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只要中華民族能夠穩定發展幾十年,那繁華盛世一定到來,曾經的漢代如此,唐代亦是如此,國慶之際不如讓我們來回顧下漢唐盛世69年時的樣子。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漢代,匈奴的退卻,絲綢之路的暢通。

漢朝建立於公元前202年,那麼69年應該在公元前133年,這一年是漢武帝元光二年。

元朔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26年,“開路先鋒”張騫歷經13年的風雨之後,回到了大漢朝,雖然聯合大月氏的主要任務未能圓滿完成,但是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經打通。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曾在他的《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根據的研究》一書中寫下了“Seidenstrassen”(德語)一詞,而翻譯過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史記》曾有如此記載,

“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與國外,外國由此信之”。

絲綢之路有南道、中道、北道三條,都是在漢代定型,絲綢是漢帝國耀眼的明星,西方各國翻山越嶺,穿越絲綢之路,爭相與漢帝國進行貿易往來,很大原因就是華麗的絲綢。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後漢書》曾記載,有從古羅馬經海上絲綢之路而來的使者,並且得到了漢桓帝的接見,獻上奇珍異寶,尋求持續貿易,從此遠道而來的各國商客絡繹不絕。

又過了幾十年,在羅馬的大劇場裡,凱撒經常穿著華麗的絲綢,引得羅馬貴族們豔羨不已,並爭相效仿,後來的羅馬帝國,每年拿出五六千萬賽斯特提經過印度間接購買漢帝國的絲綢。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由此可見,漢帝國在建國69年時,經濟上的繁榮已經令世界各國羨慕與學習,而這繁榮的背後,正是絲綢之路的支撐。

除了經濟上的繁榮,漢帝國建立69年後,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到漢武帝時已經國庫充裕,軍備充足了,而窺伺中原幾十年的匈奴人依舊是一如既往南下劫掠,解除邊患勢在必行。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驃騎乃馳入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數萬,號稱十萬。”

這是《漢書》的一段記載。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終於,公元前124年到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數次出擊匈奴,轉戰千里,直到封狼居胥,漠南無王庭!

唐代的盛世,洋人是最好的見證。

唐代以強大的國力、繁榮的文化經濟、前所未有的領土成為中國古代強盛王朝的代表,至今很多外國人稱我們為唐人,帝國首都長安成為世界性大都市,“外國來朝”在長安城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唐朝建立在公元618年,69年後也就是公元687年,即垂拱三年,彼時一代女皇武則天當政。這時候的唐帝國,經歷過唐初的貞觀之治,以及高宗李治的過渡,已經國力大增,消滅高句麗和百濟,北滅曾經兵臨長安城下的突厥,西敗吐谷渾,帝國的範圍已經到達了中亞地區,盛唐詩人李白就是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唐帝國建立69年,經過韜光養晦,已經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巔峰,今天我們不細說唐代的文治武功如何偉大,經濟文化如何繁榮,單是從唐帝國境內生活的洋人,就可以管中窺豹,窺探唐帝國的成就。

唐朝疆域超過漢代,那麼就要面臨一個新問題,經濟繁榮的背後一定有大量來自各國的洋人,而這些洋人在大唐的生活狀態以及影響就從另一個視角反映了唐帝國繁榮還是衰敗。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首先我們來看看唐帝國境內的洋人構成。第一類是羈縻府州的胡人,雖然這些人也是生活在唐朝境內,但是由於漢文化的獨特性以及羈縻府州管理的鬆散,這些人在當時的朝廷眼裡和洋人無異,畢竟羈縻府州雖是唐朝國土,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和獨立王國無異。還有一類是真正意義上的洋人,他們來自世界各國,仰慕唐帝國的先進文化,科學技術,有些是獨自組成商團前往大唐進行經濟貿易,有些是官方派遣前往唐帝國進行友好交流,還有些是宗教人士前來傳教與交流。還有一種洋人是第二類的演變,這些人來到唐帝國之後,他們選擇留下,並且獲得了唐朝政府給的合法百姓身份。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唐朝的強大使得唐朝人有了強者心態的文化包容,洋人在唐朝,可以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唐朝人的身份,甚至可以留在大唐為官,那時候在中國做官的外國人大概有數千人之多。安祿山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麗人,日本人阿倍仲麻呂曾擔任鎮南節度使。

唐朝宗教信仰自由,除了經濟交流,來到唐帝國進行傳教和交流的宗教人士也比比皆是。佛教、景教、伊斯蘭教等外來宗教都可以在唐帝國活動。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唐帝國的長安城是國際化大都市,上百萬人生活在這裡,街道上的外國商人、使者、僧侶、求學者、藝人絡繹不絕。那時候的長安城,有著世界上最齊全的商品。

由此可見,中華民族一旦有了和平發展的環境,幾十年內就能夠創造輝煌。恍惚間,共和國成立已經69年了,這69年裡,我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道路曲折,任重道遠,但是我們從未懈怠,我們一直不忘初心,在奮力前行!

國慶讀史:建立69年的唐朝和漢朝,曾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做官


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歷久彌新的苦難與輝煌,只有每一個心繫國家的中國人才能夠切身體會。

參考文獻:《史記•大宛列傳》《漢書•霍去病傳》《後漢書•西域傳》

我是酷愛歷史的無筆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