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这几点原因很关键

我们都知道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但是他的儿子曹丕最终篡汉登基,曹操因此成为曹魏太祖,魏武帝。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有没有称帝的心思,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最终没有篡位称帝呢?

曹操晚年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这几点原因很关键

从最基础的史实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在曹操晚年,权势和政治地位一直是扶摇直上的。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可以“剑履上殿”,一如当初的汉初丞相萧何。随后便与群臣商议加封九锡,晋封魏公的事宜。如果说“剑履上殿”还算已有先例,那么加封九锡之事就非常敏感了,当初篡汉的王莽就是这么干的。被曹操视作“张良”的荀彧一听闻此事,反应非常强烈,以汉臣自居的他当即提出反对,并在同年自杀(死因有争议)。从这里可以看出荀彧是明白了曹操的野心的。

曹操晚年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这几点原因很关键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晋封魏王,第二年汉献帝下诏曹操可以用天子专用的旌旗,出入也可以用皇帝才能实行的清道止行的礼仪等等一系列特权,如此行事要说曹操没有称帝的野心很难让人认同。

然而,阻止曹操称帝的客观因素也有很多,首先就是他一直自称“汉朝丞相”,名义上就说不过去。第二点,士族阶级不支持,虽然曹操名义上独揽大权,但是整个曹魏政权并非他的一言堂,反对他的士族阶级有很多,这些士族阶级尤其反感曹操的“唯才是举”制度。这种制度阻碍了士族“世代为官”的根本利益,自然对于曹操没有好感,这也是曹操不能称帝重要阻碍之一。第三点,在建安二十三年后,本来曹操篡汉称帝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然而整个天下的形势突然出现了变化。

曹操晚年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这几点原因很关键

曹操在这几年接连受挫,先在汉中败给了刘备。而后各地叛乱四起,关羽在荆州北上,攻襄樊、围樊城,俘虏于禁斩杀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整个局面动荡不已。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自然不能再公开“篡汉”,等到所有事件平息之后,已经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初,这一年曹操病死,自然也就没有了称帝的机会。

曹操晚年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这几点原因很关键

同年,曹丕接任魏王,天下暂且安定,曹丕与士族阶级达成协议,实行了“九品中正制”。而士族阶级能世代为官了,不再反对曹魏了,因此曹丕称帝再也没有半分阻碍,最终曹操成为了他生前口中的“周文王”。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到评论区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