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为什么而拼命赚钱?

在这个几乎一切都可以用钱来量化评估以及交换产品的商业社会中,钱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都离不开的事物。我们每天几乎都活在一个由

金钱构筑的现实世界里,处在这个世界中,谁也无法抗拒金钱对自己的影响,谁也无法挣脱金钱对自己的诱惑。

然而,人总不可能一直活在现实世界中,人还有着一层高贵的思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人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去思考金钱对自己究竟有何意义?人在做某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都只是为了钱么?一切都只是赚钱的动机在驱动以及在支撑着自己存活一世么?

我在高中读书时,常常思考这些问题。那时的自己是在读完一些国学大师的书籍后,会去思考自己上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我上学的唯一驱动力是就只是利益?

可是自己所读的书籍却给自己构建了一个古圣先贤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就是反功利的,并且在这一点上建立了自己伟大的精神人格。这种伟大的精神人格,不仅令自己景仰,而且也让自己心向往之,可回到现实处境,却又偏偏呈现出相反的模样。

这种模样在阎真先生的《活着之上》

一书中描写的最为露骨:

我感到了对钱的饥渴,感性的、物质的、血肉生动的饥渴,攫取的饥渴。这种饥渴令人恐惧,像在深心潜伏的怪兽,张开大嘴,喘息着,有着吞噬一个人所有信念的力量!”

人活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想饥渴式的攫取金钱,哪怕是一点点小钱都似乎能够释放出巨大的魅力,让无数人心甘情愿式的成为木偶,而掌握金钱的人就成了幕后的提线者。

你是为什么而拼命赚钱?

我曾经多次引用过阎真先生在《活着之上》一书中的一段话:

“钱和权,这是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我能螳臂当车吗?”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那些铸就伟大精神人格丰碑的古圣先贤们,大都选择了螳臂当车式的做法,用自己的血泪人生来向世人展示那份坚守的力量,在无限的时空背景下去表达活着之上的意义。

可也正是因为这种做法,致使这些古圣先贤成了大都数人瞻仰的对象,而不是效仿的对象。这不仅仅是因为任何时代,成就古圣先贤那种丰功伟绩的注定只是一小撮人,更应该是这个时代,人们对财富的认知变了

今年暑假的时候,拜读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一书,在本书中吴晓波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阐释自己对金钱的理解。比方说: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

“金钱的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提升过程”等

而他自己本人也曾在大学刚毕业后,为了当时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成为-半万元户,疯狂的利用各种途径写作赚钱,最终成功顺利圆满完成。

你是为什么而拼命赚钱?

当然从表层来看,似乎他就是为了赚钱,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他当年恪守的价值观,即罗斯福的“ 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能够出于兴趣和责任去自由选择职业,而不是因为生存而被迫去谋生。

但是这种自由的提前是世俗的,是落地的,就像吴晓波先生所言:“它不单单是一种心态或者勇敢的问题,而是一种现实能力。”举例而言,前些天,看到一个在大学依靠写作变现成功的人,在毕业后本来可以拿到三十万年薪的工资,却毅然决然的拒绝,因为他想成为自由职业者。

为什么能有拒绝的勇气和自由,是因为他拥有写作能变现的现实能力。我觉得,这也许才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拥有强烈赚钱的理由所在,无论是所谓的财务自由也好,还是时间自由,思想自由,总之一句话,以自由为前提的职业选择和责任担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但是如何去拥有一定的现实能力,去博得自由呢?是不是也学那位一样,开个自媒体,尝试着写作变现?当然并非如此,首先得认清自己。并不是不可以学,而是得先花时间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在明确自己能做什么的基础上,再选择有质量的努力方式死磕。请注意,是有质量的努力方式。因为在现代社会,太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没质量。

当选择去做一件事情时,训练某种技能时,是否明确这技能的市场需求以及稀缺性。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是清洁工或流水线工人的活,那就基本上不要努力的质量了。

这并不是在贬低某项职业,而是说清洁工的活,是不是人人基本上都能够干?同时也会让自己对技能的训练停留在舒适区,就是每天在不挺的劳作,只是在原地踏步。

你是为什么而拼命赚钱?

同时,自己在训练技能时,应该注重不同技能间的强关联性,举例而言:如果是写作这项技能,那么就是无阅读,演讲等关联性高,那么在训练写作技能时,能够不断延伸其它的技能点,这样就可以发挥不同技能的组合优势,这就比只锤炼单项技能要强很多了。

实际上,当我们真正选择某个技能点切入进去时,先不论结果能否达成自己想要的自由,先得有一种头拱地式的死磕精神,紧接着在生活各个场景中去刻意练习,最后不停燃烧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渴望之火。这并不是鸡血式的励志,而是回归简单和常识。

最后,用吴晓波先生这段话,结束我们今天的思考:“ 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与金钱抗衡、妥协乃至平等共处,最终彼此取悦的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