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架空小说:2:"爹,我有一计,说不定能解燃眉之急"

古风架空小说:2:

商议

"将军,林副将、郭副将、段参军求见。"镇北将军府书房,元大将军正看着父亲的画像出神,便有下人来报。

画像上的人一身常服,四五十岁的年纪,留着山羊胡,手持一本书卷,端坐在太师椅上,眯着眼,嘴角仿佛还挂着一丝笑,说不出的儒雅。元将军十分的不明白,自己的父亲戎马了半生,为什么给子孙留下的是这幅画,不像一个将士。

"带人去偏厅,备茶。"元将军回过神,如此吩咐。

"是。"下人退出去了。他叹一口气,整了整领口、袖口,走出了书房。早春三月的阳光,温柔而胆怯。

"将军怎么样,圣上可同意出兵?"元将军刚一踏入偏厅,来客就围了上来。本来这三人就无心喝茶,更有郭副将在偏厅里来回打转,此刻迫不及待的人正是他。

"将军,圣上怎么说。"林副将和段参军也站起来,忍不住想要知道结果。

元将军看着这些出生入死,誓死保卫国家的忠臣良将,愣怔着摇了摇头,慢步走到主位边坐下。

"什么意思,难道圣上还不知道如今西北是怎么个情况吗?"还是郭副将性子急的赶忙问话。

"圣上收到的奏章跟我们的千差万别。"元大将军闭着眼睛,无可奈何地回答。

"这是什么意思?"

元将军看了看眼前的三人,一手轻扣着茶杯盖子,茶香和热气四散开来。瞥了眼,茶杯中浮沉的茶叶。元将军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毫不保留的告诉了三人。

古风架空小说:2:

"这个老匹夫,我去找他说理。"听了事情的经过,郭副将简直是怒发冲冠,西北战事叠起,北戎也蠢蠢欲动,说不定这次西凉犯边就是北戎的手笔,上万的百姓、将士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赵丞相竟然只会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这不是给那些蛮夷可趁之机了吗。

"我说,老郭,你冷静点儿。先听听将军怎么说。"一直不说话的林副将赶紧拦住。

"怎么冷静,西北都快顶不住了,那个什么丞相就会耍小人心机。郭大哥,走我跟你去,先把人揍一顿再说。"段参军也是十分气愤。他就想不明白,那些什么文人,脑袋里装的都是屎吗?

林副将拦不住二人,眼看就要挣出门去了,元大将军将茶杯使劲一扣,大喝一声:"你们给我站住。"这三人便没了动作,齐齐看向主位。

"那,将军您说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扔下西北不管吧。"郭副将依然是不服气。

"西北是我东煜国土,自然不能落入那些宵小之辈。只是如今圣上的战报和我们的出入极大。我们一定要查清楚是谁调换了奏章,如此才能说服圣上出兵,就连赵丞相也没办法阻拦。"元将军如此说道。

"怎么查,三司六部,哪里有咱们武将的位置。等查出来,黄花菜也得凉了。"段参军一脸痛心疾首。

"确实是。"林副将附和道,"只是如果不拿出西北战事吃紧的证据来,咱们就不能出兵。若是私自出兵又是死罪。确实难上加难。"

"过两天说不定还会有战报来,咱们就死死盯着,谁要是敢偷换,老子削了他的脑袋。"郭副将一如既往的暴力。

"下一次的战报,我们自然是要万分小心,只是战报能换一次,就能换第二次。朝堂里、皇宫中,可都是他们的人。"元将军也无可奈何。

说道这,几人均是沉默了。

"爹,我有一计,说不定能解燃眉之急。"一直在外面偷听的元家小少爷,忍不住在门口说了这么一句。

"小毛孩子,你懂什么。还不回去。"军中之事向来是大事哪里轮到一个孩子插嘴,遂瞪着眼睛怒斥。

"反正你们也没有办法,听听我的怎么了,说不定有用呢。"元小少爷不服气,就是不走。

"你还不走。"元将军怒斥。

"将军勿怒,将军勿怒。"林副将赶紧拦住将军怒火,去门口将小少爷拉了进来,"说不定小少爷真有什么妙策呢。"

"是呢。小少爷你说,你说。"郭副将一把将小少爷按在座位上,一脸求教。

"哼。"本来还有话说的小少爷,这会有偏偏不说了,只瞥了一眼自家老爹,就将头歪向了一边,一脸傲娇。

古风架空小说:2:

"将军,这......"三人有些无奈,看向将军。

元将军一看没有办法,只得妥协:"有什么话,还不快说。"

等的就是这一句话,元小少爷立马兴致高昂起来,说道:"所谓山不动我动。既然赵丞相阻挠出兵,那就不出兵了。"

几个副将都听不懂小少爷的话关子,急问:"不出兵西北怎么办?"

"是呀。不出兵的话,不正如了赵丞相的意。"

"笨啊。不出兵可以出将啊。"小少爷更加得意了,看来他们都不如自己聪明。

"光有将没有兵,那还不一样是输。"

"将军这?"

元大将军听了儿子的话,倒是若有所思:"西北向来不稳,驻军也不在少数,光守疆大军就有1万兵马。这一次之所以损失惨重,不过是西凉乘人之危,再加上有北戎暗中操作,才会使军队群龙无首,城池失落。"

"确实如此。"林副将向来一点就通,"所以我们只要有人能够统领大军,部署作战,守疆大军加上常驻兵马也就能多抵挡一阵了。这样就为朝廷派军赢取了时间。"

"哎呀,还真是。臭小子就是聪明啊。这样将军让我去吧,我一定把那些蛮夷打的亲爹都不认识。"郭副将向来沉不住气。

"但是师出得有名啊。"段参军一句中的。

几个人都沉默了,须臾,几人均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太后。"说完大家哈哈大笑,尤以郭副将的嗓门最高。元小少爷一脸得意,元大将军一脸思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