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團隊股權怎麼分?

作為一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在剛開始組建你的初創團隊的時候,你應該如何規劃股權結構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做準備?對於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在初創期該如何分配創始團隊的股權,往往是個致命問題。


通常一個初創團隊都會有幾個聯合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往往都會參與到公司的日常運作中。其中有一個人對整個公司負責,是公司的CEO,負責技術的是CTO,負責市場和運營的是COO。

由於初創的時候並沒有其他合夥人或者投資人的介入,公司的股權就是由這些聯合創始人持有。

初創團隊股權怎麼分?


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記住一點:最差的股權結構是聯合創始人均分股權,最好的股權結構是CEO能夠佔到70%甚至以上的股權。

團隊完全是非標準的,每個人貢獻又難以量化。要對某個成員做出準確的價值判斷是非常困難的。雖然困難,但是不做又不行,所以就要分析。

首先就要回答:股份應該給誰?

誰應該得到股份?


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喜歡一上來就對人進行分類,分類的角度也有很多,例如全職還是兼職、出錢的還是出力的、核心的還是非核心的…等等。

愚以為以上的各種分類都只是表象,從本質上來講:股權應該給那些用實際投入來認可公司價值的人。

如何分好股權?


第一、股權蛋糕該如何切?

1、為股權激勵作預留

創業初期,招人才非常難。在招人時,沒有跟人家講,我將來給你多少股權或者股權激勵,一般不容易招來有本事的人才。

2、為吸納新的合夥人預留股權

不能為了刻意追求合夥人的結構硬拉一個人來做CTO,如果項目已經開始,但還差一個CTO,或者CFO,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預留股權,用來吸收新的合夥人。

通常做法是老大代持,但這樣做的弊端是,未來融資會導致股權稀釋。所以預留的部分可以放在股權激勵池裡,新人進來之後再行分配。

3、引資預估

創業項目最終實現IPO的時候,CEO如果能夠擁有10%的股權就已經不錯了。

所以在引資的時候一定要做預估,這樣大家就不會想著,我辛辛苦苦做的企業,到最後,股權怎麼就會這麼少呢?

初創團隊股權怎麼分?


第二、股權如何分配?

1、看出資

創業初期,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錢,有錢好辦事。如果空對空,事情是很難辦的,所以,啟動資金非常珍貴。

根據公司法的資本多數決原理,出資多的應當多佔股權。

特別申明一下,這僅僅適用於初創企業啟動資金,但也要考慮能人、核心人物在初創企業裡的巨大作用,對出資佔的股權比例需要做一定調整。以後再討論這個問題。

2、帶頭大哥股權佔比要多

常言云,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創業的成敗,帶頭大哥就起了一半的作用,他的股權佔比要多,在創業中,他有更多的擔當,這樣,企業才會有人真正負責。

3、看合夥人的優勢

創業過程中,以下資源很重要:資金、專利、創意、技術、運營、個人品牌。一定要充分評估在創業的不同階段——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企業出現的變化。

在創業的不同階段,不同人他的貢獻是有變化的,需要綜合考量,不能一下子覺得,這個人運營好像挺不錯的,就15%的股權給他。等到後來發現他的能力也是一般,想把分到他手裡的股權再行分配,就很困難了。

所以在創業初期,不建議把股權分完,應該給股權調整預留空間。

例如,COO本來應該分15%,CTO分20%的,可以把每個人的股權佔比先降5%,放在股權池裡,進行約定,以後會根據項目進展的不同階段,根據每個人的貢獻不同,用預留的這部分股權進行股權的調整。

這裡要講一下個人品牌,也很重要。打個不太形象的比方,如果雷軍是你的合夥人,那基本沒問題,有他在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可以這樣說,個人品牌對有些項目的加分是很大的。

4、股權架構要有明顯的梯次

剛才講過,帶頭大哥要拿比較大的股權,比如按照6:3:1或者7:2:1這樣明顯的股權梯次,才能形成貢獻度的考量以及擁有控制權、話語權。

| 天使投資 資本運營 商學輔導 品牌策劃 股權設計 商業模式 收購重組 上市輔導|

|有需求的將計劃書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者私信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