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寒冬:Token基金度假,傳統VC入場

摘要:一方面是幣市的衰歌,但另一方面,一直覬覦區塊鏈這塊蛋糕的傳統VC卻開始悄然入場。他們尋找真正的技術團隊,以期在熊市找到優質的區塊鏈項目。

“祝山寨幣早日歸零。”8月19日,剛剛清退了手裡所有虛擬貨幣的一位投資人發朋友圈稱。

半年前,他的手裡的虛擬貨幣還價值2000多萬,但熊市之下,縮水至100多萬。

眼下,幣市正處於今年以來最低迷的狀態,多位業內人士透露,這波行情下,那些早期靠炒作、後期沒有技術支撐的空氣幣可能會大量歸零。

熊市之下,發幣項目方也接連遭遇融不到資的重挫。

創始人林子昊告訴深鏈財經,近兩個月來,很多項目方資金短缺,想融資卻沒有投資人敢輕易出手。

7月,他在杭州見了25個想融資的團隊,但最後都沒有投,他判斷下半年將是區塊鏈項目大量關門的階段。

一方面是幣市的衰歌,但另一方面,一直覬覦區塊鏈這塊蛋糕的傳統VC卻開始悄然入場。他們尋找真正的技術團隊,以期在熊市找到優質的區塊鏈項目。

深鏈財經採訪了近十位項目方、Token投資人和傳統VC,以期呈現眼下二級市場的熊市困局。

投資者清盤退場

8月18日,香港的一個區塊鏈峰會上,原本可容納200人的會場,只坐著不到30人。臺上的嘉賓難掩倦容,臺下的觀眾則低頭埋看手機。會場一度陷入長達兩分鐘安靜的尷尬境地。

曾因區塊鏈而不眠的各大社群也陷入一片死寂,疲軟的感覺在資本、用戶、項目方之間傳遞。

“現在心態就是趴下不動。”7月底,投資者雄飛把全部虛擬貨幣換成了ETH和BTC。他本打算拋掉山寨幣,換成主流幣保值,但熊市之下主流幣也接連下跌。

8月14日凌晨,ETH突然迎來了“瀑布”跌,從300餘美元跌至一年來的最低點,251美元,衝破了人們的心理支撐位。

這一次大跌不同於去年9月初的暴跌和今年1月的千幣齊跌,電報群不再有“抄底買入,財富自由”的“梭哈”宣告, “三點鐘群”裡不再有神學探討和哲學思辨,幣圈大佬們也紛紛緘默其口。

某位幣圈大佬發朋友圈稱:“這半年的熊市,資產跌了一個零。”

現在,雄飛的imtoken錢包裡躺著2000多個ETH和10個BTC,正隨著低迷的行情一天天縮水。

市場上,已經有不少像雄飛這樣的二級市場投資者正紛紛清盤退場。

8月19日,另一位投資者在社交媒體發言稱,熊市把“山寨幣”全部清盤了,原本2000多萬的幣現在只賣出來100多萬,而且還沒有流通量。

二級市場流動性驟減也是判斷眼下形勢低迷的一個表現。

一位幣圈知名投資人曾告訴深鏈財經,7月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不足一兩個月前的1/20。

據CoinMarketCap統計數據,過去一年交易量數據,最高點在今年1月5日,24小時交易量為661億美元。5月16日以後,24小時交易量只有3次突破200億美元(5月24日、7月25日、7月28日)。

到了8月19日,24小時交易量跌至121億美元,相較最高點跌幅81.7%。

去年12月至今年7月二級市場月成交量變化圖

面對這樣低迷的局勢,雄飛分析:“主要原因是遲遲沒有能夠落地的殺手級應用出現,然後空氣幣太多了,尤其是以FCoin為代表的挖礦交易所平臺幣資金盤的破滅,加速了小牛市的終結。”

項目接連破發

最先感知到行情變化的是幣圈基金。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曾經快進快出、追求增長和熱度的幣圈基金方,現在紛紛捂住錢包,表示“不再投了”。

“第一個項目不賺錢,第二個項目還是不賺錢,然後第三個項目,不僅是參與者不賺錢,連早期投資者也不賺錢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投了。”林子昊說,語氣裡透出無奈。

他觀察到的一個非常明確的撤退信號是,進入7月,幾乎所有項目,上線都會破發。

根據“幣通數字貨幣榜單”,7月新上線幣種58個,截至7月30日破發幣種共計41個,破發率71%。這41個數字貨幣市值較公開發行首日平均縮水48.26%。

其中最令投資者痛心的當屬MX Token(抹茶),首發於7月11日,開盤價1.12個ETH,當天即歸零。

此外,8月4日,作為“幣改第一槍”的QOS在FCoin上線,開盤價0.00005 ETH,但次日開板後便一路破發。截至8月20日下午3點,QOS價格為0.00001144 ETH,跌幅77%。

“一些項目不會低於成本價太多,但是保本是做不到了。”

此前,很多項目在上線之後項目方都會操盤,通過低價吸收籌碼,再在高價出售,來提升或者保持幣價。但是如今當行情不好時,大家都開始拋盤,無人買入,價格便只會越來越低。

“現在的項目,沒有拉盤的市值管理團隊,明顯是扛不住了。”林子昊說。

林子昊還透露,7月底,很多市值管理團隊都撤了,項目方不再護盤。

比林子昊還早感知到寒冬的是BlockVC的徐英凱,“4月份(行情)就很差了,6月中之後沒有再投過項目。”他說。如今,他正趁熊市在度假。

融資進入寒冬

幣圈基金開啟休息模式,項目方也進入融資寒冬。

7月,林子昊在上海和杭州轉了一圈,在一週內見了25個團隊,最明顯的感覺是“做基礎創業的區塊鏈公司快不行了”。

“有些項目甚至房租和員工工資都付不出去了。”林子昊說。

所以,很多項目迫切需要資金挽救現狀,“發過幣的,只能做股權融資,沒發過幣的,就準備發幣。”

但是,熊市股權融資也沒那麼容易,一些項目的估值縮水10倍甚而20倍。而發幣項目市值隨著ETH貶值,資金也嚴重縮水。

無力拉盤、融資受阻、估值迫降,這些都逼迫著項目方靠套現ETH輸血公司資金鍊。

但是,大量項目在今年年初ICO時選擇用ETH進行融資,彼時ETH價格一路飆升,於1月15日達到最高點1389.18美元。通過近半年的運轉包裝,很多項目在七八月份上線交易所。

因為現在的行情不好,大量項目上線破發,這些項目可能沒有融到預期的資金。林子昊的判斷是,為了補血資金鍊,這些項目就會選擇賣掉ICO階段募集的ETH。

“當所有項目方都開始賣ETH套現,市場就崩了。”他說。

這就好比一副相連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投資基金、項目方、投資者,在熊市裡接連失血。

但與此同時,一直蟄伏的鏈圈隊伍開始入場。

傳統VC趁機入場

“這是幣圈的寒冬,但可能是區塊鏈的春天。”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稱。

他告訴深鏈財經,傳統VC覬覦區塊鏈這塊蛋糕很久了,之前項目價格高爭不過幣圈基金,正好趁行情不好項目估值低入場。

“傳統VC看到了傳統行業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重構商業模式,但是原來泡沫太多,太熱鬧,一般區塊鏈公司還不願意要傳統VC的資金。”黑湃科技創始人李茗向深鏈財經稱。

李茗介紹,幣圈基金的投資週期為3天到一週,而傳統VC投資週期至少為3個月。

而今,趁著項目估值低、幣圈基金紛紛收縮的熊市,傳統VC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

“現在,空氣幣大家都不敢投了,所以全部回到價值投資上。”林子昊預備和幾個傳統VC和PE合作成立一隻併購基金,專門抄底優質但估值迴歸合理的項目(回報週期2~3年)。

“我們是看好區塊鏈的未來的,正好趁一批空氣項目死掉後,才好分辨哪些是真正做事的好項目。”創大資本創始人許洪波向深鏈財經稱,此刻“正是播種好季節”,所以他們在在熊市不會收縮投資,反而擴大規模。

對於各大傳統VC而言,尋找優質項目變得尤為重要。

許洪波稱,能比別人更早找到優質項目,是各大基金的競爭力所在。

“當項目白皮書已經送到你手裡時,你就已經輸了,可能這個項目早就找過了別人。”許洪波說。

不過,很多投資人現在根本不看國內的項目。

“國內的白皮書只能稱作商業計劃書,國外的才算是真的白皮書。”一位投資人說。

從去年開始,林子昊就跑到國外去看項目。他的觀察是,硅谷項目估值過高,所以他今年的政策是,去歐洲找。

“歐洲的學術能力也很強,工程能力很好,而且估值不高,現在很多機構開始轉到歐洲,尤其是英國、德國一塊。” 林子昊稱。

熊市之下,理性正在迴歸,韭菜也正在成長,一位區塊鏈營銷諮詢機構的從業者稱,從今年初開始,純粹的PR對項目拉盤失去了作用,“說明韭菜也在成長”。

此時是區塊鏈揚清激濁的時候。誰有餘糧或者誰技術好真正做實事,誰就能在這個寒冬活下來。

| 天使投資 資本運營 商學輔導 品牌策劃 股權設計 商業模式 收購重組 上市輔導|

|有需求的將計劃書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者私信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