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磨疯子”研究水磨获4项专利 儿媳停薪留职帮他产业化

江油小溪坝镇潼江旁,一条水渠流经三合村68岁冯年高的屋底,水能驱动涡轮然后带动水磨进行磨面。冯家这一传统水磨,已经传承200余年。经历机械化的冲击后,痴迷水磨的冯年高坚持要将水磨传承下来,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良,现在4个磨一起推,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冯年高的水磨已经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而他的儿媳,为了不让水磨失传,也从山西的一所高中停薪留职,回家将水磨磨面产业化,现在已可年产1500吨。

68岁“磨疯子”研究水磨获4项专利 儿媳停薪留职帮他产业化

获得专利的水磨

风光

整条江100多个水磨

磨面碾米最长要等十几天

小溪坝镇三合村,紧靠潼江,这一带由于水资源丰富,曾经历过水磨面风光的时代。冯年高的家旁,就是宽阔的潼江,冯家水磨历经200多年,见证了水磨的风光时期。

68岁的冯年高,是冯家水磨的第12代传人,而他的一生,都在和水磨打交道。10月28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冯年高家,他家至今保存着两台古老的水磨,一个用于磨面,一个用于碾米。虽然两个水磨早已不再使用,但用水驱动的老磨盘等仍完好无损。

在冯家的屋底,是一条水渠,用木头制作的磨盘仍在下面摆放着。通过冯年高架设的梯子,记者下到了屋底,发现木质磨盘直径2米左右,磨盘的上方一点,也是用木头制作的水渠。冯年高介绍,从潼江引入的水流通过木质水渠冲到磨盘上,然后磨盘通过一根传动轴,带动位于一楼的两个水磨。

看着这两个水磨,冯年高感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水磨是当年磨面碾米的重要工具。由于潼江一带水资源丰富,几十公里长的潼江边上,有大小水磨100多家,而冯家水磨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我们就是靠水磨生存,利用水磨帮其他村民磨面碾米收取加工费,而加工费就是粮食代替。”冯年高自豪地说,他们家的水磨有200多年的历史,那时候,四面八方的人赶来磨面碾米,有时积存的粮食达到上千斤,水磨日夜不停,有的人要等十几天才能磨好面,碾好米。

68岁“磨疯子”研究水磨获4项专利 儿媳停薪留职帮他产业化

老式水磨的磨盘

衰落

受机械化冲击仅剩一家

他因痴迷被称“磨疯子”

在冯年高的印象中,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机械化的出现,导致水磨开始出现衰落。

“主要是水磨效率低,磨120斤面粉需要6个小时,而磨面机只需要20分钟,因此,大部分人选择了磨面机,也因为此,潼江边上的水磨开始被淘汰,最后仅剩下我们一家。”冯年高眼中闪烁着泪花,他分析,之所以他们还保存着,可能跟他们的地理条件有关,因为水磨需要水作为动能,而他家的位置,水流落差较大,一年四季都不会缺水。

但是,随着机械化的越来越普及,冯家水磨也面临着失传。但冯年高并不甘心,他17岁时,跟着父亲学了石匠活儿,用附近玉屏山的石头凿成石磨,企图重振家业。父亲劝他别搞,钢磨效率高,水磨早晚会淘汰。但凭着一股犟劲,冯年高没日没夜打造大磨、小磨,圆磨、方磨,连环磨、多重磨,均因费工费时,效率不高,半途而废。尽管如此,每逢节假日、赶集日,冯年高仍四处考察水磨,常常抓腮挠耳幻想着创造奇迹,那时的他也被乡里人称为“磨疯子”。磨面不成,他又去学了铁匠、电焊工。42岁那年,县里开发小水电,他获得了灵感,毅然决然,背负行囊,远赴绵阳学做小水电,为改良水磨做准备。3个多月后回到家乡,父亲要和他分家,妻子要跟他离婚。

但是,执着的冯年高仍然在坚持:水磨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他们当年做水磨非常不容易,不能到了我这一辈就没有了!

68岁“磨疯子”研究水磨获4项专利 儿媳停薪留职帮他产业化

冯年高展示专利证书

改良

历时8年发明四道碾磨

获国家四项专利

“水磨效率低,是因为一根轴只带一个石磨,而每次磨面,都至少需要4-5次,如果我改成一根轴带五个石磨,这样一来,效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冯年高开始设计脑海里的理想蓝图。

首先,冯年高购买了涡轮,代替了木质磨盘。他介绍,因为都是水能冲击,他就计算一分钟磨盘可以转多少转,涡轮可以转多少转,改成涡轮后,转速比以前提高了一倍。

随后,冯年高开始设计一根轴带五个石磨。由于只有小学文化,不会绘图,所有技改样式和零部件,全是冯年高进行手工试验,轴的大小、石磨进料口的大小、每个磨之间的距离,他全都装在脑海里。

冯年高说,除了安全的螺丝那些,其他都是手工完成,包括每个石磨都是他自己手工打造完成,整个设计制作完成花了8年时间。

28日,记者在冯年高家看到,他在潼江边挖了一个水渠引水,有专门控制水流大小的开关,两个涡轮带动一楼的两个水磨,每个水磨有4个磨在转动。一位工人从二楼的进料口下料,然后每个磨磨完后从上往下传输,最后面粉和麦麸自动分离。

“最开始是一根轴带动5个磨,后来经过若干次的试验改良,一根轴带动四个磨已经能够完成磨面的整个过程。现在,一个小时可以磨120斤面粉。”冯年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2016年夏天,冯年高的儿子和儿媳从山西回到老家,冯年高表达了要将自己的水磨传承的愿望。他的儿媳张从容想到了申请专利,便开始着手准备,到现在,冯年高发明的节能高效水动石磨、挂面自动旋转低温烘干装置等四项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

68岁“磨疯子”研究水磨获4项专利 儿媳停薪留职帮他产业化

水流冲击涡轮带动水磨

发扬

儿媳停薪留职创办公司将产品产业化

在冯年高家的外墙上,“水磨面”三个大字非常显眼,另外还有几块书写着“传承古法工艺”的牌子,这些都是张从容设计的。

据小溪坝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张从容原本是山西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而且在当地非常出名,但从2016年开始,就停薪留职回到了老家,专门负责冯年高的水磨面。28日,说起自己的想法,张从容表示,她只想将冯家的水磨面发扬传承下去。她介绍,2016年春节,她和老公回到老家,冯年高叫他们去看磨坊,他们发现一根轴带四个磨的水磨已经设计制作成功,以前磨面需要多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干完了,效率大大得到了提高。

“当年高考后,我有3个月的暑假,于是就回家开始为老太爷申请专利,在那个过程中,老太爷一直在表达要将水磨传承下去的愿望,于是我就向学校提出了停薪留职,回家专门为老太爷推广水磨面。”张从容笑着说,她也是快退休的人,也没有什么压力,能帮老太爷将水磨传承下去,也是了却老太爷的心愿,“现在每年可以生产1500吨水磨面,我们已经创办公司,将产品进行产业化经营,把水磨面推广出去。”

成都商报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