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你为什么跟当年的同窗发小拉开了差距?

十年沧海桑田。

为什么你跟曾经一起玩泥巴、过家家的发小产生了差距?

是什么原因让你跟当年的同窗好友分道扬镳,以致人生境况天壤之别?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顺利人生升阶,而另一些人则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这背后重重的原理机制和缜密的逻辑思维都是你日常中不曾发现的。

正反馈

反馈是指输入跟输出的一种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你读书学习就是输入,写作表达阐述思想就是输出;奶牛吃草就是输入,奶牛挤奶就是输出;工厂购置原材料、雇佣工人就是输入,制造出产品就是输出…

输入与输出,在时间轴上有先后的顺序、且相关。

正反馈就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即:A的增长产生了B的增长,而B的增长又进一步促进了A的增长,如此往复循环。

十年间,你为什么跟当年的同窗发小拉开了差距?

股市上涨跟赚钱效应就是一组正反馈。

股市上涨,会产生赚钱效应,因为赚钱效应,会让更多的人入场购买股票,更多的人购买股票会促使股市进一步上涨,如此又产生了更强的赚钱效应,循环往复不止。

十年青春流逝,人跟人产生差距的其中一个因素在于——是否建立了一套正反馈系统。

你进了某个行业、加入了某个公司、遇到了某个领导或某些同事,虽然你是个基层职员,但勤奋好学有悟性,领导重用你——你继续出成绩——你的工作成就感强化——你升职加薪、得到更艰巨的任务——再圆满完成…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正反馈循环。

正反馈循环一旦建立,就会得到强化,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螺旋上升。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凡是有成就的人,在他那个领域都建立了一套正反馈机制,从而不断上升。

用一句话来表达正循环的特点:选对了适合自己的行业、遇到了一生当中的贵人。

幂律分布

幂律分布就是指数增长函数,即: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事物没有什么增长或收效,但到某个时间点后,却突然爆发、迅速增长,如同核裂变一样。

十年间,你为什么跟当年的同窗发小拉开了差距?

幂律分布的特点:在大多数的时间内是平庸的,在极少数的时间内是精彩的;大多数的决策对结果影响不大,极少数的决策对结果影响巨大;它是某个项目工程的关键节点、或人生当中的分岔路口…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人的一生充满着二八法则。

你一生的决策很多,但影响人生境遇的也就那么几次,比如如高考、择业、婚姻、子女等。

你一生的财富很多,但给你带来巨额数量的也就那么几笔,比如某笔生意、某个公司、某几个项目等。

你一生的工作时间很长,但带来巨大效益的也就是精力集中的那些时间段内。

十年光阴荏苒,人跟人产生差距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是否找到自己的幂律分布区域,或遇到了自己的幂律分布时刻。

用一句话来表达幂律分布的特点:

逮住了某个机会、碰到了某个风口。

复利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计算利息的周期越短、越密,则财富增长的就越快,即:若年利率相等,但分别按日、按月、按年计算复利,同样的本金中,按日为计算周期的最后总收益最大,为什么?因为它的周期短、周期密。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久,复利效应也就会越来越明显。

一个很励志的说法:只要每天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步1%,365天后,自己的能力水平就是一年前的37.8倍,如果进步2%呢?就增加到377.4倍;与之相反的是,如果每天在前一天的基础上退步1%,365天,自己的能力水平就是一年前的0.03倍,如果退步2%呢?就减至0.0006倍。

十年间,你为什么跟当年的同窗发小拉开了差距?

虽然这种说法很鸡汤,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复利的威力——哪怕初始再微小的差异(即使1%),只要能稳定持续的变化,一旦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差距,也就是常说的差以毫厘、谬之千里。

复利的威力:起初很小的差距,因时间够长,其结果天宵地壤。

复利就像巴菲特说的滚雪球——发现足够多潮湿的雪、发现足够长的雪坡。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复利的理念很好,但实现很难,因为很难发现持续、稳定收益的项目,你刚进入一个公司的前几年稳步上升,但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一般会遇到发展的瓶颈。

但复利可以作为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持续进步:潮湿的雪并非均匀分布,长长的雪坡有时雪厚、有时雪薄、甚至有段还没雪,但只要一直在滚,就不影响其越来越大;职场会有瓶颈期,可以通过换岗位、换工作、换行业来突破这个瓶颈,不影响职场生涯的上升。

十年白驹过隙,人跟人产生差距的又一个原因在于——是否发现了复利增长的机会。

用一句话来表达复利的特点:找到了靠山、抱住了大腿、背靠了大树。

精进

精进,意思为努力向善向上,对一切善法肯认真负责,精诚集中。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有效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反复磨练、日积月累,就能成为一个在某领域很厉害的人,以此撬动无限的可能,博取上不封顶的收益,这便是精进。

说白了就一句话:勤学苦练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潮:凡是谈努力、勤奋、拼搏、刻苦的文章,都被认为是无用的心灵鸡汤,似乎成功总是运气好、成功总是起点高、成功总是全赖于一系列的机缘巧合。

运气、起点、天时、地利、人和当然非常重要,但前提你得是那块料、并有基本的素质能力,这是基础。钢琴家朗朗成名有运气的成份,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夺冠也有运气成份,马云、马化腾、孙宏斌的成功同样有运气的成份…

但前提是他们都经过了勤学苦练、自我提升,并具备了基础条件,再加上偶然运气,才有了后面的成功。

只有基础硬件达标,你才有上牌桌博弈的机会,否则给你再好的运气和机会也没用!而基础硬件的达标就是需要刻苦、勤奋和精进。

十年间,你为什么跟当年的同窗发小拉开了差距?

写在最后

更真实的现实是,成功是正反馈、幂律分布、复利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长时间的沉默(正反馈)——短时间爆发(幂律分布)——再长时间的沉默——再来一次短时间的爆发…

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整个长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复利的过程,是由无数个S型曲线结合起来的。

以上这些道理似乎很容易懂,但涉及到人生应当细细体会。

老年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年轻人要反过来读。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真实的成长是精进下的成长,长时间的积蓄,短时间的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