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糟心一年:近四成淨利腰斬 光大、興業降幅出人意料

排名首位的中信證券淨利潤為93.9億元,太平洋證券以-13.22億元成為唯一的虧損者。13家券商淨利潤腰斬,太平洋、光大證券、興業證券分別同比下降1237.14%、96.57%、94.08%

券商糟心一年:近四成净利腰斩 光大、兴业降幅出人意料 | A股券商赚钱榜

《投資時報》研究員 湯巾

暴風雨後的陽光總是顯得格外溫暖。

2019年以來國內股市企穩回升讓證券公司成為直接受益者。據統計,一季度35家A股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76.64億元,同比大增51.3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淨利潤)合計為377.89億元,同比大增86.59%;有13家券商甚至一個季度就賺完了去年一年的錢。

然而,如今有多揚眉吐氣,就說明上一年有多糟糕。

隨著35家A股上市券商年報出齊,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對其業績全面摸底,並根據淨利潤推出《2018年A股券商賺錢榜》。統計結果顯示,35家券商合計實現淨利潤583.72億元,同比下降40.06%。

沒有一家券商淨利潤突破百億大關,排名首位的中信證券(600030.SH)淨利潤為93.9億元,太平洋證券(601099.SH)則以虧損13.22億元的成績墊底。同時,繼2016年之後,A股上市券商再次出現年度淨利潤全線下挫的局面,其中13家券商腰斬佔比近四成,太平洋、光大證券(601788.SH)、興業證券(601377.SH)分別同比下降1237.14%、96.57%、94.08%,降幅位居前三。

太平洋領銜13家券商淨利腰斬

對於券商來說2018年顯然不是個好年景,不少年報在描述外部形勢時都用了“錯綜複雜”一類的詞彙。受股市下跌、交易量萎縮及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行業整體業績下滑,中小券商的處境更是如履薄冰。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131家證券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662.87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字為3113.28億元,同比下滑14.47%。

若只聚焦35家上市券商,當年營業收入合計為2649.15億元,同比下滑11.97%。其中營收超過百億的有10家,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601837.SH)、國泰君安(601211.SH)、華泰證券(601688.SH)、申萬宏源(000166.SZ)、廣發證券(000776.SZ)、招商證券(600999.SH)、中信建投(601066.SH)、東方證券(600958.SH)、國信證券(002736.SZ)。

若觀察同比變化可以發現,30家券商營業收入下滑,太平洋、廣發證券、西部證券(002673.SZ)、國元證券(000728.SZ)、興業證券分別以69.96%、29.43%、29.42%、27.71%、26.31%的降幅位居前五。

萬綠叢中5家營業收入同比上升的券商分別是山西證券(002500.SZ)、東北證券(000686.SZ)、申萬宏源、天風證券(601162.SH)、東吳證券(601555.SH)。其中山西證券營收升幅達55.96%較為搶眼,貢獻較為突出的是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加27.14億元,增幅達127.61%,主要為子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及風險管理業務收入增加所致;同時投資收益也同比增長47.07%。不過,由於其他業務成本同比增加29.17億元,致使營業支出增長74.47%,該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45.77%至2.22億元。

淨利潤方面,龍頭大哥中信證券以93.9億元再度成為最賺錢券商,但淨利潤同比下跌17.87%,自2014年以來首次年度淨利潤跌出百億陣營;國泰君安淨利潤下跌32.11%至67.08億元,依舊保持住了第二的位次;海通證券超越華泰證券位居第三,淨利潤為52.11億元,同比下降39.54%;華泰證券淨利潤為50.33億元,同比下降45.75%;招行證券超越廣發證券升至第五位,前者實現淨利潤44.25億元,同比下降23.52%。

券商賺錢榜的另一端,太平洋、中原證券(601375.SH)、國海證券(000750.SZ)、第一創業(002797.SZ)、興業證券年度淨利潤不足2億元。其中太平洋以-13.22億元成為唯一虧損的上市券商。

從淨利潤同比變化來看,太平洋、光大證券、興業證券、中原證券、長江證券(000783.SZ)、國海證券降幅均超過80%,其中前三者分別為1237.14%、96.57%、94.08%。

經紀、投行業務表現低迷

通過券商年報的利潤表分析,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是受挫相對嚴重的兩大業務板塊,而這與資本市場的持續低迷有直接關係。

數據顯示,2018年,上證綜指下跌24.59%,全國股基交易量合計10.04萬億元,同比減少17.84%。35家上市券商經紀業務也明顯降溫,只有太平洋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項目同比微增2.78%,其餘悉數下跌。其中,華西證券(002926.SZ)、申萬宏源和西部證券分別以29.8%、28.45%、28.12%的跌幅位居前三。

投行業務方面,從市場情況看,2018年IPO過會率定格在60%,創下9年來最低點;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分別為105家和1378.15億元,分別下降76.03%和40.11%。發行審核趨嚴導致券商業“馬太效應”愈發明顯,IPO項目出現向大券商傾斜的趨勢。

Wind數據顯示,去年滬深市場股權融資金額為11978億元,總規模下降30.46%;IPO融資規模1362億元,同比下降41.02%;券商總承銷收入下降62%,前20券商的承銷金額市場份額卻提升至85.28%。主承銷商股權承銷數量排名前五名依次是中信建投(601066.SH)、中信證券、華泰聯合、廣發證券、中金公司(3908.HK),分別為57家、54家、42家、34家、33家。承銷收入排名前五的依次是華泰聯合、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收入分別為7.69億元、7.59億元、5.99億元、5.69億元、3.56億元。

然而,在市場環境不佳的背景下,多數券商的投行業務不可避免地下滑。從35家上市券商年報來看,證券承銷業務淨收入同比增長的僅有兩家——南京證券(601990.SH)和太平洋,而西部證券、廣發證券和華西證券則損失過半,上述數字分別下降64.31%、55.85%、50.21%。

西部證券年報顯示,其2018年投資銀行業務營業收入為7063.65萬元,同比降幅達81.31%,佔營業收入比例僅為3.16%;毛利率為-3.95%,同比減少33.82%。

資管業務方面,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意味著打破剛性兌付,同時規範資金池業務,引導行業去嵌套、去槓桿,逐漸迴歸本源。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資管規模為13.4萬億元(含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這個規模較2017年底的16.8萬億元縮水20.24%。

具體到35家上市券商,受託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一項同比增長的券商有13家,排名前三的是華西證券、華安證券(600909.SH)、東方證券(600958.SH),分別增長49.53%、37.72%、20.36%。而西部證券、太平洋、興業證券分別以46.99%、46.63%、31.17%的降幅墊底。

質押和投資踩雷吞噬利潤

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成為2018年“黑天鵝”密集飛過的區域,也成為拖累券商業績的重要因素。

據《投資時報》研究員統計,去年12月以來,35家上市券商中已18有家發佈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其中,興業證券、申萬宏源、東方證券、東興證券(601198.SH)、方正證券(601901.SH)、西部證券、太平洋等股票質押業務紛紛暴雷,涉及的股票包括上海萊士(002252.SZ)、ST新光(002147.SZ)、ST康得新(002450.SZ)、樂視網(300104.SZ)、*ST長生(002680.SZ)、中弘股份(已退市)等,其中不乏涉嫌財務造假的問題公司。

不少券商業績大幅下滑都與股票質押踩雷難脫干係。比如,太平洋年報顯示,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出現多隻股票價格跌破平倉線,且融資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購回了結的情況。公司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9.59億元,這成為其錄得虧損的主因。

再如,興業證券對*ST長生、中弘股份、金洲慈航(000587.SZ)和金龍機電(300032.SZ)的股票質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4.51億元、1.2億元、6581萬元和3544萬元,共計計提6.51億元。2018年該券商淨利潤降幅高達94.08%,僅剩1.35億元。

此外,投資虧損也是券商需要警惕的業績“殺手”。光大證券2018年利潤驟降超過九成正是因其海外投資鉅虧計提15.21億元預計負債及資產減值準備,減少合併淨利潤約11.4億元。無獨有偶,廣發證券海外投資基金亦曝出1.39億美元虧損黑洞,減少合併淨利潤9.19億元人民幣,2018年其淨利潤同比下滑49.97%至43億元。

券商糟心一年:近四成净利腰斩 光大、兴业降幅出人意料 | A股券商赚钱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