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消耗員工精力取得發展是不道德的

靠消耗員工精力取得發展是不道德的

廈門市是房價比較高的地級市,有一次在廈門給中國電信的管理者分享《改進大師卓越績效》課程,被安排在比較偏遠的大嶝島,廈門市政府就在大嶝島上修建新機場,我就和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的同事們開玩笑:既然在座的都是廈門市的市民,我們也去為新機場的建設添磚加瓦一下吧,請大家都去參與填海,但什麼工具和方法都不給大家,憑藉雙手每天能夠挖土的最大極限不會超過兩噸。至少需要給大家人手配上一把鐵鍬,並且教給大家正確使用鐵鍬的方法,效率一定會大大的提高,但每天挖上10噸也已是極限了,這說明裝備需要進一步升級了,人手配一臺大型挖掘機,並訓練好大家使用挖掘機的方法,每天挖上100噸也會非常的輕鬆。

這個故事說明,針對挖土效率提升的這個問題,是有多個路徑的,同樣,每一個問題的解決也同樣會有多條路徑,並且在理論上一定存在著一條最佳的路徑,尋找這條最佳路徑或者努力無限的靠近這條路徑的過程就是追求“做事的科學”的過程,也可以稱之為“科學精神”。做事需要講科學,科學的核心是工具和方法論。

很多企業在過去的幾年中也在不斷的發展,營業額和利潤都在持續增長,但我們需要看到增長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如果這種增長主要依靠“消耗員工的精力和心力”,消耗員工的精力是指經常的推動員工加班加點,通過增加人力投入來增加績效;消耗員工心力是指在增加績效過程中,員工需要進行大量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甚至吵架。如果企業績效增長的模式是依靠以上兩種方式,這個企業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管理是一門科學,由原理、模型、工具、方法、流程、最佳實踐等要素構成,一個人只要具有科學精神,持續探索,不斷實踐,總能夠做好一件事情。正如歐陽修《賣油翁》 中的主人翁一樣,他賣了一輩子的油,倒油的技術爐火純青,能夠像一條線一 樣穿過銅錢眼,當被他人問到是如何做到的,他的回答是 :“我亦無他,唯手 熟爾!”。

同樣,管理者要站在組織績效的角度,來思考“組織績效達成的最佳路徑”,從組織的產品、政策、流程、標準等角度,通過掌握多種組織設計、組織變革的工具和方法論,來提升組織績效能力,從而降低組織對人的依賴度,這樣的持續投入不僅僅能夠保持組織發展的優勢,也體現了對員工身體和心理的保護。

——來自於《管理的邏輯》丁暉、顧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