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蛙的游戏里,我充分体会到了“佛系养娃”有多难!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文/辣妈菲爷

佛系应该是2018年最火的词汇了,今年年初还有一个游戏很火,那就是旅行青蛙,就连我们的马爸爸都在某宝里面内嵌了该游戏,就是为了吸引各种花季少女对一只青蛙牵肠挂肚。

蛙出远门了,花季少女担忧儿砸什么时候回到母亲身边,太久没回来还担心被广东人吃了;

蛙宅在家里写日记,吃饭,读书,又要开始叨叨,“儿砸呀,你咋不出去溜达溜达呀,都看了3小时的书了,注意你的眼睛呀。”

时不时别人家的蛙去了各种稀有景点,寄回来各种稀有卡片,你又在期待自家的蛙儿砸会给自己寄些什么……

那段时间,不管有没有生过孩子的人,一瞬间都应该有了老母亲的体验。

当时我也被鼓动下载了这个游戏,想着自己现实生活中就是佛系养娃,此刻也能佛系养蛙,至于什么充钱给蛙买装备什么的?不存在的。

就算养了蛙,我依然呼朋唤友淡定吃干锅牛蛙。当所有人都一个模样状态的时候,人就总想弄出点不一样的,比如我,很快,我就发现这么一个简单的养蛙游戏,居然显出了所有人性的原形。

在养蛙的游戏里,我充分体会到了“佛系养娃”有多难!

原形1:你养的不是蛙,是你自己。

养蛙的第一步当然是取名字呀,为了省事,我直接取了我娃的一个“湾”字,取名叫“湾仔”,当时我差点就加上“码头”了,幸好理智制止了我。湾仔湾仔,自然就是我女儿湾湾的哥哥咯。

后面晒到朋友圈,居然发现用自家娃名字取蛙的名字的不是少数,起名本来就是一件劳心烦神的事情,想当年为了给娃取这个名字,翻遍了各种网页,一方面要特别,一方面还要好听,还要避开各种重名率高的字,最重要的,当然是这个字还需要和自己的某一段特别重要的人生经历有关,有特殊的含义和意义……

比如我家孩子的湾字,一来是读音一定要普通话,江西话,粤语,客家话四种语言念起来都是一样的字;二来金木水火土,女孩子嘛,名字最好还是沾点水,才有灵气;三,也是最重要的,那段时间我工作生活都在香港的湾仔,于我是一段特殊的经历……

为了她这个字,我已经死了无数个脑细胞,至于这个蛙儿砸,还是直接沿用娃的名字吧……

都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看,从给娃取名字,我们就已经啪啪打脸,满满都是你的人生的印记,就连一个游戏里的蛙儿砸都不能脱离这个魔咒……

在养蛙的游戏里,我充分体会到了“佛系养娃”有多难!

原形2:别人家的孩子,攀比不止

起初养蛙的时候,我都是想起来就上去收一收三叶草,所以我家蛙就是个穷逼,出门带的干粮都是最便宜的,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装备就更别想了。每次蛙出门,我就想他别那么快回来,老娘没那么多三叶草养他。

然而因为干粮带的少,蛙儿砸很快就回来了,并带回了明信片,刚看到的时候我还感激涕零,直至回来多几次,我就不淡定了,麻蛋,为什么每张照片都是浓浓的“到此一游”气息,那些别人晒出来的照片都是骗人的吗?

于是上网查攻略,暗示收割四叶草,给蛙各种武装,同时责怪自己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那么佛系,让蛙落后了别的蛙一大截……

攻略越看越多,别人家的蛙越看越多,我越来越不淡定,育儿焦虑更浓……

在攻略的加持下,蛙的旅游开始渐入佳境,去的景点越来越多,拍的照片越来越有技术,每每收到娃寄回来的新照片,我这个老母亲就不禁娇嗔“蛙儿砸真懂事,还去了漂流,真的能折腾。”

娇嗔的背后自然是炫耀和自豪。直到后面发现别人家的蛙都开始晒冷门照片了,我才开始不好意思晒蛙……

看吧,最开始说要佛系养娃,最后还不是逃不开别人家的蛙这个魔咒,和别人对比,攀比你为什么有,我为什么没有,但凡别人没晒出来的图,我肯定会晒,要是照片比不上别人,我还有些淡淡的失落……

回到现实养娃,简直就是一样一样的呀,当自家的娃能读书了,会背唐诗,会用英语简单对话,瞬间就觉得很自豪很满足,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没白费,可是转眼却发现别人家的娃也能背唐诗,英文发音还无比标准,甚至还能上台当英文小主持人,瞬间就不淡定了……

哎,果然,不管是养娃还是养蛙,都容易让自己变成loser!想淡定养娃怎么就那么艰难呢?

在养蛙的游戏里,我充分体会到了“佛系养娃”有多难!

原形3 :总想事半功倍,走捷径

那时候养蛙查攻略的时候,还查到可以让娃一步进入人生巅峰的攻略:

第一个方法是调时间,但是我的手机是网络同步时间的,否决;

第二个是下载插件,找外挂软件,据说这种方法容易有资金风险,否决;

第三个方法,就是成为荣耀的“氪金”玩家,只需要充值28元,就能让蛙瞬间暴富,实现蛙生的阶层跨越……

在养蛙的游戏里,我充分体会到了“佛系养娃”有多难!

想到如果选了第三个方法,蛙儿砸将过着怎样精彩的一生呀!肯定就是住豪宅,用高逼格的装备,拍高科技视频,旅行中还能结识生动有趣的朋友……

想想就很美好,可是后面发现那些氪金大佬的蛙依然独来独往,在草丛里玩着,在下水道猫着……

给蛙折腾得各种方法,不正是我们这些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的折腾么,自诩为聪明,总想付出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帮助孩子成长,但又不想为此多耽误自己的人生……

所以啊,这游戏玩起来虽然简单,但是背后要告诉我们的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因为对当下生活不满意,总希望某件东西的到来,可以让自己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蛙的人生你掌握不了,你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你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一夜暴富是不存在的,就算暴富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依然不会改变,比如某个小项目自己赚了几万块,于是去买了个几万块的香奈儿包包背着,没几天又发现不就和几百块的zara包包一样吗?感觉并没有什么区别,装的东西也没有因此变得金贵……

活着无时无刻不想着事半功倍,怎么花最小的力气获得成功的人生,找各种捷径。

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或许真有捷径能让你轻易攀上“人生高峰”,但是“命运馈赠的礼物总是暗中标好了价格”,你也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准备去承担你将失去的东西。

登上巅峰不久,很快就就会发现这种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胜利开始索而无味,仔细回想,还是那漫长过程中的点滴努力值得期待和憧憬,这也是人生真正有意义的地方。

经历了这些,想通了这些,有些人才开始真正的“佛系生活”。真想不到,一只小小的蛙居然有如此大的“点化”功效:在养它的生活中管窥自己真实的人性,顺便领悟人生中经典却浅显的道理。

看,不管是养娃还是养蛙,都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修行。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