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啓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唐朝有興盛源於李世民,他在位期間,從諫如流,朝中人才濟濟,實現了貞觀之治。然而這位古今少有的明君,也給後世留下了許多不好的遺產。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1、 武力政變

李世民上臺,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實現的。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及其部屬殺死了法定的皇位繼承人李建成,並把他家中的男丁全部除掉了。然後,李世民逼近李淵退位,當上了唐朝第二任皇帝。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這一舉動給後世樹立了不好的榜樣,使唐朝宮廷中出現了大量的流血政變。像唐隆政變、神龍政變、甘露政變等,無不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為特徵的。

2、 好用丹藥

李世民的死因一直是個諱莫如深的問題,他死時年僅51歲,正當盛年。然而,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的晚年變得日益消沉,他沉迷於各類宗教思想中,幻想長生不老。他聽信邪說,吞服了西域神棍進貢的丹藥,當晚就一呼嗚了。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李世民的這一個悲劇卻沒有被後人視為教訓,反而因為他一代明君的光環,這些邪術繼續流行。後世的唐皇中,有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叫李忱,史稱“小太宗”,在他的治下,唐朝出現了中興之象。然而這位皇帝卻步李世民的後塵,吞併丹藥,最後在50歲是就中毒歸天了。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3、 重用外戚

唐太宗修建凌煙閣,把輔助自己功勞最大的人作畫像列於其中。凌煙閣中排名第一位的不是別人,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此人雖然為唐太宗出過汗馬功勞,但他的私心較重,目光短淺,總是把家族或者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他從不指出李世民的缺點,一心只維持李世民個人的利益。因為他的原因,東征遼東失利,而且選擇了懦弱的李治作為太宗的繼位人。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外戚們由於太宗的重用而取得了神聖的光環,後世的玄宗李隆基也重用了寵妃楊玉環的兄弟楊國忠,直接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把大唐拖入了戰爭的泥淖。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4、 好武擴邊

唐太宗時,唐朝的軍力十分強大,屢次對北地用兵,擊敗了突厥,收服了西域,還兩次東征遼東。有句古話叫:國雖大,好戰必亡。唐朝就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其起因就在於唐太宗是個好武之人。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由於唐太宗時,國家新立,一切都是朝氣蓬勃的,爭立軍功也成為了普通百姓的追求。然而在唐太宗之後,北方遊牧民族的力量恢復起來,而唐朝又要守住佔領的土地,使得北方的軍力日益加大。而且由於遊牧民族擅長遊擊作戰,唐軍不得不處處重兵設防,為了調度方便,北方軍隊的將領逐漸有了充分的軍權與地方財政大權。此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嚴重腐蝕了中央的權威,最後導致唐朝的瓦解。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此外,唐太宗從諫如流,知人善任的能力,也是具有獨特性,難以監製。唐太宗的治國班底中有很多敢於直言的大臣。他們不僅對太宗施政的不妥之處提出批評,而且對他的私生活的不當之處也要指責。比如,唐太宗要修造一座宮殿,魏徵就把這事與民間有天災之事聯繫在一起,讓李世民取消了宮殿的修建;唐太宗要納一個女子為妃,給她的冊封典禮都準備好了,卻有大臣發現該女子曾經有過婚約,雖然婚約被臨時解除了,但也會給人以強搶民女的嫌疑。於是該大臣對唐太宗直言勸阻,也獲得了太宗的認可。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可以說,李世民的為君之路是異常難走的,一有放縱就有大臣來督促,加上李世民確有成為一代明君的志向,這才使他從諫如流,知人善任。這樣的志向與毅力,後世的帝王絕難學會!按今天的話講,李世民還是用人治的方式來治理國家,盛世難以持久。

大唐啟示錄之太宗“遺產”:壞的一面容易學,好的一面學不會

以上正反兩個方面,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李世民雖然英明無比,但他的政治遺產對唐朝後世是有不良影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