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網際網路格局未定,全球處在同一起跑線

工業是立國之本,我國製造業如何搶抓工業互聯網的風口,邁向更高質量發展?9月2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聯合指導,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開幕。來自全球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位互聯網和製造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參會,共同探討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之道。

工业互联网格局未定,全球处在同一起跑线

與會專家認為,製造業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製造大國,但是還不是一個製造強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副主任賙濟表示,從2010年開始,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綜合考慮質量、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我們的製造業綜合指數還處於第三方陣,落後於美國、德國和日本。要建設製造強國,就必須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從世界範圍看,發展工業互聯網,我國並不落後。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表示,全球互聯網創新發展與新工業革命正處於歷史性交匯期,互聯網正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快速延伸,工業互聯網日益成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突破口。她認為,全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正處在格局未定的關鍵期,我國和全球處在同一起跑線。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現在剛剛起步,企業熱情都很高,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真正落到實處的還比較少。”李穎認為,工業互聯網目前正處於“窗口期”,目前看來比較成熟的就是設備的遠程運維,但整體解決方案還是一片“藍海”。

無疑,互聯網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消費領域,但這一價值在工業領域還有待釋放。去年11月27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山東省充分發揮製造業體系完備、互聯網產業基礎良好的雙重優勢,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2017年山東兩化融合指數達到了95.05%,其中工業應用的指數接近82%,這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山東已經湧現出一批叫響全國乃至全球的工業互聯網案例。其中,海爾COSMOPlat、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入圍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工程項目,成為全國標杆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爾集團副總裁孫京巖介紹說,COSMOPlat已通過了IEEE和ISO兩個國際標準認證,實現了中國企業首次主導制定製造模式類的國際標準。如今,COSMOPlat已經跨行業、跨區域複製到12大行業、60個細分行業、50個區域。

儘管已有海爾等“領頭雁”,但大範圍推進工業互聯網並非易事。賙濟認為,智能製造在長期演化的過程當中形成了三種基本範式:一是數字化,二是數字化+網絡化,三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他表示,20世紀80年代我國企業逐步推進應用數字化製造,取得巨大的技術進步,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國內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完成數字化製造的轉型,必須踏踏實實的完成數字化補課,進一步夯實基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製造業只能“跟跑”。賙濟表示,一方面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因企制宜推進企業的技術改造,另一方面也要發揮後發優勢,彎道超車邁向更高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智能製造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按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順序依次遞進,而起步較晚的中國,則可以走出一條三個範式並行推進的創新之路,實現後來居上。”

多位專家建議,發展工業互聯網,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表示,互聯工廠會使用大量傳感器,但傳感器本身的安全防護相對較弱,一旦被木馬攻佔並發動集中攻擊,企業生產線就很可能癱瘓。例如,去年“永恆之藍”勒索病毒在全球蔓延,就曾導致全球多家汽車等生產企業停產。所以,工業互聯網需要更嚴謹的安全防護技術。

無論是平臺搭建還是安全防護,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第一資源是人才。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中方院長房殿軍坦言,目前國內對博士的評價還是以發表論文多少為標準,對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效果關注不夠。而提出“工業4.0”的德國,在培養應用人才方面的成功模式,就是博士將研究項目放在企業,項目結束後繼續留在企業擔任技術骨幹。今年6月,在政府支持下,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成立。研究院德方院長、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庫恩表示,研究院現已引進6名德國院士、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致力於智能製造、智能物流、智能服務技術等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