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河南製造業產品和設備要有本質性、革命性的提升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凌巖 陳沛 吳春波 丁倩/文 朱哲/攝影

賙濟:河南製造業產品和設備要有本質性、革命性的提升

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賙濟

11月1日,在2018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智能製造引領轉型發展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賙濟圍繞“對接產業轉移、推進智能製造”展開主題報告。賙濟認為,建設製造強國,必須要走智能製造之路,河南製造業要有本質性、革命性的提升。

賙濟指出,自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響聲。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未來的發展將繼續證明,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氣,強國之基。”賙濟說。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目前,中國已經是一個製造大國,但是還不是一個製造強國。

“製造強國來不僅僅是規模要宏大,還要有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賙濟說,中國要想變為製造強國,就要以智能製造為主要抓手,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移動互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呈現出指數級增長態勢,並形成群體性跨越。信息技術指數級發展使得信息設備變得極快速、更小、更輕,讓今天的我們無法想象。

“我國必須堅持創新引領,直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瞄準高端技術,加快研究開發推廣應用新一代智能製造,推進先進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走出一條新路子。”賙濟說。

賙濟表示,我們要換道超車,必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進企業改造,充分利用我國大力推進互聯網+成功經驗,給我們提供的重要啟示和寶貴經驗。“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發展時機和需要,採取先進的技術路線,解決傳統制造問題,不斷加快各個新技術,豐富完善提高互聯網+製造水平,紮紮實實完成數字化補課,同時向更高的智能製造水平邁進。”

“對於河南,對於中部各省,對我們的製造業,我們的產品和裝備將有一次大的提升,用共性的技術,推動製造業有本質性、革命性的提升。”賙濟說。

賙濟認為,未來20年我國智能製造發展必須要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因企制宜,產業升級,為持續推動我國製造業創新轉型,奠定更加有利的基礎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