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未來劉文動:善於判斷大勢,精準躲過股災

華夏未來劉文動:善於判斷大勢,精準躲過股災

華夏未來總經理、投委會主席 劉文動

擔任華夏基金的投資總監期間,劉文動的業績並不突出:華夏盛世任職回報-25.5%、華夏優勢任職回報為-8.97%,華夏藍籌任職回報為-4.38%。

雖然一線投資業績並不突出,但他精於判斷大勢,在幾個重要時點上為華夏基金做出了正確的倉位策略,2011年升任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2007年在市場到達5000點之後,華夏基金整體採取了降低倉位、調整持倉結構和封閉申購等舉措。

2009年上證從1600點漲到3400點的行情啟動之前,劉文動提出加倉的建議。

2013年5月,劉文動從華夏基金離職,成立了華夏未來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華夏未來資本總經理、投委會主席,主要負責自上而下的宏觀經濟判斷、重大資產配置及風險預算等,較少參與到選擇個股與具體交易層面。

2015年,華夏未來精準地躲過了股災。

宏觀:上證指數難有突出表現

2015年5月,正值A股牛市第二波主升浪,距離股災還有一個月。

劉文動當時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上證指數較難有突出表現。

牛市背後需要故事支撐,當業績好的時候,大家可能會講業績增長的故事,業績不好的時候,大家講主題,大部分時候炒的是一種主題,炒的是一種嚮往,炒的是人們內心裡的一種願望。

上證指數的構成包含了太多傳統行業,如銀行、地產、鋼鐵、有色、化工,水泥這部分所佔有的市值可能高達80%,如果沒有一個新的週期的啟動,講增長的故事是很難的。想要試圖通過業績反轉來推動上證指數進一步上升也是很難的。

在這波上漲行情中,傳統行業基本都搭上一帶一路或者行業整合,才實現的上漲。

上證指數如果要進一步上漲的話,需要看到經濟逐漸企穩、步入新週期的可能性,才會有更大幅度的上漲,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上證指數要想表現得特別突出,還是比較艱難的。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在2010-2015年單邊下滑。2017年,經濟學家仍在討論“新週期”是否已經到來。

另外,這輪牛市與1999年5月到2001年6月的這段歷史有很多相似之處:

兩個時期均處於宏觀經濟衰退的中後期,經濟增速尚未觸底,同時貨幣環境寬鬆,流動性持續釋放,疊加上投資者對各類改革升級政策所形成的美好憧憬,股市快速走出一輪牛市行情。

由於缺乏盈利支撐,同時轉型升級的故事需要較長時間來兌現,市場快速上升後估值高企,後期難有接續力量,以至於在新週期啟動前市場就進入到了調整階段。

微觀:龍頭股率先調整

劉文動認為,這輪“槓桿牛”主要受到流動性推動,以主題與概念為核心特點,表現為單線條發展而非行業輪動的特徵。因此,跟蹤主題與概念的演進情況成為重要的觀察角度。

2015年5月起,前期推動主題性行情快速上漲的幾大創業板龍頭股票開始走軟,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因為這種行情的特點就是在行情啟動初期,代表新興商業模式的龍頭公司率先獲得市場追捧,打開估值空間,進而帶動主題與概念向二、三線股票蔓延;而在行情臨近結束的時候,往往也是龍頭股率先進行調整。

6月初,很多停牌後再復牌的股票,即使貼上熱門的互聯網標籤,漲幅也已經大大低於預期,這也是行情進入後期的特徵。

當時,在華夏未來內部,並非每一位基金經理都認為當時已經是市場最高點。

6月初,華夏未來採取必先措施,做出了運用股指期貨進行對沖、同時逐步減倉的決定。6月15日,股市由牛轉熊。

華夏未來劉文動:善於判斷大勢,精準躲過股災

股災期間華夏未來收益曲線

根據劉文動事後介紹:在2015年6月15日-7月10日的巨震中,華夏未來提前一週降倉,及時運用對沖工具,三週累計回撤在8%左右,第四周以套利策略逆勢上漲,位列擇時對沖產品穩定性第一名。而在此期間,上證指數跌幅32%,創業板暴跌38%。

未來三年股市是最好投資機會

2016年末,劉文動認為市場已經處在底部區域,新行情正在孕育,2017年下半年或2018年可能有機會出現:

首先,到那時大盤已經調整兩年多將近三年,時間足夠長;

其次,經濟轉型也經歷了一段時間,各項改革措施逐步落實,而政治上十九大也會明確方向。這些條件加起來都利於新行情的孕育。

而到了2017年,劉文動對市場更加樂觀。他認為,股市會受到兩大類因素的影響,一個就是經濟週期的影響,一個就是流動性週期的影響。

目前經濟正在進入週期觸底並夯實的階段,新經濟週期重新啟動最大的障礙既不是庫存、也不是產能,而是整個宏觀槓桿率比較高。

流動性方面,2015年的“槓桿牛”的泡沫破裂後,流動性正在收縮。

短期來講,股市進入了調整和夯實基礎的階段。但是隨著新週期在不遠的將來啟動和估值的迴歸,將眼光放在3年甚至更長一點時間來看的話,現在的股市無疑就是最好的投資機會。

和聚投資李澤剛:2018年最大的投資機會在二線藍籌

劉文動善於判斷大勢,而和聚投資總經理李澤剛更精於篩選個股。

2016年2月,李澤剛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相比於精選個股,自己對趨勢的判斷相對少很多,有時候甚至要忽略趨勢。

李澤剛認為,2018年要堅持價值投資的根本,買有安全邊際的股票,同時非常注重組合的均衡配置,絕不為了高收益重倉持有,也不挖牛股。

2018年市場最大的投資機會在二線藍籌:

2017年市場情況比較極端,一線藍籌漲幅十分驚人。由於之前兩年左右時間的股價橫盤,一線藍籌2017年的上漲更多是來自於估值修復和業績增長兩部分的驅動,這一局面或在2018年得到改善。

中國經濟體量巨大,還遠沒有達到成熟狀態,當前各行各業都在進行結構重塑,儘管一、二線龍頭都存在著很多機會,但是二線藍籌面臨的整合機會可能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二線藍籌的分化可能更高於一線藍籌的分化,投資者應注意避免估值陷阱。

劉文動個人簡介:

華夏未來總經理,2013年創立華夏未來,擔任總經理。畢業於南京大學經濟學系,有近20年的資管從業經歷。曾任平安證券研究員、鵬華基金投資部副總以及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1997年07月—1999年05月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員

1999年05月—2000年08月 平安保險集團投資管理中心 組合經理助理

2000年08月—2006年01月 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投資總部副總經理、機構理財部總監

2006年—2013年5月24日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投資總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