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江蘇省,位於我國東部沿海中段,長江、淮河下游,其跨江臨海、河湖密佈,自古為“魚米之鄉”,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十三座,是各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省會為南京市。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江蘇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但設省較晚,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但江蘇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由江南省(明朝南直隸)東西分設而來。江蘇省內文化多元,省內區域可以劃分為數部分,如蘇南、蘇北、蘇中等,實際上江蘇各區域歷史上並未在同一政區,這從北宋時江蘇省域分屬五路就可以看出。

“路”,我國古代行政區劃,為北宋時改唐朝“道”而設,“路”最初也僅為監察區但逐漸演變為行政區,相當於現在的“省”。北宋時路名及區劃變化頻繁,最初全國僅分為十五路,後增為十八路、二十三路,到北宋末包括京畿路在內共二十四路(燕中府路、雲中府路僅為虛設)。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北宋初,全國分為十五路,江蘇分屬江南路、兩浙路、京東路、淮南路,後江南路、淮南路、京東路先後拆分,到熙寧七年(1074年)京東路拆為京東東路、京東西路兩路後,江蘇分屬五路,分別為江南東路、兩浙路、淮南東路、京東東路及京東西路。

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江南路析為江南東、西兩路,其中江南東路路治為江寧府,當時江寧府轄上元、江寧、溧水、溧陽、句容等五縣,相當於今南京市長江以南部分及溧陽、句容兩縣,均在今江蘇境內,除此外江南東路還轄今安徽江南部分及江西東北一部。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兩浙路是宋初十五路之一,以杭州為路治,轄今浙江全省、上海市及江蘇除南京及溧陽、句容兩縣外的長江以南部分。當時今江蘇省隸屬於兩浙路部分分屬三州,分別為潤州(今鎮江)、常州、蘇州,除此外還曾設江陰軍,但1071年以後已經省入常州。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淮南東路由熙寧五年(1072年)析淮南路東部而設,路治為揚州,轄今江蘇江北大部、安徽及河南省一部,其所轄有著名的楚州、揚州。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京東東路、京東西路為熙寧七年(1074年)京東路東西分置而設,京東東路路治為青州(今青州市),京東西路路治為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所轄除一小部分為今河南、江蘇兩省地外均為隸屬於今山東省。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京東東路所轄淮陽軍今為江蘇轄地,當時為下邳、宿遷兩縣,相當於現邳州、新沂、睢寧、泗陽及宿遷市區等地。京東西路所轄徐州大部為今江蘇轄地,今豐縣、沛縣及徐州市區當時隸屬於京東西路徐州。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我國曆史上區劃劃分基本原則為“山川形便”兼以“犬牙交錯”,多以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和歷史傳統劃分政區,這從北宋江蘇分屬五路可較為清晰看出,而自元朝施行行省制度以來打破了地理、人文等界限,人為製造犬牙交錯的局面以遏制割據的產生,如漢中自此隸屬於陝西,明朝南直隸也是以此理念而設,清朝時又因江南省(明南直隸)其制過大而析為安徽、江蘇兩省,江蘇因此而生並文化多元。

江蘇北宋時分屬五個“省”,揚州、南京為“省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