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故事,值得我們借鑑!

俗話說得智者得天下,對於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們來講,古人的故事其實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們應該多從歷史的長河當中去汲取智慧的營養,來豐富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跟各位分享幾個古代的智慧故事。

古人的智慧故事,值得我們借鑑!

商朝紂王時期,當時紂王剛登基不久就自我膨脹了,命令全國的能工巧匠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紂王有個叔父叫箕子,知道以後非常的擔心,他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黏土燒製的陶器了,一定得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的象牙筷子,犀角做的杯子肯定不能用來盛菜湯豆羹,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願意再穿粗服了,而要穿錦繡的衣服,也不願意住茅屋陋室了,要住高樓大廈,要乘華貴的車子了。如果照這樣發展的話,那麼商朝境內的物品將不能滿足紂王的慾望,很有可能將來會征討四方,來掠奪各國的奇珍異寶,對此我感到真的很害怕,擔心會有不好的結局。果然如箕子所料,後來紂王貪慾越來越大,徵用成千上萬勞力修建了佔地三畝的鹿臺,以白玉為門,再蒐羅珍寶異獸充塞其中,日子過的是好不奢華。同時還在露臺旁邊築酒為池,懸肉為林,裸體男女在其中逐戲,以供紂王取樂。吃飽了沒事幹還亂搞發明,創造的炮烙等酷刑把人綁在燒熱的銅柱上活活燒死,來對待這些忠臣良將,最終導致天怒人怨。後來在周文王的征伐下商朝的士兵紛紛倒戈反商,紂王最後走投無路眾叛親離,被迫自焚於鹿臺吧,眾所周知的封神演義也是取材於這裡。我們現在常說的象牙筷定律最早也是從這兒來的,這個故事也體現了箕子他老人家的智慧。人的貪慾不都是這樣嗎?得寸進尺得隴望蜀,所以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一定不能有第一次,否則其亡也。

古人的智慧故事,值得我們借鑑!

北宋初年,西夏常常是侵犯邊境,宋軍往往被打的找不著北,直至有一位北宋的名將,樞密使曹彬的第四子曹偉,代表大宋領兵出戰,結果戰事發生了扭轉,別看這個曹偉是一個官二代,他的爸爸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可是曹煒確實有兩把刷子,是沉勇有謀治軍有方,在一次大戰當中打的西夏人抱頭鼠竄,連戰略物資都不要了撒丫子跑。曹偉就想雖然這次大勝,可是敵軍的主力沒有被我消滅,怎麼能夠一口氣把敵軍全吞了呢?於是計上心頭,先派人打探敵軍行蹤,得知這幫傢伙已經逃得很遠了。他就命令士兵趕著敵人丟下的牛羊,抬著敵人丟下的物資慢慢的往回撤,西夏人一口氣逃了100多里地,探子回報說宋軍太不要臉了,比咱們還貪,竟然把咱們搶來的財物全部打包往回運了,而且行動遲緩。西夏人一商量,要不然咱們來殺個回馬槍把東西再搶回來。於是大軍集結起來,調轉馬頭朝宋軍殺了過來,曹偉得到情報以後傳令繼續給我不慌不忙地走,當時手底下的人都擔心,勸曹偉說咱們趕緊把牛羊輜重全都扔了得了,要不然西夏人打過來咱們騰不出手還擊。曹偉說你們這些人少唧唧歪歪的,儘管趕路。

古人的智慧故事,值得我們借鑑!

等到部隊來到一個利於作戰的地形的時候,曹偉下令把東西都卸了,這個時候敵人已經逼近了,曹偉騎著戰馬跑到陣前大聲說,對面的兄弟們你們聽著,你們馬不停蹄追過來一定很累了吧。我大宋是仁義之軍,決不乘人之危,在你們累的半死的時候跟你們交戰,我們是勝之不武啊。你們先休息吧,休息好了咱們再打。那邊西夏人一聽,我們一路奔波人困馬乏,跑得腿都腫了。要不就歇一會兒再跟他們決戰。結果休息了很長很長時間,這時候曹偉才對他們說好了吧,開始打吧。於是雙方就擊鼓列陣開打起來,沒想到這一次宋軍竟然是不費吹灰之力把整個西夏軍給團滅。這一仗打下來部下都很奇怪,宋軍打仗一般情況下都是輸得多贏得少,這次是大勝。雖然說前面有的是勝利了,可是是苦戰啊。怎麼這次贏的就這麼輕鬆。曹偉就笑了,說我其實讓大家趕著牛馬抬著金銀財寶為的就是誘騙他們,引這幫傢伙上鉤。我算了算,他們一路奔襲了100多里地,雖然疲勞但是士氣正旺,所以我讓他們先休息。咱們走過遠路的人都知道,走了很遠很遠一段路,突然停下來休息一定是腿腳腫痛麻木,士氣大跌。這時候突然再讓他們起來打仗,那還打個毛線。眾人一聽曹偉這麼說恍然大悟,還是將軍英明。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生活當中遇到一些事情,一定要有超前意識,一定要預料出事情變化的前景,採取合宜的決策,簡單來講就是要有先見之明。這樣才能在工作和學習當中立於不敗之地。

古人的智慧故事,值得我們借鑑!

清朝咸豐年間,曾國藩為了充實軍隊到處招兵買馬,廣納人才。但是不管是別人介紹的還是自薦的,曾國藩本人都要親自過眼。有一次曾國藩招了三個人,約定在一處相見。可是曾國藩躲起來了,就是不見他們。讓三個人在房子裡苦等,過了幾個小時,這三個人在房子裡就有各自的一些舉動。其中一個人坐在房子裡是不聲不吭,第二個人是一邊走動一邊兒沉思好像胸有成竹的,還有一個人呆了一會兒,在房子裡面就顯得很不耐煩了。後來曾國藩就通知他們,過段時間來我這兒就行了,他們三個人都是他要用的人。後來有人就問曾國藩,說你跟三個人談都沒談話,就要了這三個人是為什麼呢?曾國藩說第一個人做事比較穩重但是過於死氣沉沉,年老必奪命。第二個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辦事穩重有禮有節有條不紊,而第三個人辦事非常勇敢,但是性格急躁將來可能會功成名戰死疆場。過了多少年以後,果然像曾國藩說的那樣,第一個人年老病發不久死於戰場,第二人就是彭玉麟,這個人很有名氣,立戰功建水師,官至兵部尚書,第三個人叫江忠源,立戰功官至安徽巡撫,但是後來在廬州戰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慧眼識人是多麼的重要,分善惡,明事理。

古人的智慧故事,值得我們借鑑!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當中,我們都需要用慧眼照亮我們前方的路,古人的故事就是慧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