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作为俄罗斯的高度机密,“龙卷风”火箭炮射程高达惊人的90km,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路边社团长


【俄军“龙卷风”火箭炮令对手闻风丧胆,中国引进后发扬光大,返销国际市场!】

“龙卷风”是前苏联在火箭炮领域的巅峰之作,由大名鼎鼎的图拉合金精密仪表设计局研发,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装备部队。在俄军的作战构想中,“龙卷风”可对20到70公里范围内的敌方防御阵地、炮兵阵地、装甲部队实施远程火力覆盖。

俄军主要将“龙卷风”火箭炮旅配属在军一级单位,每个旅麾下有3个营,每个营下辖3个连,连级作战单位装备3辆发射车和1辆装填车。也就是说“龙卷风”火箭炮旅麾下有27部发射车。“龙卷风”火箭炮采用“玛斯”载重卡车作为底盘,公路行驶速度达到60千米/小时,行程大约为850公里。“龙卷风”的发射车能在38秒內发射完所有12枚300毫米火箭弹,能快速进入发射阵地,然后快速撤离,防止敌方火力报复。12枚增程火箭弹的火力覆盖范围高达672000平方米,也就是67公顷。而最新式增程火箭弹可以打90公里。图拉合金精密仪表设计局还推出了采用模块化设计“龙卷风-S”,该系统可以兼容多种口径的火箭弹,主打国际市场。

“龙卷风”火力强悍,性能可靠,是国际防务市场上抢手货。目前,至少有16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这种武器。中国引进“龙卷风”技术后,进行了本土化生产,发展出了PHL-03型远程火箭炮。中国的PHL-03型远程火箭炮配有更先进的制导火箭弹,射程和精确要超过“龙卷风”。同时,中国的防务企业也在国际市场推销PHL-03型远程火箭炮。另外,中国还研发出更先进的AR-3型火箭炮,可兼容300毫米火箭弹和370毫米火箭弹。目前,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远程火箭炮领域,中国军工企业已傲视群雄!


军事观察员东旭


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出自于位于俄罗斯图拉市的合金精密仪表设计局之手。可以说是名门之后,合金精密仪表设计局是俄罗斯最主要的的火炮设计局,像BM-21、BM-28型火箭炮均出自于它之手。

这位名门之后也不负众望,并没有给他老爹丢脸。该炮作为俄罗斯口径最大的火箭炮,各项技术指标是同类武器装备的顶尖水平,最大射程90千米,一次就可以发射16发子母弹,杀伤面积达67.2平方万平方米。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面积都远远高于同类产品,比如苏联的冰雹火箭炮系统射程只有20公里,杀伤面积4公顷,“飓风”射程35公里,覆盖面积29公顷,就连美国的MLRS火箭炮系统射程也有30公里,杀伤面积33公顷,均远远小于龙卷风火箭炮系统。



龙卷风火炮系统不光射程远,覆盖面积大,精度还特别高,火箭炮采用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等先进技术,然后通过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使得火箭炮的精度大为提高。


军武小咖


几个世纪前的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了火炮,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变革,目前,在全球单位内列装部队的火箭炮中,就属俄罗斯的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其声名显赫几乎可以与二战时期的喀秋莎火箭炮齐名。

龙卷风火箭炮拥有运输车,控制系统以及300毫米12管火炮发射系统,总重达到43.7 吨,底盘总长度约为12.4米,并配备了V_12型发动机,可以输出高达525马力,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0公里。 车体后部同时装有液压驱动起重机,最大起吊重量可达850公斤。车厢内装有12枚火箭弹,通常情况下,只需要3名作业手就可以在短短的20分钟内将12枚火箭弹装填到位。



火箭炮的发射管口径为 300毫米,一次性发射持续时间为38秒,炮座回转角度最大为60度。所发射的火箭弹重量为800公斤,最大射程可达90公里,最小射程仅为20公里。
如果用龙卷风火炮系统来对付坦克的话,在炮弹被射出后,首先会释放出降落伞以达到降低下落速度的目的。与此同时,炮弹内置的5条传感器天线可以探测到100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并在导引头的指引下寻找到坦克到最为薄弱的部位,炮弹在距离目标约130米的高处启动爆炸金属射流。击中目标时射流可达2000米/秒,对钢板的穿甲能力可达70毫米。在90km外能产生如此强大的攻击力,堪称神器。


南水桥畔


长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冷漠火箭炮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它的精度差,而且越是增大射程散布就越大,甚至认为最大射程40km就是它的极限值。在俄罗斯炮兵部队中还有1种十分引人注目的新型大威力火箭炮,这就是9K58“龙卷风”武器系统,被誉为炮兵武器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精度最高、性能最先进的多管火箭炮。 初期装备的发射车型号为9A52,后经改进后定型为9A52―2型。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功率高达525hp。中央轮胎调压系统可随地形变化随时调节压力,具有良好越野行驶能力,最大速度为60km/h,最大行程可达850km。只需3min就可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指挥舱内装有三防装置和通风设备。“龙卷风”火箭炮最突出的优点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火箭炮射弹散布大、命中精度差的难题。用于压制敌纵深地域导弹或火炮发射阵地,破坏作战指挥系统,摧毁坚固防御工事,毁伤坦克和装甲车辆,杀伤有生力量。

“龙卷风”火箭炮

“龙卷风”火箭炮配用多种火箭弹,可完成多种不同类型的作战任务。“龙卷风”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直径300mm,重达800kg,战斗部重280kg,最大射程达到70km。但是它的距离散布只是射程的0.23%左右,接近普通野战火炮的精度。 其中的9M55K型子母弹,装有72个2kg重的子弹。一次齐射12发火箭弹撒出864个子弹,可覆盖800m×800m的区域,杀伤有生力量,摧毁武器装备。它之所以获得如此优异的效果,主要是在火箭弹的设计中突破以往思路,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技术。在火箭炮发射管的一端装有1个“黑匣子”,它可为发射的每发火箭弹自动编制程序。然后在飞行过程中借助火箭弹上的燃气发生器产生高压气体,驱动舵机不断修正火箭弹的飞行方向。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还沿着纵轴方向不断进行高速旋转,使火箭弹保持良好的飞行稳定性,也可减小命中目标时的散布偏差。正是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措施,才使它的精度提高了两三倍。另外9M55K1型子母弹装有5个15kg重的子弹,采用双波段红外寻的器,可在距离目标150m处引爆战斗部,射出高速穿甲弹芯,击穿70mm厚的均质装甲。

“龙卷风”火箭炮


总说装甲


图注:俄罗斯“龙卷风”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

“龙卷风”,俄罗斯代号是BM-30(改进型号为BM-30M),火箭炮系统的内部代号为9K58(改进型号为9K58-2)。它是“喀秋莎”、“冰雹”之后的俄罗斯第三代战术火箭炮武器系统。

“龙卷风”火箭炮武器系统,由大名鼎鼎的图拉仪器设计局研发,该设计局是俄罗斯/苏联最主要的火箭炮武器研发机构,BM-21和BM-28型火箭炮武器系统也是由其抓总研制的。北约方面以该火箭炮的研制服役年份,将其命名为M1983式火箭炮系统。

图拉仪器设计局随后于1989年推出了“龙卷风”的改进型号BM-30M,它采用团-营编制,装备于俄罗斯陆军集团军直属或炮兵部队,主要担负阵地前20~70千米范围内的远程火力打击任务,负责对敌军装甲部队、指挥部、直升机机降场、防空阵地等高价值目标进行大规模面覆盖打击。“龙卷风”与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构成了俄罗斯炮兵的远程打击火力配系。

“龙卷风”BM-30M发射车为MAZ-543型载重卡车,战斗全重43.7吨,底盘长12.4米,口径300毫米,发射管12个,单发时间间隔3秒,全部齐射在38秒内完成。再装填时间为36分钟。其火箭弹质量800千克,最大射程90千米,最小射程20千米。BM-30M发射车具备较强机动能力,发动机功率525马力,最大公路行驶速度60千米/小时,最大战斗行程850千米。

“龙卷风”BM-30M射击精度很高,它配备有火箭发射式的R-90专用侦察无人机,依靠格洛纳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惯导系统飞行,抵达目标区域后R-90自动进入盘旋,弹上陀螺稳定摄像机进行光学/红外双模侦察,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红外/紫外或单一的毫米波模式。可测定70千米范围内目标的精确位置。R-90将侦察定位结果回传后,发射系统依靠电子导航地图、火控计算机等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打击。


兵工科技


要解释300MM火箭炮对俄军的意义,我们先了解下多管火箭炮的特点:攻击具备突然性,覆盖范围大,快速发射快速撤离,操作简单,而且造价较低。

对于现代炮兵来说,其实是个非常费钱的高技术兵种(相对步兵单位)。所以,能够简化炮兵科目,加强火力的多管火箭炮就颇受俄军的关注。1967年苏军装备了220毫米的“飓风”火箭炮,射程达到了35公里,但是苏军觉得还不够,还要更大。“口径就是正义,真理在大炮射程范围内”在这样的苏军信条下,再结合当时的苏军计划突袭欧洲的背景,远程火箭炮“龙卷风”就开始酝酿。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一直到了1987年才正式装备苏军。可见该项技术对苏军这样拥有成熟火箭炮技术的国家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难度在几方面,一个是弹药研制-需要研发一种射程更远的新型火箭弹,同时要确保精度不能太低。而且要压缩成本和方便制造。另一个就是这种火箭炮的长度和质量无疑也是超乎以往的,所以更需要火箭炮底盘和装弹、以及运输单位进行全新研制。最终才有了“БМ-30”,绰号“龙卷风”的火箭炮的诞生。

现役的“龙卷风”火箭炮,最大射程90公里,一次16发齐射杀伤子母弹可以覆盖67.2万平方米的战场面积,堪比营级火炮一个基数的急促射。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发射和撤离任务。同时装备了多种弹药,使得这型火箭炮的多用途性能加倍提升。

只不过,“龙卷风”的存在更多是填补了战术对地支援空军力量和远程炮兵之间的覆盖空间,而且还具备一定的突然性和隐蔽性,非常适合发动突袭或者迟滞对手,并且发射操作比炮兵相对简单,展开更快,所以才受到青睐。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