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喀秋莎”究竟有多厉害?

第一军情


在苏军火炮武器库中,曾有一样武器在战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在二战期间曾为红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在德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使德军的装甲集群灰飞烟灭,红军战士都给她去了个美丽的名字,“喀秋莎”。


苏联红军曾经装备的喀秋莎火箭炮

1941年7月14日,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没多久,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苏联的很多地方,作为急先锋的装甲集群已经兵临苏联重镇奥尔沙城下,德军为了尽快拿到急需的补给,正以最快的速度向奥尔沙火车站靠近。


莫斯科时间下午2点30,突如其来的声响惊动了火车站内急忙运输物资的德军,几秒不到一团团火球跃空而起,很快朝德军士兵飞来。伴随一阵“轰隆”车站内德军瞬间灰飞烟灭。这事传到德军高层引起各种猜测,很多人认为苏联人已经开发了新型武器,而一部分认为这是苏军一般火炮造成的。直到莫斯科战役时,德军缴获了一门“喀秋莎”火箭炮德军才意识到这款武器对于他们的影响。


苏军在柏林战役大规模使用的喀秋莎火箭炮


其实早在苏德战争前,苏联人就在火箭技术上下了不少力。沙俄时期时,航空工程学家就曾提出航空火箭的猜想,可是由于条件简陋无法完成。到了苏联时期,专门研制火箭的第二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苏联人打开火箭的大门。后来苏联人研制的pc82火箭弹在哈拉哈河战役中,通过空军的发射成功教训了一下日本人。


二战后曾用以援助我国的喀秋莎


德军对于这款火箭炮,最初是十分恐惧的,他经常活跃在斯摩棱斯克、亚尔尼亚等一些最前沿的地区,以至于德军最高统帅部下令一定要千方百计缴获这些武器,甚至可以全歼,不过每次德军的行动都落了空。


欢迎大家关注本号,提供更多的军武知识科普。


兵器次元


在二战中,由于受战争的影响,交战各国发明了很多声名显赫的军事武器,而在苏联最为有名的就是“喀秋莎”火箭炮了,几乎在交战初期成了苏军的秘密武器。

“喀秋莎”火箭炮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大量用于实战的火箭炮,它是火箭弹的发射装置,也是火箭弹的点火装置,并能给予火箭弹的初始飞行方向。火箭炮是一种多管火炮装置,其火炮可以齐射,并且威力大、火力猛、射程远、机动性能优越。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武器装备和防御工事的时候,能够大面积瞬时提供密集火力,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并能震慑敌人的精神,瓦解敌人的意志。

到了20世纪初,由于双基推进剂的发明应运,火箭炮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1939年,苏联成功研制出“喀秋莎”火箭炮,使得火箭炮一下子盛行至今。

“喀秋莎”火箭炮为轨道式自行火箭炮,口径132毫米,一门“喀秋莎”火箭炮可以挂置16枚火箭弹。既可以单发,也可以部分连射,甚至能一次齐射。由于它是装置在汽车上,机动性很强。它最大射程接近9公里,装填一次火箭弹只需用时5至10分钟,齐射一次仅仅需要7至10秒,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敌形成迷离的火力覆盖。

“喀秋莎”火箭炮火力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苏军赢得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战争后期,苏联人常常把“喀秋莎”的怒吼看做是向敌人进攻的号角和胜利的礼炮。以至于在二战结束后,许多国家大量引进并装备“喀秋莎”火箭炮,为世界军事装备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一军情


世界各国对火箭的研究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如火如荼,其中德国人倚仗机械技术和化学技术的成熟,在火箭领域走到最前沿,但是纳粹军方对战争的乐观估计以及对远程火炮的痴迷,限制了德国军工对火箭的研究。而苏联人完全不同,这个国家非常热衷于战斗机机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早在“诺门坎”战役期间苏军战机就创造出第一例机载火箭击落敌机的战果,当时苏联战机能够使用的火箭弹是PC-82型82毫米、PC-132型132毫米航空火箭弹,这两种火箭弹在空战和对地攻击中的成功吸引了陆军的重视。苏联陆军将火箭弹看作是取代火炮的新武器,1939年终于装备了可用于实战的“喀秋莎”火箭弹。喀秋莎相比火炮的优势在于巨大的打击密度和巨大的爆炸力,炮弹为了获得射程往往消耗炮弹的重量去填装发射药,而喀秋莎的大多数重量都留给了战斗部,132mm的火箭弹战斗部装药20千克左右,起爆炸力远远超过火炮的弹头。几十发火箭弹一起在阵地上爆炸会产生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甚至认为志愿军使用了核武器。

卡车上的发射架根据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样式,早期的发射架一次可以安装16枚132mm火箭弹,安装在苏制“吉斯”6轮载重卡车上的发射架有8条导轨,而后期安装在其他卡车(美国援助的GMC 6X6卡车)上的导轨数量更多可以实现24、36、48、72联装,使用弹性很高;火箭弹种类也很丰富,有82mm的航空火箭弹、132mm和240mm的重型火箭弹甚至还有300mm的超口径火箭弹,最后一种可以填装28.9千克爆炸物,破坏力超过了203mm榴弹炮的炮弹,爆炸物后方是管子状的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可以将爆炸物推送到3000米之外。

喀秋莎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苏联火箭技术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战术上的胜利。就好像德国的三号、四号坦克质量一般,但是在德军将领的正确战术应用下创造了闪电战的伟大胜利一样,喀秋莎是第一种将卡车机动性和火箭弹结合在一起的武器,喀秋莎还集中发挥火箭的密度优势,通过短时间内发射多枚火箭弹在敌人阵地上制造“死亡火海”,杀伤力远在一般火炮之上。这是第一种火箭弹武器也是现代化火箭炮的鼻祖。在苏军反击德军的闪电战中,它密集的火力和爆炸产生的高温有效摧毁了防御阵地中的敌军有生力量,对装甲集群的打击能力也是德国高性能坦克的噩梦,


利刃军事


二战德国军队曾在旧鲁萨附近的战役中缴获了苏军一台奇怪的装置,乍看之下,这绝不像一个火炮装置。

这正是苏联新一代秘密武器“喀秋莎”——一种装备了火箭炮的作战车辆,在火箭炮的火力掩护下,苏联军队在旧鲁萨附近发起反攻,遏制了向列宁格勒猛扑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从而为苏军赢得了时间,此举后来被发现对苏德战争战局影响深远。

“喀秋莎”火箭炮装在卡车底盘上,配有火炮的轨道发射架,火炮发射器配有转动及起重装置以及火炮瞄准器。“喀秋莎”火箭炮弹道高度分散,命中率较低。不过,一座“喀秋莎”可以在10秒内发射16个火箭弹,大大弥补了它的缺陷,一组喀秋莎火炮,足以打击一大片敌占区,因而被称为火炮中机关枪。

当“喀秋莎”火箭弹击中目标时,其中的爆炸物立即在弹头两端同时引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促使内部空气压力迅速升高,火箭弹的外壳碎片在加速度的作用下,温度可瞬间升高到600至800摄氏度,产生强烈的燃烧效应,进而形成大范围的杀伤效果,给敌军造成巨大的震撼作用。






小城小见小闻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欢迎关注虎哥的头条号。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其实是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火箭炮。由于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着字母“K”,而且当时火箭炮这种新型武器当时严格保密,红军战士把该武器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而二战时期德军则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相较于其他的火炮,喀秋莎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但是其价格低廉、易于生产的特点也使之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火箭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二战中,这样的机动性也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离开。至今,喀秋莎之名仍被用于较为新式的苏联车载多管火箭炮上,特别是BM-21与其衍生型上面。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公里,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药筒部分是由七根管状发射药筒组成。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至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至10秒。运载车时速90公里。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轰炸范围达8000平方米,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

1939年5月9日,在哈拉哈河战役中,苏联红军首次把使用延时引信的火箭弹投入了空战中测试。1941年7月14日,苏军组建的第一个火箭炮连7辆BM-13向斯摩棱斯克附近的被德军占领奥尔沙火车站进行了一轮齐射。短时间内射出的一百多枚火箭弹致使驻守该地的德军第5步兵师损失惨重,以致于德军当时以为遭到了一个苏军炮兵师的攻击。


迷彩虎军事


相当厉害!

刚刚打完了一个问题——火箭炮是如何装填的。就想着写个喀秋莎的。

先做回答吧。

喀秋莎用的火箭弹是132mm火箭弹,射程可以达到 8.5公里。同时利用导轨可以在10秒钟内将16发火箭弹完全倾泻到对方阵地上。而且苏联当年是以至少一个火箭炮营为单位进行发射的,也就是说在10秒内可以像敌方阵地倾泻2吨左右的炸药。

另外厉害的敌方在于火箭炮的火力密度很大,在一次齐射过程中一台火箭炮的投送火力相当于传统122mm榴弹炮18门齐射的效果。

而且弹药充足的情况下,10分依旧可以再次开火。

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个卡车的占地面积上 汇集了18门122mm火炮的威力。

如果是122mm传统火炮那么就是下图的样子:

实际上下图这么广阔的空间内也只有12门苏二战时期的122mm榴弹炮。

那么一个火箭炮营的18门火箭炮大约要相当于涂上的多少炮呢?脑补可知:)


军武数据库


喀秋莎多轨火箭炮(俄语:Катюша)是苏联二战时研发的炮兵主战兵器,最初是由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生产,因此都刻有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的俄文首字母“K”。因为其强大的威力而受到前线官兵的喜爱,因此便根据“K”为火箭炮起了女性爱称“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携带16枚М-13(РС-132的改进型)132毫米火箭弹,能够以很快的速度齐射完毕,与同期美,德军装备的火箭炮相比,易于生产,并且威力,机动性,射程上都很优秀。

而且无论是对于德军野外推进的装甲集群或是固守在要塞,城市的步兵都有着极大的杀伤力。命中地区能够短暂产生上千度高温,但这对于封闭的坦克或是建筑内的步兵都已经能够产生毁灭性的杀伤。德军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同样让美军士兵心惊胆战,上甘岭战役中,我方侦查兵发现美韩军攻击部队的出发集结阵地。志愿军的火箭炮团就立刻对此处进行齐射,打出来384枚火箭弹。结果就是美韩军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发起进攻,战后材料显示当时敌方至少部署超过一个营以上兵力(美军营级单位编制上相当于我军当时团级,火力上更要超过),至今没有解密伤亡数字。


复兴军事


战争时期主要是用于加强炮兵的打击密度,杀伤敌有生力量。但是由于火箭炮的工作原理和机载火箭弹基本一致,特别是装药量,对装甲有一定的毁伤力,喀秋莎是多管联装的,如果将敌人压缩到一个小范围,再受到如此密集的打击,绝对是灭顶之灾。特别是四号坦克以下的装甲车辆能被直接击穿,因此喀秋莎火箭炮不仅能摧毁工事等坚固设施,有效代替传统火炮,还能充当反坦克炮使用。但是运载火箭炮的载具是卡车,本身防护力弱,不过在他诞生时已经不需要冲锋了,家里蹲的咆哮已然让纳粹心惊胆战。早期的射程较短,但他也开创了火箭炮的先河,射程介于火炮和导弹之间。


Close17242777462


火力覆盖,发射速度快,爆炸范围广,威力大,集集结能力强,精确度比较高,造价相对低廉,反应速度快,反击能力强,射程相当远,可以更换不同弹头,机动灵活,可车载,可单兵,打击目标多样性,联发单发可控制。


魔魔道道


挺厉害的,地毯式轰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