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90後者得天下,BATJ能否「攪局」汽車金融?

在經歷了餘額寶們、 P2P和金融科技等一連串的顛覆之後,傳統金融領域不得不快速迭代,並與新金融合縱連橫, 汽車金融成為了一個新的戰場。

得90後者得天下,BATJ能否“攪局”汽車金融?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涉及互聯網汽車金融平臺的融資總額已超過130億元,“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四大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殺入市場進行佈局。

算上商業銀行、傳統汽車金融公司(車企自辦)這些汽車金融的老字輩們,一場三國殺的格局已經鼎定。

合縱連橫?這一回BATJ竟不孤軍奮戰了

騰訊入局的時間較早,2013年即聯合君聯資本等投資B2B汽車電商平臺優信拍。2015年1月份,騰訊和京東以現金和獨家資源的形式對易車網投資約13億美元,並向易車旗下專注於汽車金融互聯網平臺的子公司易鑫資本注資2.5億美元;2015年8月份,騰訊投資C2C平臺人人車;2015年9月份,騰訊聯合易車網等共同投資C2B平臺天天拍車。至此,騰訊完成了在新車電商及二手車電商C2B、C2C、B2B主要細分領域的完整佈局。

與此同時,與騰訊合夥投資易鑫金融的京東,也還在自身的京東金融之上,對汽車金融貸款業務領域有所涉獵。

騰訊系(含京東)的特徵變得尤為明顯——入市甚早、涉世不深。這一點,與其在其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大開大闔有著明顯的不同。

百度的入局則頗為潤物細無聲。其按照慣常的模式,藉助流量入口優勢,在其網站上推出了汽車頻道,提供二手車搜索、估價賣車、貸款買車、車險等信息聚合服務。同時,百度還投資了優步、天天用車、51用車、優信二手車等公司。其中,優信二手車提供二手車的零售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服務。

百度系的特徵一如其在其他互聯網領域的佈局一樣,極大的依賴於自身的流量優勢,且大多采取戰略投資的長線路數,缺乏真正對汽車金融的滲透決心。

頗為有意思的是,百度的長線投資策略也深入到了騰訊和京東的蛋糕之上,在易鑫金融的背後,亦有百度的身影浮現。

在BATJ中,阿里是真正力度較猛的一家,在2015年多途徑佈局汽車金融。2015年3月12日,阿里與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資5億元設立總額約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4月8日,阿里整合旗下大數據 營銷 ,成立阿里汽車事業部,並協同汽車生態產業鏈各合作方,通過無線業務場景,向車主提供“看、選、買、用、賣”的汽車電商O2O一站式服務;7月份,阿里汽車事業部還宣佈聯手螞蟻小貸和眾多汽車廠商推出“車秒貸”,消費者只需要用手機在線上提交申請,半小時內即可獲知貸款授信額度。

在阿里巴巴開疆擴土的背後,螞蟻金服在阿里系裡面扮演的角色是解決金融理財付款的問題,淘寶等電商平臺為汽車配件提供購買渠道,支付寶解決汽車的大額支付問題。

不難看出,在這個尚未做大的汽車金融蛋糕上,商業銀行的勢力,讓另外兩個勢力有了抱團取暖的剛需。

傳統銀行:從產業鏈金融滲入消費金融

商業銀行的重磅殺招在於對汽車上游產業鏈的高度滲透上,這是傳統汽車金融公司和互聯網汽車金融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資料顯示,早在2003年前後,國內便有商業銀行成立專門的汽車金融事業部。作為最早的參與者,在龐大的汽車金融產業鏈中,銀行截取了最豐厚的一段,即主機廠金融服務,貫穿於新車的生產和銷售環節

作為典型的重資本經營模式,主機廠資金需求規模大,且對融資成本非常敏感,非銀行金融機構基本不具備承接能力。

這其實是一種產業鏈金融,對於當下汽車金融更為關注的消費金融來說,其最大的影響力在於從上游產業鏈朔流而下時,帶來的壓倒性優勢。

通過與主機廠的深度合作,以及線下4S店對傳統金融信貸的依賴,進而形成了深度捆綁。商業銀行在線下場景之中,早已形成了對汽車消費信貸的市場份額佔領。

產業鏈金融上的缺失,使得另2個勢力往往難以形成在慣常的線下汽車消費場景中的存在感。而為了破解這個瓶頸,傳統汽車金融公司和互聯網平臺均走了一段彎路。

以上汽通用汽車金融為例,公司成立於2004年8月11日,截至2017年8月中旬,已累計為超過367萬中國客戶提供了汽車消費信貸服務。但這一業績,顯然受制於其自身品牌和平臺的限制,難以擴張。同時,還受制於已經在傳統模式下高度滲透的商業銀行。

這樣的品牌限制,成為了讀傳統汽車金融公司的最大制約,也是在常規的線下汽車消費場景下,難以破解的瓶頸。

在互聯網大佬進軍汽車電商之時,車企和經銷商既看到了危機,也找到了破題機遇。依然是上汽領風氣之嫌,在2014年3月,其亦聯合旗下各大品牌及數千家經銷商成立車享網,佈局汽車電商領域,一方面戰略防禦互聯網廠商的電商擴展,一方面,亦希圖在拓展線上流量入口的同時,為自身找到汽車金融與消費者的實際觸點。

然而,汽車電商並沒有真正形成流量入口,和傳統實體賣場淪為電商“試衣間”不同,作為大件的汽車,由於各種因素制約,線上依然扮演著資訊的角色,尚難以直接形成傳統電商佈局。

而事實上,這樣的輕視,也讓一直在顛覆傳統金融的互聯網金融一直寸步難行。 “汽車消費是典型的大件消費,且涉及三包政策、掛牌過戶、維修保養、保險等一系列問題,純線上場景可以覆蓋的環節極為有限,需要與主機廠、經銷商等深度合作,但主機廠與經銷商基於自身利益,與互聯網電商平臺合作的意願有限。”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的觀點,其實指的就是這種場景侷限。

汽車金融的入口和場景的難以打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汽車金融的攜手共進的態勢。

場景之戰,誰能拿下90後?

事實上,針對線下場景薄弱和斷鏈的問題,國內一些大型二手車電商及汽車金融平臺已經開始佈局,重點推動城市渠道下沉。有信息顯示,美利、優信、瓜子、易鑫為正加速將向三四線城市推進,勢必“打造萬億規模的二手車金融市場”。

選擇以二手車和三四線城市進行推進,有其必然性。對於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新車市場一時難以插足,而二手車在三四線城市,並且面對以90後為主流特徵的小鎮青年們,所具有的誘惑力,顯然比和商業銀行、傳統汽車金融公司血拼北上廣和一線城市更大。

這其實就是場景革命,用互聯網無遠弗屆的扁平化力量,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的邊緣化滲透,重新制造一個對自己產品利好的場景,尤其是針對90後與小鎮青年來說。

場景破局的利好已經在政策層面展開,關鍵詞依然是90後。

2016年以來,汽車金融政策進一步鬆綁,去年3月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聯合發文《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將新能源車及二手車首付款比例分別降低至15%和30%,並允許汽車金融公司為附加產品提供融資支持,該意見的出臺突破了汽車金融公司長期呼籲的業務瓶頸,豐富了汽車金融公司的產品線,使汽車金融公司能夠與銀行貸款、信用卡等其他市場參與者公平競爭。

上汽金融率先在2016年4月,推出了具有疊加功能的產品——“附加品貸款”,使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貸款買車,還能選擇購置稅、保險、延保或相關汽車配件進行疊加貸款,上線4個月,合同總量破萬,且第4月銷售記錄更在前三個月合同總量的基礎上翻了一番。

這個破局點,與其說是進一步優化了金融產品的結構,更多元的滿足消費者的金融需求,不如說是更客觀的針對了汽車消費族群的變化。

必須正視的是,汽車消費者正在發生迭代,90後開始成為汽車市場的新一代消費人群,這些人群開放大膽,敢於嘗試金融等新鮮手段。

如何吸引這部分伴隨互聯網而成長的用戶群體?如果繼續從傳統的新車消費入手,依然不可能達成目標。此處必須有更多新穎的金融模式,以打開90後主力消費人群的胃口。

融資租賃成為了一種互聯網金融的破局工具。就在7月,瓜子二手車上線了新車購買服務“付一成新車”,其即採用汽車融資租賃的“1+3混租模式”:通過大數據評估消費者的信用度提供最低達10%的首付額度,首年支持低月供,一年後購買。新車尾款部分,瓜子提供三年分期業務。

而按瓜子二手車的官方口徑,這一模式的主要受眾,即是主要受眾是20至35歲的年輕一代消費者。

類似這樣“以租代購”、“先租後買”、“租車換車”的融資租賃,成為了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軍汽車金融的跳板,更獲得了來自資本市場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