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依旧炎热。

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为顺应时节可采取以下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易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要注重收敛神气,安宁神志,稳定情绪。平时可多参加安神定志的活动,如打太极、练瑜伽、钓鱼、练书法等,切忌情绪的大起大落。

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起居养生

调整睡眠时间,每天增加一小时的睡眠,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这样可以让人养足精神,减少“秋困”的出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易气血阴阳亏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现象。因此,建议老人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另外,夜间睡觉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进入处暑后,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因暑热蒸腾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另外,要学会“秋冻”,不宜急于增加衣服。“秋冻”要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

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沐浴养生

秋季适宜进行冷水浴锻炼,它利用低于皮肤温度的水,通过传统洗浴方式,刺激机体,实现强身健体,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冷水浴锻炼一定要长期坚持,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洗浴时间由短到长等。

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饮食养生

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不可一次进食太多,要少食多餐。另外,处暑后气候渐渐干燥,肺为娇脏,易被秋燥所伤,因此处暑养生要多饮水,可加适当蜂蜜,以及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沙参、鸭子等,少吃或不吃煎炸、烧烤的食物。

进入处暑后肺经当值,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所以在秋天该多吃些酸性食物。因此,这个时候可以多吃橘子和山楂,以此来达到保肝护肺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温补的食物,但量一定要小,以保养体内阳气。体质适宜之人,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等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最为合适,但喝黄酒时一定要加温;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

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运动养生

处暑的运动养生不能离开“收、养”的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快走、登山、打球等。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处暑之后的运动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节气养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调养身心开启初秋模式!

文字:涂玥

供稿:第二临床医学院

审核:顾一煌 王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