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泡沫進行時,「數字貨幣交易對」或將面臨大量關閉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IC0的爆火,讓大量的項目噴湧而出,做事者、投資者、投機者紛紛摻雜其中,整個行業變得良莠不齊。而隨著今年數字貨幣的價格一路下跌,投機者很多難以為繼,而很多當時喊著響亮口號的項目也都進展不下去了。

而在早期IC0階段,所獲得的Token,也因為投資者出逃、項目方團隊解散甚至團隊集體失蹤而變得名存實亡,只掛著一個Token的名稱在交易所,價值和交易量幾乎為零。

去泡沫進行時,“數字貨幣交易對”或將面臨大量關閉

交易所關閉交易對,直接打入深淵

據coindoo消息,OKex將關閉冗餘的交易對,其中涉及58個交易對,主要原因是流動性不足和這些交易對的交易量太低,無法在平臺上繼續支撐。而關閉相關交易對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幣安,OK都先後關停過多不合格的交易對。

關閉交易對簡單來說,就是將某一項目所發行的Token剔除出該交易所。而Token本身是作為項目運營過程中的一種權益證明。項目方為了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加大Token的流通效率,通常會選擇很多交易所進行流通。

當然,登錄交易所的多少絕對不是判斷Token價值的依據。看似,某一項目上了很多交易所。但是,交易所之中也有排名,上了10個垃圾交易所,不如只上一個排名靠前的交易所。

而OK,幣安作為世界級知名交易所,如果某項目在這一等級交易所上線對所有投資者都是一種鼓勵。那麼同樣的,如果上線後被剔除基本上就意味著該項目已經死亡。

所以,前文中coindoo的消息,基本可以理解為又有58個項目被判了死刑。

去泡沫進行時,“數字貨幣交易對”或將面臨大量關閉

數字貨幣交易所:提高退出標準,抬高准入門檻

其實,對於交易所主動關閉某一項目的交易對,一直有投資者爭論。有投資者認為,交易量和流動度並不能成為某一Token下架的直接原因,交易所主動下架會減少他們的交易渠道,會給他們造成更大損失。

也有投資者認為,交易所下架無可厚非,因為被下架的基本上都是價值幾近歸零,團隊幾乎沒有的Token,有些人可能會用垃圾證券的觀念,去誘導投資者接盤,交易所選擇下架很正確。

第一種說法看似很有道理,由於交易所關閉流通渠道,導致Token無法銷售,致使投資者損失慘重,邏輯似乎很正確。但是,我們需要釐清一點的是,該Token幾乎沒有人交易了,僅剩的交易量可能都是機器人刷單產生的,還留存交易對可能會讓剛剛入局的人變成接盤俠。

所以說,第一種說法是錯誤的。投資者血本無歸的直接原因是項目方的問題,與交易所無關。交易所為了保護更多的用戶的利益,防止新用戶被欺騙,肯定會做出取捨的,而早已經沒有任何價值的Token一定會是被關閉的對象。

交易所有固定的對於交易對的審核,如果不是某一項目真的出現問題,交易所不會輕易選擇關閉交易對的。畢竟,每一個交易對都可能產生交易的手續費,不是某一交易對問題實在太嚴重,關閉的情況也不會輕易發生。

去泡沫進行時,“數字貨幣交易對”或將面臨大量關閉

此前,業內的大咖也曾不止一次的在強調,當前的市場是一個去泡沫的過程。且目前市面上的Token,可能到最後是十不存一。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今年以來,交易對被交易所關閉的情況時有發生,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不過,作者認為,有交易對關閉其實是一件好事。早期的交易所為了增加自身的知名度,爭搶流量,基本上什麼樣的Token都可以登錄交易所進行交易。而伴隨著市場的洗牌和交易所格局的逐漸形成,交易所早已經度過了依靠量取勝的時代,開始逐漸走精品路線。

很多業內人士都在說今年是IC0項目的死亡年,是整個行業去泡沫,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確實如此,但是今年同樣還會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今年也會是交易所關閉交易對最多的一年,並且這個數字基本上是以後遠遠無法觸及的。所以,也可以將今年稱之為"交易對關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