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成长之路

1973年,董卿出生于上海,7岁之前在外婆身边生活,7岁以后才被父母接到安徽。自从和父亲生活以后,董卿觉得没有一天过得是舒心的。在家里,父亲要求她承担家里的家务活:每天刷碗、擦地。最让董卿难以接受的是,父亲不准她每天照那么多次镜子,还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对于一个爱臭美的小女孩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而且,父亲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他认为女孩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这利于今后的健康成长。

董卿的成长之路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每天命令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她把这些成语和古诗全背下来。后来,父亲又让他抄古文。

董卿的成长之路

除了文学素养上的培养和监督,父亲还让她每天锻炼身体。天不亮父亲就会把她从床上提起来,让她到学校的操场上跑一千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对付父亲的严厉,董卿想了一个办法:下楼就找了个门洞躲着,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喘着气跑回家,假装上气不接下气。父亲看她气喘吁吁,肯定会认为她已经完成了任务。

15岁以后的寒暑假,父亲就会让董卿"勤工俭学"。据董卿说,那时候做过很多零散的工作,像什么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有的时候,父亲还会给朋友打电话,说女儿放假了,想要做兼职锻炼锻炼,看有没有什么机会,不要钱的。有的朋友会觉得不好意思,便决定一天给一块钱。就这样,一个暑假董卿就能拿到六十块钱。

在暑假期间,最令董卿难忘的就是当清洁工。那时候,宾馆有十个房间,里面20张床,都是她一个人打扫。对她来说,最有难度的就是换床单——席梦思床垫特别沉,两个手抬都抬不动。没办法,只得用尽全身力气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九十度角。一个早上,她只能清洁两个房间。当别人都去吃饭的时候,她还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饿着肚子。

有一次,父亲专门到宾馆来看看她的成果。当董卿见到父亲的时候,一股委屈涌上心头,哇的一声哭了,还说太累了,不干了……见女儿这样,父亲严厉拒绝,并激励她再坚持一下,因为这件事,董卿还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为什么父亲会对自己采取这样严格的教育方法。

上了大学后,董卿和父亲的关系才从"不是亲生的"缓和了那时,当董卿知道能上大学,能离开父亲的"魔鬼教育"后,高兴极了。

董卿的成长之路

可是当父亲帮她料理妥当后,离开校园的时候,董卿第一次发现爸爸变得有点依依不舍,甚至有点伤感。大一放假回家,在父亲的建议下,一家三口来到了一家餐馆。他们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细细品味着美食。就在这时,父亲举起酒杯,对她说:我敬你一杯吧。看到父亲这样,董卿反而有点不安起来。

父亲说:"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讲到这里,董卿的眼泪立刻掉了下来。在那一刻,她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正因为父亲的"魔鬼教育",董卿才会懂得坚持和忍耐,才会破茧成蝶,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