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固收」中國央行如何應對美國央行的加息?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客戶中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本文作者

張旭

摘要

最好的策略是小幅緊縮以對沖外匯市場壓力,同時不釋放緊縮的信號以避免影響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預期,並且政策效果還需要有很強的可控性。

“OMO不加息+小幅抬高DR007中樞”符合上述要求,是最可能的政策選擇。

“單純OMO加息”的概率很低,因為可能會加出降息的效果。

從中長期來看降準是大概率事件,但降準的主要目的不是“放水”,而且為了提供低成本且穩定的負債。

存在通過降準置換MLF的可能。

OMO不加息+小幅抬高DR007中樞 > 不做任何反應 > 降準+小幅抬高DR007中樞 > OMO加息+降準 > OMO加息。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1、中國央行如何應對美國央行的加息?

美聯儲將於9月25-26日議息,市場普遍預測本次加息25bp的概率較大。如果美國央行加息,那麼中國央行將如何應對?我們認為,人民銀行有5種應對的可能:

1.不做出明顯的反應;

2.上調OMO利率;

3.不上調OMO利率但小幅抬高DR007中樞;

4.降準(或定向降準)的同時抬高DR007中樞;

5.降準(或定向降準)的同時上調OMO利率。

1.1、不做出明顯的反應

當前宏觀調控同時面臨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內部經濟增長壓力使得貨幣政策很難明顯緊縮,外部匯率壓力又使得貨幣政策很難明顯放鬆。此時,貨幣政策正處於一個鬆緊適度的脆弱平衡中,而美聯儲議息所帶來的新衝擊很可能會影響到這個舊平衡,因此人民銀行需要再次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從舊平衡向新平衡轉化的過程中,最好的策略是:

1.小幅緊縮以對沖外匯市場所帶來的壓力;

2.同時不釋放出緊縮的信號以避免影響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預期;

3.並且政策效果還需要很強的可控性。

事實上,如果在美聯儲加息之後人民銀行不做出明顯的反應,那麼就可以較好地達到第一個和第三個目標,但代價是外匯市場將受到較大壓力。我們傾向性地認為,雖然這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其被選用的概率並不低。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1.2、OMO加息

如果人民銀行上調OMO利率,將向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釋放出緊縮的信號,其結果是金融市場以及實體經濟融資的波動。為了應對上述波動,人民銀行很可能需要被動降低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利率,其結果是“加息加出了降息的效果”。

這種策略的信號作用過為明顯,實際效果與加息的初衷相反,政策的可控性也一般,因此我們認為這是最差的也是可能性最低的一個選擇。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1.3、OMO不加息+小幅抬高DR007中樞

如果不在OMO中加息,則可以避免釋放出明顯的信號,反而給提高實際的資金利率創造出了空間。資金成本的提高可以緩解外匯市場的壓力,達成應對美聯儲加息的目的。同時,DR007的變化較容易調控,因此政策的可控性也很高。鑑於此,OMO不加息+小幅抬高DR007中樞的概率是最為有可能的政策選擇。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1.4、降準+小幅抬高DR007中樞

會不會在抬高DR007中樞的同時降準或是定向降準?我們認為這個策略理論上可行,且從中長期來看降準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降準並不一定是“放水”,因為降準所釋放出的流動性有可能被OMO等工具所回籠。降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低成本穩定的負債,這是銀行體系較為缺乏的。其次,目前MLF餘額已經超過5萬億元,因此存在通過降準置換MLF的可能。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降準有可能釋放出寬鬆的信號,加大外匯市場的壓力。特別是銀行間市場將在國慶期間休市,此時對國際市場預期管理的難度加大。因此我們人認為降準+小幅提高DR007的概率低於單純提高DR007的概率。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1.5、OMO加息+降準

“加息+降準”的政策組合在這段時間頗受熱議。在這個組合中,加息給出收縮的信號,降準給出放鬆的信號,兩個信號可以部分對沖,同時銀行體系還獲得長久期的負債。

但是,這個政策組合的輸出可控性較差。事實上,單獨評估“加息”或是“降準”政策效果的難度已經較大,同時考慮兩者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則更加困難。同時,一正一負兩個政策會帶來金融市場以及實體經濟預期的擾動,這與7月31日政治局會議中“穩金融”、“穩預期”的思想並不相符。因此,採用OMO加息+降準組合的概率並不高。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1.6、總結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美聯儲的議息又帶來了新的變量。在上述“變”的過程中,又要落實好黨中央“六個穩”的要求,此時貨幣政策需要具有以下三個特徵:小幅緊縮以應對美聯儲加息、儘量不釋放出緊縮的信號、政策效果可以被預期被控制。“OMO不加息+小幅抬高DR007中樞”同時具有這三個特徵,因此是最為有可能被使用的策略。“不做任何反應”、“降準+小幅抬高DR007中樞”、“OMO加息+降準”的概率依次降低。“OMO加息”的概率最低,因為其有可能加息加出降息的效果。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2、利率市場回顧

2.1、公開市場操作

逆回購:上週(2018年9月17日至21日)央行共開展6筆逆回購操作,分別為3筆7D逆回購和3筆14D逆回購,投放資金3300億元,同期共有2筆逆回購到期,到期資金2700億元,上週逆回購淨投放資金600億元。

MLF:上週投放1筆MLF,共計2650億元,無MLF到期。

國庫現金:上週共投放1筆3個月國庫現金定存,金額1200億元。

截至2018年9月21日,未到期回購操作(含MLF和國庫現金定存,下同)共30筆,存量資金為6.332萬億元,存量資金的加權利率為3.26%,與前值(2018年9月14日)相比資金利率上行1bp。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2.2、基準利率跟蹤

上週基準利率多數上行。截至2018年9月21日,與2018年9月14日相比,R007利率上行2.7bp,DR007上行2.3bp,隔夜SHIBOR上行2.5bp。上週R007與DR007差值在-0.03-13bp區間內波動。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3、利率市場關注

3.1、一級市場

上週(2018年9月14日至21日)共發行利率債1488.3億元(按發行起始日算,不含地方債)。上週共發行3只國債,發行規模1000億元;5只國開債,規模388.3億元;3只進出債,規模100億元。上週另有71只地方債發行,規模3788.85億元。

下週(2018年9月25日至9月28日)利率債發行方面,從目前公告來看將發行5只農發債,計劃發行規模240億元;1只進出債,計劃發行規模300億元。下週從目前公告上來看,另有29只地方債將發行,規模1282.63億元。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3.2、二級市場

相較於2018年9月14日,9月21日利率債收益率多數上行。10Y國債上行4bp,10Y國開債上行3bp。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4、同業存單跟蹤

截至2018年9月21日,市場存續的同業存單存量達8.77萬億,相比於前值(前值指前一週最後一個交易日,下同),存量規模回升。上週(2018年9月17日-21日)同業存單發行量為5698.1億元(按起息日計),到期量為4125.7億元,淨髮行1572.4億元。

上週最後一個交易日3M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為3.04%,相較於前值上行8bp,分位數為21.8(數據窗口為2015年至今,下同);6M的同業存單的發行利率為3.62%,相較於前值下行10bp,分位數為40.2。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5、國債期貨

五年期合約,TF1812收於97.41元,較上一交易日漲0.13%,日減倉336手;TF1903收於97.41,較上日漲0.15%,持倉量34254手;TF1906收於97.54。十年期合約,T1812收於94.19元,較上一交易日漲0.35%;T1903收於94.16元,持倉量185手,較上日漲0.20%;T1906收於94.29。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6、風險提示

監管高於預期。

往期研報精選

►利率債(張旭)

►信用債(劉琛/曾章蓉/危瑋肖)

►可轉債(邵闖)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光大固收

EBS固收是由光大證券張旭團隊運營的公眾號~非常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交流觀點~

張旭(利率)13522568130

QQ: 2624530660

曾章蓉(信用) 186 0300 2640

劉琛(信用) 186 1670 7806

邵闖(轉債) 152 2189 2372

危瑋肖(信用) 188 1065 3183

本訂閱號由光大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編寫,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任何情況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均應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相關研究報告為準。

本訂閱號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光大證券客戶中非專業投資者客戶,不論通過何種渠道閱讀到本訂閱號的內容,請自行評估相關內容適當性,並諮詢專業投資顧問,對相關信息可能的風險進行充分的瞭解,若因不當使用本訂閱號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需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非光大證券客戶,請勿訂閱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固收」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央行的加息?

長按識別,關注我們獲取最新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