金,以“太行忠义保社”为名,并于绍兴六年率百余人渡河投奔了岳飞。 马扩领导五马山义军拥立信王号召义军,声势浩大聚众十万余,对金军构成巨大的威胁。

当时太行山上的义军组织很多,王彦的军队进入太行山区后,与太行“忠义社”等各路义军领袖歃血为盟。聚集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且十分忠勇坚决。在王彦的节制下,创建起了有名的抗金人民武装“八字军”。 后来两河忠义社的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所领导的19寨,都听从王彦的号令,最兴盛时士兵达十万余人。兵寨连绵数百里,鼓角之声相闻。此后,凡散在河东、并、汾、泽州和河北怀、卫、相州的一带抗金的人民武装,也都接受王彦的指挥。他们千方百计地进击金军,在金人下令强制河北人民剃头蓄发之后,更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八字军”的队伍也得以日益壮大。 王彦到京后,朝廷中正在就“主战”还是“议和”的问题,进行着激烈争论。王彦了解到这个情况,向朝中大臣大讲两河人民的忠义之师,如何奋力抗金,正在“引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他的这些慷慨之词,代表着主战派的意见,不但没有被朝廷采纳,而且被“降旨免对”。

南宋绍兴十年(金国天眷三年)前后,在南方金国接连败给南宋,在北方金国面临蒙古的威胁,在西边金国遭到西夏的攻击,在东北金国遭到高丽国的抵抗。穷兵黩武的金国当时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当时被女真人扣留在金国的宋使洪皓就很清楚。洪皓曾在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指出金国正被蒙古所困扰,“彼方困于蒙古” (《三朝北盟会编》卷221《洪皓行状》;

岳飞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 《宋史》记载: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岳飞北伐之时,黄河以北的各地抗金义军趁机揭竿而起,并形成了燎原之势。在京东、京西路,岳家军的忠义统制都接连取得重要胜利,并攻克占领了如永安军、南城军等地;在黄河以北的河东路,忠义军攻占了十一州军;在黄河以北的河北路,众多州县的民众起义。

虽然《宋史》中仅记载了北方义军攻占庆源府,但据《金史》记载可知,当时河北路的重镇大名府也已经被忠义军攻占。在东京开封府衰落之后,北京大名府已成为北方第一大城,金兵的重要后勤基地,连这样的基地都丢了,充分说明金国已经开始丧失对其属地的控制力,金国已经渐渐日暮途穷的事实,以及北方抗金义军出色的作战能力。《宋史》 记载: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收复故土人心所向,而金军内部也发生了动摇!金国大帅乌陵思谋性格桀黠,在此期间也不能控制他的麾下官兵惊恐不安的情绪,只好对下属说:“你们不要轻举妄动,等到岳家军攻来时我立即带你们投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人皆率所部投降岳家军,甚至禁卫龙虎大的下属忔查千户这么勇猛的人,都秘密的接受了岳飞的旗榜,从北方来向岳飞投降。金国将军韩常也曾想带领他的五万兵马内附。

面对大好形势,已经戒酒的岳飞大喜,对其下属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宋史》记载:在岳家军马上就要渡河,拿下故都汴京城之日可待之日,然而秦桧恰在此时欲与金国达成以淮河为界把淮河以北全部放弃的协议,并命令岳飞马上撤军班师。岳飞不明其理,向高宗上奏道:“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秦 桧深知岳飞北伐的志向是坚定不移的,不可能轻易回师,于是先命令张俊、杨沂中等策应部队南归,然后放言岳飞孤军不可久留,再三命令岳飞班师。

面对中原唾手可得的大好形势,秦桧一党的暗中掣肘, 岳飞悲愤难当,沮丧的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乞止班师诏奏略》”。

真的是一言成谶!自此中原沦落金人之手,再也没有回归。

岳飞被秦桧杀害后,在头二十多年其间,中原百姓企盼王师北顾之心仍未泯灭。从当时南宋文学家创作的作品里仍能可见一斑。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著述《老学庵笔记》卷1中写道:“张德远(张浚字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秦桧字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他的一首反映当时景象的诗中写道: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在他的另一首诗中写道:“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

当时的辛弃疾奏请创建湖南飞虎军,打算以此作为抗金力量,得到朝廷允许。居民参军踊跃,纷纷主动资助,盗贼不解自散,迅速成立了二千步兵、五百骑兵的飞虎军队伍。这支队伍在抗击金军中立下赫赫战功,四 十余年犹为劲旅。

然而由于南宋创建之初在战争中创建出来的铁血之旅被秦桧破坏贻尽,兵骄将惰。绍兴和议后,做为金国的内应,秦桧配合金国变本加厉的破坏南宋的国防力量。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9 记载:“(秦桧)其任将帅,必选驽才”,而驽才将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绝,市井之习成,而训练之法坏。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 (《朱文公文集》卷75《戊午谠议序》)记载: 对于战备之事,却是“士马销亡不问,干戈顿弊而不修”,使得那些“士大夫豢养于钱塘湖山歌舞之娱,无复故都黍离麦秀之叹”,“此桧之罪,所为上通于夭,而不可赎也!” 绍兴三十二年,王之道在奏章中指出:“吾之宿将,比自讲和以来,初无尺寸之劳、毫发之功。二十年间,享其富贵尊荣。……黄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养倍侈,有非言之所能尽者,孰肯披甲胄、冒锋镝、奋不顾身以拘国家之急哉?”(《祖山集》卷二十《与汪中丞画一厉害札子》) 南宋大臣袁燮在奏章中指出:“自秦桧当国,阴与虏结,沿边不宿重兵。”

在秦桧的折腾之下, 致使南宋军备废弛。 经过二十年的文恬武嬉偏安淫乐之后,南宋的国防力量大为削弱, 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将近二十年的压制和破坏,到了金国再次发起攻宋战争的公元1161年(秦桧当时已经死了),南宋军备已废弛多年,宋军将士也早已失去绍兴十年时的那种进取之心和雪耻之志。

正应了 闽东学派代表人物叶适的“兵何尝一日不可用。”和陈亮也提出“人心之不可惰,兵之不可废。”的那句话。与此相写照的是陆游的这首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百姓被南宋无情的抛弃后,逐渐对南宋离心离德,后来的南宋的有为之君曾寄希望于金朝的汉人,在他们发动北征时以为中原百姓会兴奋地与宋军一起抗金,然而时过境迁,事实证明这只是幻想,做为被南宋抛弃的孤儿,北方汉人的大规模反抗并没有发生,可见星移斗转,时过境迁。由于金章宗完颜璟实行了开明的汉化政策,北方汉人逐渐认同了金国的统治。没有了广大北方汉人的策应,再加上南宋军队已经堕落成兵娇将惰的腐败状态,岳飞的:“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竟一言成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元灭宋战争中,灭宋的主力竟然是北方汉人组成的张弘范军,可见南宋惘顾北方汉民王师北顾的要求,最终得到了报应不爽的结局!




董小华E


我反对这个问题,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悲剧。

一、南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朝代

这个曾经产生过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岳飞的朝代,既没有宦官干政,也没有外戚之乱,既没有农民起义,也没有贪腐成风的朝代。

这样一个以民为本的朝代,为何不值得同情?

二、南宋是一个苦苦坚持不肯投降的朝代

当初,幼帝赵昰驾崩时,不少人想解散行朝,陆秀夫抗辩道,“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于是所有人一起拥立卫王称帝。在无比这样绝望的形势下,南宋行朝依然坚持到了崖山之战。

1279年,宋亡,立国320年。宋史记载:皇帝蹈海殉国后,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以后,浮尸出于海者十余万人。

自古以来,天下无不亡之国家、不灭之朝代,尤其是亡国之君的下场各异,既有晋怀帝青衣行酒、晋愍帝洗爵执盖,北宋徽钦二帝北上那样的屈辱,也有陈后主、蜀后主那样全无心肝的人君。

不过,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如南宋这般,在海上流浪颠簸了三年,缺衣少食也不肯投降。直到最后关头,还能做到如此这般的决绝和悲壮,自皇帝大臣以下至普通宫女士兵,十万军民或战死于疆场或殉国于大海。

亲爱的读者们,你说南宋值得同情吗?

谢谢阅读,欢迎各位不吝点赞,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宝贵的观点。


小奔说史


首先说一句,一个杀了岳飞的政权值得同情么?

当然了,南宋的灭亡导致文化断层、百姓荼毒是值得同情的。

南宋灭亡主要还是内部的封建统治阶级太腐朽。南宋政权从建立之始就是一个腐朽政权,到了后期进一步走向衰落。赵构建都临安之后,开始的时候,也还标榜“中兴”、光复中原.但不久就丧失进取之心,一心想着向金人妥协投降,偏安江南。他启用投降派大臣秦桧为宰相,把持朝政,对于力主抗金的名臣大将予以镇压,同时还下命令各地残酷镇压的各地的农民起义。

南宋的疆域只有北宋的2/3,人口也少于北宋,但统治阶级的恣意挥霍,加上巨额军费和输纳金朝的贡金,财政支出反超过北宋,对农民的剥削也更加厉害。北宋时年财政收入最高额为六千多万贯,南宋时达8 000万贯。

赋役繁重,土地集中,农民生活很苦。黑暗的统治,不但逼使自己人民走上反抗的道路,也使自己最终失败。


历史有妖气


题主的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一下,不是说问题提的不对,而是它具有太多的片面性。如果没有南宋,中国的历史进城是不可想象的。南宋在我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从1127年高宗在应天府登基到1279年涯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宋怀宗赵昺跳海自尽,前前后后经历了150余年。

南宋给我们的印象一般都是,昏庸无能,荒淫无道,积贫积弱。南宋的皇帝都爱当太上皇;特别喜欢求和,《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等屈辱和议的出现,让人们觉得它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偏安政权,社会腐败。刚受完辽国的气,又被金国欺负,金国好不容易灭亡了,又被蒙古践踏,所以人们对南宋的评价指数很低。



事实上,南宋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给我一个穿越的机会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去南宋。为什么呢?


一、继承了北宋的社会经济繁荣。看《水浒传》怎样形容北宋东京的。“……元宵景致,鳌山排万盏华灯;夜月楼台,凤辇降三山琼岛。金明池上三春柳,小苑城边四季花。十万里鱼龙变化之乡,四百座军州辐楱之地。娇娥齐唱太平词。坐香车佳人仕女,荡金边公子王孙”。看看当时东京的繁荣程度,简直不敢想象。

二,农业生产技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农具的发展已具规模,有100多个种类。施肥技术也得到应用。南宋完善过的曲辕犁沿用至今。在南宋,很少听说有人被饿死。



三,文化艺术的发展就更不用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造就了多少史学家和大诗人,基本连武将都会诗词歌赋。其他的如陆游、杨万里、文天祥等举不胜数。


西从头越


南宋是一个自私的皇权统治机构!整个皇室只关心自己能否做得稳皇位,却不去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比如,宋高宗屈杀岳飞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害怕岳飞光复北境后迎回徽钦二宗跟他抢皇位,却是毁掉国之栋梁与复国大好良机!

其次,南宋在当时还有一次机会!那就是蒙古帝国崛起的时候,只要南宋稍微争点气,以金国被蒙古帝国压着打的时候完全可以挥师北上趁机夺回故土,并倚靠南宋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与蒙古帝国拼消耗,蒙古帝国没有占领金国的时候并没有很强的工业生产基地,即便南宋不能打败蒙古帝国也可以趁机将中原百姓南迁,坚壁清野,把北方变成一片空城空地,如此,则蒙古军没有工业生产能力的问题将被放大,不久必退回草原!

最后,蒙古帝国自灭金后到灭南宋前后历时五十年,南宋如果稍微争气一点,完全可以在这五十年时间里整军经武,与蒙古帝国划江而治,蒙元帝国由于统治相当残暴,所到一处必须屠城,蒙元帝国善攻却不善理政,只要坚持下去必然有变数!(只要熬死了忽必烈,那么其他继位人就会有变数!)所以,南宋之所以被灭,完全就是皇家人无心百姓,只顾偏安享乐所致!


优己


南宋的灭亡,为什么不值得同情呢?历史上的朝代都是从强盛走向衰弱,再从衰弱走向灭亡,这都是属于历史的自然循环过程,南宋也不例外,纵观整个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皇位以来,对有军权的武将都不放心,才有杯酒释兵权的由来,宋代继位的皇帝,受太祖影响对有军权的武将,疑心很重,怕有朝一日也有兵变之嫌,后来皇帝慢慢改变了重武轻文的治国之道,变成了重文轻武,在宋朝武官待遇级别都不比文官,以至后来兵站改散,国家有需要时再重新招集,战斗力大大降低,一到战时,那里抵抗得了金兵的铁骑,金兵如入无人之境,長驱直入,直取汴京,掳走了微钦二帝,史上才有了"靖康之役”,北宋宣告灭亡。



北宋灭亡后,民间义军突起,抗击金兵,当时著名规模大的有三支抗金军队,第一支由朝庭大将張俊领导,第二支民间武装由韩世忠为头领,第三支就是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各自单独作战,战果不明显,后来由張俊联络兩路义军为左右军队,齐心对抗金兵,稳固了南方的半壁江山,后来被金兵掠去的赵构与秦桧等前朝一些臣子逃回来了,具说是金人所放,未曾考证。先要说明秦桧并非金人奸细,而前朝状元出身,书法一流深得微钦二帝赏识,后来做了一件不得历史翻身的大事,遗臭万年,让后世子孙蒙羞几百年。三路义军迎赵构回归,国不可一日无主,赵构按步就班,建立了历史上的南宋,赵构始称高宗,南宋王朝建立,分封各路义军,收复失地,报靖康之仇,将士精神抖擞,很快收复了大量的失地,宋金对抗时,金国侧边的蒙古国迅速强大,统一了北方多个民族,最后向金国进击,金国有后顾之忧,遂机撤兵回国,南宋稳固,朝庭将各路义军招回休整,金国提出议和,南宋暂无后顾之忧,赵构受祖制影响,驳夺各路义军将领的军权,封一些沒有实权的闲职给他们,赏赐岳飞美女数名,黄金万兩,岳飞一切退回,非要直搗黄龙府,迎二帝回朝雪耻,犯了皇家大忌,岳飞还有一次进劝皇帝立储君,正好赵构膝下无子,又犯一大忌,为后来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患,经过史料考证,金国最后被蒙古和南宋左右夹击而灭亡,从此,南宋朝庭认为再无忧了,天天歌舞升平,大臣们都沉醉在亨乐之中,那里还有强国之梦,岂不知蒙古早就觊觎中原,只是时机未到,最后南宋被蒙古所灭,后来灭亡不被史官同情,出于几大原因,第一南宋朝庭不为先帝雪耻,安逸亨受。第二以"莫须有"之罪诛杀民族英雄岳飞,受天下人遣责。平反也难平民愤!第三守着半壁江山,不思进取,随北伐几次也无功而返,缺乏恒心斗智,只知卖弄笔墨效仿前朝。浅谈一下,看官勿喷!


夏普洱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先是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政权初期,任用主战派李纲为相。后又迫于金军压力,赶走李纲,为了避金人兵锋,赵构带宠臣汪伯彦等放弃中原,逃往扬州。后来金军渡江,赵构又漂泊过海,逃到温州。



开国皇帝如此,叫人心寒,当时主战派的武将有李纲、岳飞

、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而赵构被金人吓破了胆,只是一路逃窜,以求苟安。也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北宋的皇室、朝臣被虏去三千多人,而赵构居然启用金人派来的秦桧为宰相,停止北伐,迫害主战大臣和将领,以求金人承认这个南渡小朝廷,真的是可悲可叹。

有人会说,迎回二帝,赵构的身份很尴尬,国破如此,金人猖狂极致,如果有勇气和决心,打回中原,难道就不能提高赵构的名声和威望,二帝回来又怎样,把他俩供养而不给权,把皇族和朝臣迎回,总比让他们在北方被折磨死要好一点吧!



所以,北宋的靖康之役让中原正统民族颜面丢尽,而即位的宋高宗只求苟安,继续让颜面扫地。

后来的皇帝,虽然有的主战,不过成效都不大。按理说南宋是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朝代,对抗金人,应该有底气。

遗憾的是,南宋也有过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只能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腐败,人心不稳,再无收服中原的机会。让人不解的是南宋经济发达、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军事实力也非常弱。

蒙古迅速崛起后,联合南宋,打败金人,然后在崖山,全灭南宋。至此,南宋精英被杀尽,别有用心的人高呼“崖山一战无中国”,这都是扯淡,后来的朱元璋和他的子孙逐蒙古于漠北。

至此,你大概可以知道为什么南宋不被同情了吧!

第一、君不复仇,只求苟安,臣,很多都是奸臣,如汪伯彦、秦桧之流。

第二、经济是很发达了,不过年年给金人岁币,有好的东西,赶紧给金人上供,担心金人的南侵。

第三、主战派都很少善终,主和派招摇过市,太失民族气节。

第四、北伐数次,基本都是无功而返,没有打出气势,打出民族豪气来。


司马PC


胡说八道!南宋十万军民跳崖自尽,这就是宋人对故国逝去的愤恨,慷慨就义,所以造就了文天祥和陆秀夫的千古美名。以至于后来反元运动时,有一只强大的义军在建立政权时,也定国号为宋,说什么南宋灭亡不值得同情,举一大堆例子说宋无北伐之志,端平入洛被你们吃了?说到宋,就无不义愤填膺地说害死了岳飞,你可知道孟珙、王坚等人!这两位哪个不是力挽狂澜的大英雄,贾似道也在鄂州之战也表现的极为英勇。人家都是用命来争取国家的存亡继续,你们却在用嘴来杜撰历史假设!


济海津梁


真正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苟安政策丧失民心,因此昏君奸臣被历代人民所唾弃! 曾飞教授在论及此段历史时一针见血的指出:“文王采用韬晦之计,倾商以兴周。南宋富而不强,苟安亡国。一兴一败,均为必然。以史为鉴,殷鉴不远”!

两宋之交,金国的铁蹄践踏中原大地,北宋分崩离析,高宗在大批的士族阶层簇拥下南逃并定都建康,史称南宋。

金军南下攻城掠地的同时,对中原百姓进行了残忍的掠夺和统治, 汴京的百万市民以及两河地区的人民,被懦弱无能的朝廷牵连,饱受战争之苦, 迫使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南迁,他们背井离乡,告别了世代赖以生存的热土,踏上了不归的旅途,史上把这些人称做遗民。留下来的百姓在忍辱偷生的同时,热切的盼望着王师北顾,驱逐鞑虏,救民于水火之中。

有人说岳飞抗金得不到南宋各阶层的支持,因为他们向往安定的生活,不堪战争的重负。事实证明,这些话都是谬论! 岳飞抗金无疑是以天下为己任,反抗掠夺和奴役的正义斗争,符合广大汉民族的利益。且不说士族阶层在朝廷中形成主战派势力,南宋百姓也是积极主战的,流行至今杭州的油炸桧已经说明了一切。特别是中原南迁的遗民,更是思念故土,因为他们的田产祖坟还在那里,这都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 通过南宋初年的中兴名相李纲、吕颐浩、朱胜非、赵鼎等人的励精图治,南宋方面的形势日渐好转,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南宋的国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宋金对峙以及南宋政权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时的税收大头是从折帛钱和各种商业杂税来的,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 总之要支持全线北伐并不成问题, 这里指的是绍兴和议之前的财政状况,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做为“奶牛”饵金国这个“犬羊”而进贡岁币和秦桧乱权所导致的财政恶化又另当别论了。

南宋初年,各路宋军还大兴营田,储备粮饷。 南宋朝廷为恢复生产,正式宣布全面措办营田,任命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和吴玠等五大将兼任营田大使或营田使。 宋军积蓄了充足的粮草,宋军后勤供应也得到显著改善。史载:(营田) “行之二三年,流民尽归,田野日辟,委积充溢,每岁馈运之数,顿省其半”。 岳飞还施行仁政,招民归业,恢复发展生产。岳飞下令在在襄汉六郡实行优惠政策,借贷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给复业农民,免除老百姓三年赋税,免除以前所欠一切官私债务,要求州县官员“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 岳飞接连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了几年时间,经过苦心经营,终于把襄汉六郡建设成反攻中原的战略基地和跳板。


而恢复中原故土则是民心所向,《宋史》记载:“ 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南宋诗人刘过在一首词中写到:“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可见这些南迁的遗民在岳飞死后二十多年仍在深切的怀念岳将军,心向故土。

当时的女真统治者把其辖区内的民众分为五等,其中女真人是第一等,汉人被划为第四等、第五等。 绍兴十年,岳飞北伐前后,由于金国统治者在其辖区内强制推广奴隶制,致使金国陷入“法苛赋重,加以饥馑,民不聊生”的危机之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2,因此中原人民强烈要求王师北顾!而即将被金人占领的地区因为人民不甘被金人奴役拼死一搏的事例不胜枚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记载:李彦仙以陕州孤城为依托,屡次击败金国女真兵的进犯,“金人不得西”, 后来“城陷,彦仙率士卒巷战”,“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为国捐躯。


《宋史》记载:岳飞在接到十二块金牌后开始撤军,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其中有百姓,有僧道,也有书生。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 “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伏闻宣相整军北 来,志在恢复,某等歧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由此可见,收复中原是天下归心之举。南宋闽东学派的代表人物 叶适在分析南宋战争形势时说:“夫复仇,天下之大义也,还故境土。” 不夸张的说,岳飞抗金是顺应民意的见义勇为的正义行为。

经过几十年的频繁战争消耗,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兵所剩无几,而女真本民族的人口本来就比较少,于是金国女真统治者们不得不从契丹人、渤海人、奚人和汉人中征调大量兵员补充。但是,由异族人拼凑而成的军队不仅战斗力比不上女真兵,而且对金国的忠诚度也没有保证,金国将领甚至还要带着女真兵去“押解”那些“剃头签军”上阵。更难以让金国女真人放心的则是,一旦金国军队作战失利,由深受女真人压迫而被强征入伍的那些异族人拼凑而成的“剃头签军”不仅有可能临阵脱逃,而且还有可能会临阵倒戈。



在当时的情况下,投降金国的汉人将领纷纷“归正”。 自金国、伪齐投奔南宋的“归正人”络绎不绝,既有投奔岳家军的,也有投奔驻屯其他地区的宋军的。此外,还有两万伪齐军队在归德府 一带起义,武装反抗金国女真人的统治(《金史》卷128《张奕传》)。 金国镇汝军知军、马军统制胡清率领一千一百零八人起义归宋,南下投奔岳家军,岳飞予以热情接待,并任命胡清为选锋军副统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2)。此外,金国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觐,以及华旺、孟皋等人,也先后率军投归岳飞。前伪齐河南府尹孟邦杰,也起兵反金,处死永安军的知军,然后率军南下归降岳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7)。如果岳飞北伐能够顺利的进行,以汉人为主的签军将面临土崩瓦解,这样既瓦解了敌人,也壮大了自己。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原人民纷纷奋起自救,其中以太行山的人民抗金斗争最为活跃。他们以大山为依托,沿山筑寨,巧妙出击,对金兵构成极大威胁。

早在金国侵宋之初,民间便纷纷结社自保,乡社武装装遍布全国,农村普遍如此,城市也不例外。至南宋,民间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抗金军事之社。 建炎元年,宋高宗屡次下诏在全国普遍组建忠义巡社,在抗金势力的大力推动下,忠义巡社很快地从河北发展到京东、西、河东、陕西等路。 当时叶义问、贺允中从金国出使回来,认为金必毁盟,为此陈康伯建议四策,其中之一就是“分画两淮地,命诸将结民社”。“民社”即指那些民间军事性结社。 以王彦八字军旧部为基础,梁兴在北方组织人民抗金,以“太行忠义保社”为名,并于绍兴六年率百余人渡河投奔了岳飞。 马扩领导五马山义军拥立信王号召义军,声势浩大聚众十万余,对金军构成巨大的威胁。


当时太行山上的义军组织很多,王彦的军队进入太行山区后,与太行“忠义社”等各路义军领袖歃血为盟。聚集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且十分忠勇坚决。在王彦的节制下,创建起了有名的抗金人民武装“八字军”。 后来两河忠义社的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所领导的19寨,都听从王彦的号令,最兴盛时士兵达十万余人。兵寨连绵数百里,鼓角之声相闻。此后,凡散在河东、并、汾、泽州和河北怀、卫、相州的一带抗金的人民武装,也都接受王彦的指挥。他们千方百计地进击金军,在金人下令强制河北人民剃头蓄发之后,更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八字军”的队伍也得以日益壮大。 王彦到京后,朝廷中正在就“主战”还是“议和”的问题,进行着激烈争论。王彦了解到这个情况,向朝中大臣大讲两河人民的忠义之师,如何奋力抗金,正在“引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他的这些慷慨之词,代表着主战派的意见,不但没有被朝廷采纳,而且被“降旨免对”。

南宋绍兴十年(金国天眷三年)前后,在南方金国接连败给南宋,在北方金国面临蒙古的威胁,在西边金国遭到西夏的攻击,在东北金国遭到高丽国的抵抗。穷兵黩武的金国当时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当时被女真人扣留在金国的宋使洪皓就很清楚。洪皓曾在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指出金国正被蒙古所困扰,“彼方困于蒙古” (《三朝北盟会编》卷221《洪皓行状》;

岳飞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 《宋史》记载: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岳飞北伐之时,黄河以北的各地抗金义军趁机揭竿而起,并形成了燎原之势。在京东、京西路,岳家军的忠义统制都接连取得重要胜利,并攻克占领了如永安军、南城军等地;在黄河以北的河东路,忠义军攻占了十一州军;在黄河以北的河北路,众多州县的民众起义。

虽然《宋史》中仅记载了北方义军攻占庆源府,但据《金史》记载可知,当时河北路的重镇大名府也已经被忠义军攻占。在东京开封府衰落之后,北京大名府已成为北方第一大城,金兵的重要后勤基地,连这样的基地都丢了,充分说明金国已经开始丧失对其属地的控制力,金国已经渐渐日暮途穷的事实,以及北方抗金义军出色的作战能力。《宋史》 记载: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收复故土人心所向,而金军内部也发生了动摇!金国大帅乌陵思谋性格桀黠,在此期间也不能控制他的麾下官兵惊恐不安的情绪,只好对下属说:“你们不要轻举妄动,等到岳家军攻来时我立即带你们投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人皆率所部投降岳家军,甚至禁卫龙虎大的下属忔查千户这么勇猛的人,都秘密的接受了岳飞的旗榜,从北方来向岳飞投降。金国将军韩常也曾想带领他的五万兵马内附。

面对大好形势,已经戒酒的岳飞大喜,对其下属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宋史》记载:在岳家军马上就要渡河,拿下故都汴京城之日可待之日,然而秦桧恰在此时欲与金国达成以淮河为界把淮河以北全部放弃的协议,并命令岳飞马上撤军班师。岳飞不明其理,向高宗上奏道:“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秦 桧深知岳飞北伐的志向是坚定不移的,不可能轻易回师,于是先命令张俊、杨沂中等策应部队南归,然后放言岳飞孤军不可久留,再三命令岳飞班师。

面对中原唾手可得的大好形势,秦桧一党的暗中掣肘, 岳飞悲愤难当,沮丧的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乞止班师诏奏略》”。

真的是一言成谶!自此中原沦落金人之手,再也没有回归。

岳飞被秦桧杀害后,在头二十多年其间,中原百姓企盼王师北顾之心仍未泯灭。从当时南宋文学家创作的作品里仍能可见一斑。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著述《老学庵笔记》卷1中写道:“张德远(张浚字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秦桧字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他的一首反映当时景象的诗中写道: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在他的另一首诗中写道:“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

当时的辛弃疾奏请创建湖南飞虎军,打算以此作为抗金力量,得到朝廷允许。居民参军踊跃,纷纷主动资助,盗贼不解自散,迅速成立了二千步兵、五百骑兵的飞虎军队伍。这支队伍在抗击金军中立下赫赫战功,四 十余年犹为劲旅。

然而由于南宋创建之初在战争中创建出来的铁血之旅被秦桧破坏贻尽,兵骄将惰。绍兴和议后,做为金国的内应,秦桧配合金国变本加厉的破坏南宋的国防力量。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9 记载:“(秦桧)其任将帅,必选驽才”,而驽才将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绝,市井之习成,而训练之法坏。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 (《朱文公文集》卷75《戊午谠议序》)记载: 对于战备之事,却是“士马销亡不问,干戈顿弊而不修”,使得那些“士大夫豢养于钱塘湖山歌舞之娱,无复故都黍离麦秀之叹”,“此桧之罪,所为上通于夭,而不可赎也!” 绍兴三十二年,王之道在奏章中指出:“吾之宿将,比自讲和以来,初无尺寸之劳、毫发之功。二十年间,享其富贵尊荣。……黄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养倍侈,有非言之所能尽者,孰肯披甲胄、冒锋镝、奋不顾身以拘国家之急哉?”(《祖山集》卷二十《与汪中丞画一厉害札子》) 南宋大臣袁燮在奏章中指出:“自秦桧当国,阴与虏结,沿边不宿重兵。”

在秦桧的折腾之下, 致使南宋军备废弛。 经过二十年的文恬武嬉偏安淫乐之后,南宋的国防力量大为削弱, 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将近二十年的压制和破坏,到了金国再次发起攻宋战争的公元1161年(秦桧当时已经死了),南宋军备已废弛多年,宋军将士也早已失去绍兴十年时的那种进取之心和雪耻之志。

正应了 闽东学派代表人物叶适的“兵何尝一日不可用。”和陈亮也提出“人心之不可惰,兵之不可废。”的那句话。与此相写照的是陆游的这首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百姓被南宋无情的抛弃后,逐渐对南宋离心离德,后来的南宋的有为之君曾寄希望于金朝的汉人,在他们发动北征时以为中原百姓会兴奋地与宋军一起抗金,然而时过境迁,事实证明这只是幻想,做为被南宋抛弃的孤儿,北方汉人的大规模反抗并没有发生,可见星移斗转,时过境迁。由于金章宗完颜璟实行了开明的汉化政策,北方汉人逐渐认同了金国的统治。没有了广大北方汉人的策应,再加上南宋军队已经堕落成兵娇将惰的腐败状态,岳飞的:“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竟一言成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元灭宋战争中,灭宋的主力竟然是北方汉人组成的张弘范军,可见南宋惘顾北方汉民王师北顾的要求,最终得到了报应不爽的结局!




用户52929682141


南宋末年,汉民族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从黄帝战蚩尤到现在四千年了,这个民族一次次的打碎重整,凤凰涅槃。可是这次汉民族真的再无机会了。汉民族的兵源地先后沦丧,山东山西陕西诸省已经沦丧百年,那里的汉民族已经接受了被奴役的命运,开始为蒙古人卖命,充当先锋,甚至追随蒙古人征服了波斯和阿拉伯腹地。南方的朝堂上再无敢战主战的中枢。南宋灭亡不值得同情,可以说是把正常的王朝更替与汉民族亡国混淆,扰乱历史。从汉民族来讲,不是汉族无能战之兵,能战之将,是因为宋朝错误的仰武崇文国策,超越历史的军制革新毁掉了汉民族的第二个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