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消耗员工精力取得发展是不道德的

靠消耗员工精力取得发展是不道德的

厦门市是房价比较高的地级市,有一次在厦门给中国电信的管理者分享《改进大师卓越绩效》课程,被安排在比较偏远的大嶝岛,厦门市政府就在大嶝岛上修建新机场,我就和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的同事们开玩笑:既然在座的都是厦门市的市民,我们也去为新机场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下吧,请大家都去参与填海,但什么工具和方法都不给大家,凭借双手每天能够挖土的最大极限不会超过两吨。至少需要给大家人手配上一把铁锹,并且教给大家正确使用铁锹的方法,效率一定会大大的提高,但每天挖上10吨也已是极限了,这说明装备需要进一步升级了,人手配一台大型挖掘机,并训练好大家使用挖掘机的方法,每天挖上100吨也会非常的轻松。

这个故事说明,针对挖土效率提升的这个问题,是有多个路径的,同样,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同样会有多条路径,并且在理论上一定存在着一条最佳的路径,寻找这条最佳路径或者努力无限的靠近这条路径的过程就是追求“做事的科学”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科学精神”。做事需要讲科学,科学的核心是工具和方法论。

很多企业在过去的几年中也在不断的发展,营业额和利润都在持续增长,但我们需要看到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这种增长主要依靠“消耗员工的精力和心力”,消耗员工的精力是指经常的推动员工加班加点,通过增加人力投入来增加绩效;消耗员工心力是指在增加绩效过程中,员工需要进行大量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甚至吵架。如果企业绩效增长的模式是依靠以上两种方式,这个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原理、模型、工具、方法、流程、最佳实践等要素构成,一个人只要具有科学精神,持续探索,不断实践,总能够做好一件事情。正如欧阳修《卖油翁》 中的主人翁一样,他卖了一辈子的油,倒油的技术炉火纯青,能够像一条线一 样穿过铜钱眼,当被他人问到是如何做到的,他的回答是 :“我亦无他,唯手 熟尔!”。

同样,管理者要站在组织绩效的角度,来思考“组织绩效达成的最佳路径”,从组织的产品、政策、流程、标准等角度,通过掌握多种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的工具和方法论,来提升组织绩效能力,从而降低组织对人的依赖度,这样的持续投入不仅仅能够保持组织发展的优势,也体现了对员工身体和心理的保护。

——来自于《管理的逻辑》丁晖、顾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