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爲什麼在揚州抵抗了很短時間就失守了?

1644年清軍入關,一路上過關斬將,將各地的軍事力量一掃而空,打到了揚州城下。這時史可法正在揚州守城,但是堅持的時間很短便失守了。史可法為什麼沒繼續堅持呢?

史可法是一介文官,毫無軍事指揮能力可言。雖然寧死不屈,丹心可鑑。但是,史可法的所作所為,其實愧對於明朝。而揚州城的淪陷,他是要負絕大部分責任的。正是在大敵面前一再的軍事失誤,最終讓南明失去江北這個重要的戰略要衝。

史可法為什麼在揚州抵抗了很短時間就失守了?

首先,在左良玉部東下、清軍南下的緊急情況下,作為大明督師的史可法,如果能權衡利弊,有效調度,江北局勢其實不會如此迅速地惡化。然而,在危機時刻,他卻朝令夕改。當時一部分南明軍隊駐於高郵,史可法一天之內三次發出令箭,上午令邳宿屯田道應廷吉“督一應軍器錢糧至浦口會剿”左良玉部叛軍;中午令“諸軍不必赴泗,速回揚州聽調”;下午又令“盱眙告急,邳宿道可督諸軍至天長接應”。本來局勢就惡劣,結果史督師還如此朝令夕改,使得明軍無法構築其有效的防線。

史可法為什麼在揚州抵抗了很短時間就失守了?

再說,史可法居然放棄淮河防線,退守揚州這個無險可守之地,這本身就是導致局勢最終崩潰的重要原因!

退守揚州後,據史書記載,當清軍初抵揚州城下時,總兵劉肇基曾建議乘敵大眾未到,立腳未穩,出城一戰。然而,史督師卻說:“銳氣不可輕試,且養全鋒以待其斃。”

史可法為什麼在揚州抵抗了很短時間就失守了?

在守城過程中,史可法不僅沒有妥善的部署守城力量。而且還將部將的合理建議置之不理。但是,將領們建議“舊城西門地形卑下,城外高阜俯瞰城下,勢若建瓴,且為興化李宦祖塋,樹木陰,由外達內,絕無阻隔,枝幹回互,勢少得出。諸將屢以為言。”

然而,史督師又以“李氏蔭木,不忍伐也。”為由,拒絕移守的建議。最後,揚州城就這麼被清軍攻破,試問,不怪史可法,怪誰?

當然,從民族氣節來看,史可法還是值得後人去紀念的。我們敬重史可法的氣節和忠心,但他的才能和功績就不敢苟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