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推動廉政公署創立,這位老人去世後,香港三特首共同爲她扶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財富積累的同時也存在嚴重社會問題。當時香港腐敗的重災區有兩個,即執法團隊和服務業。醫護人員向病人索取"茶錢",否則連開水和便盆都得不到;民眾到警察機關辦事都要送紅包,成為香港社會一種潛規則,受賄警務人員包娼包賭,在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市民苦不堪言。

一手推動廉政公署創立,這位老人去世後,香港三特首共同為她扶柩


1963年,香港市政局迎來一位新議員,她叫葉錫恩(後改名為杜葉錫恩)。1913年,葉先生出生於英國紐卡斯爾貧民區,曾是一名中小學教師。50年代,她來到香港定居,創辦了慕光英文書院,致力為普通市民提供教育,數十年來桃李滿門,貢獻良多。由於具有為草根階層服務的熱誠,自1960年代開始,葉先生開始參與香港政界,並順利當選為市政局議員。

葉先生不畏強權,不斷揭露警察和官員貪汙事件,被香港市民視為捍衛弱勢群體的英雄。她得到廣大市民支持,不少人寫信給她,把資料寄給她,控訴貪汙行為,很多小巴司機、的士司機等草根階層紛紛向她訴苦。為了改變現狀,葉先生經常跑到英國倫敦,找國會議員和政府機構,講述香港不公平和貪汙情況。此外,她還利用媒體,逼使英國殖地政府正視問題。

一手推動廉政公署創立,這位老人去世後,香港三特首共同為她扶柩


在葉錫恩不斷努力下,廣大市民開始覺醒,強烈要求港英政府採取措施。1973年,香港總警司葛柏貪汙案發後逃走,導致積聚已久的民怨爆發,併發起了"反貪汙、捉葛柏"的大遊行。為平息民憤,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無奈之下接見了葉錫恩,在聽取她多年來收集得來的貪汙罪證後,決定成立廉政公署。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辦理的第一個案件便是"葛柏案"。

廉政公署的成立,對於香港社會風氣的好轉起了根本的作用,市民大眾對貪汙的態度,由無奈接受轉變為公開唾棄和積極舉報,最終孕育出一個廉潔的社會。因為一手推動廉政公署的創建,葉先生被香港人譽為“香港良心”。從1963年至1995年,葉錫恩先後出任九屆市政局議員,期間每個週末她從不間斷地接見市民,為市民解決多方面的困難。

一手推動廉政公署創立,這位老人去世後,香港三特首共同為她扶柩


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前,葉先生賣掉自己英國的房子,義無反顧留在香港。當年,先生獲授大紫荊勳章,成為香港首批大紫荊勳章得主之一。由於高齡,葉先生逐漸淡出政壇,但實際從未“退休”,她時刻關注香港發展。2015年12月8日,葉先生因病去世,享年102歲。香港特區三任特首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一齊出席了追悼會,共同為其扶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