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磨子口(揚州江都小紀鎮)

“磨子口”位於小紀鎮中心四岔道口,由大小不一的七塊石磨鋪成而得名,又因其形似天上北斗,故又名“七星口”,前人曾將通口而過的南北向大街稱為“七星街”。磨子口與九龍口、樓灣口統稱為“三口”,是小紀鎮的千古遺蹟。

七星磨子口(揚州江都小紀鎮)

磨子口始建於何年,惜無文字記載,無從查考。據世代流傳,很早以前,小紀鎮有一滕姓富戶,開了一爿油坊,當時沒有機械,全用牛力拉磨。滕家養了99條水牛,還挖了一個大牛汪,專給水牛棲息。一次水牛下汪時,主人無意間把水牛數了一遍,竟然是100條,而這多出的一條竟是神牛。從此,他家日子越過越紅火。後來,老主人外出,他家的水牛突然病的病,死的死。風水先生說,這牛汪嘴,開在了太歲頭上,這次水牛病死是太歲在作祟,要想除去災禍,需給太歲另安新居。老主人回來得知詳情,他本是行善之人,想到如將牛汪移到別處,還會殃及別人,故選在鎮中心道口,用大石磨(直徑約2米)將太歲鎮住,四周再用大小不一的六個石磨組成北斗星形狀,從此小紀不再受太歲危害。磨子口位處集鎮中心,下雨時,從四面匯聚來的雨水順著磨上北斗星狀七孔,滾滾注下,無論再下多大的雨,都是雨停道即幹,從來不會積水。

七星磨子口(揚州江都小紀鎮)

磨子口在小紀集鎮的主軸線上,七星磨是鎮邪佑福之磨,歷來人們對該口、該石磨有敬畏之感。從地形上看,南北大街穿口而過,南抵九龍口與南街相接,東與古石橋遙遙相望,西經犁頭街與張康廟、炎帝宮相連,北抵財神廟與后街相通。磨子道口向西,經夢生巷直達小紀地區糧油集散地西油坊廣場,其北有小城隍廟(紅土地廟);道口向東直通東河邊,有巍峨的三元宮與清典當行相鄰,終端南側八鮮行林立,與一望無際的通泰河相伴。該口四通八達,地面開闊,人們常聚集於此,談天說地,評古論今。說到磨子口,前人曾有一首打油詩:“天上七星是北斗,地面七星磨子口。風流人物穿梭過,功過自有後人留。”

七星磨子口(揚州江都小紀鎮)

(張篩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