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徐工信息張啟亮: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是“服務+交易”

早在2006年德國聯邦政府就正式啟動了“工業4.0計劃”,以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正式提出“工業互聯網”,將機器、設備和網絡能在更深層次與信息世界的大數據和分析連接在一起,帶動工業革命和網絡革命兩大革命性轉變;2015年,中國政府也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戰略,致力於建設製造強國。

《2018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國家將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促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在政策紅利與經濟驅動下,各類玩家爭相進入工業互聯網,深化佈局“信息化+工業化”的兩化融合。

點擊觀看現場採訪視頻

那麼,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未來的角逐點又在哪裡?近日,徐工信息CEO張啟亮接受了託比網的獨家專訪,並表示:“企業只有把握住工業變革的機遇,同時實現精細化管理,才可以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

託比企業數據庫顯示,徐工集團成立於1943年,是中國領先的工程機械製造型企業,排名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5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第2位。2014年建立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信息,致力於為工業賦能,在物聯網、智能製造、兩化融合等業務領域奮力開拓。

徐工信息張啟亮: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是“服務+交易”

徐工信息CEO張啟亮

行業越沒有門檻,平臺護城河就越高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倉儲等智能工廠、智能製造的實現。

儘管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興起並不始於2018年,但2018年的工業互聯網市場已經吸引了不少目光的追逐與聚焦: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不斷加碼工業互聯網,用友等傳統軟件企業也紛紛佈局工業互聯網,甚至於海爾、徐工等中國製造企業也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奮勇角力。

市場日漸熱鬧,競爭日趨激烈,那麼平臺想要突出重圍的關鍵是什麼?“各種基因的玩家都先後建立起工業互聯網平臺,可見這個領域的壁壘並不高,但是行業越沒有門檻,平臺的含金量就越高,賽道的競爭也越激烈。

在張啟亮看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護城河主要在於三個方向:

基礎是數據安全,當數據接入平臺,怎樣保證數據的安全是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數據歸屬與數據共享問題也有待釐清:當工業設備連接到互聯網平臺,數據究竟歸屬於誰?哪些數據可以共享?數據應用的界限在哪裡?

行業標準的空白:行業還未確立明確和清晰的標準,哪些設備可以連接平臺,哪些設備不可以連接平臺,哪些企業需要連接雲端,哪些企業不應該連接雲端都沒有明確的標準。比如,軍用設備與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化與數據共享就需要建立一個清晰的標準和界限。

“工業互聯網的護城河就是企業的生態,與生態圈裡的夥伴取長補短、合作共贏,才能把護城河築得更高、更廣,才能‘抱團打群架’”張啟亮表示。

“共性+個性”是發展,“服務+交易”是未來

在“中國製造2025”的新機遇下,單純以產品為導向的製造型企業也漸漸進入到瓶頸期,市場增速在放緩,產品的利潤微薄,這也讓製造型企業紛紛開始找尋新出路:

2012年海爾就開始了互聯網平臺型企業的轉型,探索互聯工廠模式,隨後建立了海爾COSMOPlat平臺,以順應大規模製造向個性化定製轉型的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成立,致力於為全球製造業提供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2016年三一集團孵化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以賦能各工業細分行業的轉型升級……

而作為中國工程機械的領先企業,徐工集團早在2005年就已開始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探索,從最初的設備租賃到自用的數據應用平臺,再到如今成為應用於對外輸出50+個行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開放賦能平臺。

“製造型企業都在向‘交易+服務’的方向轉變,產品交易也會愈來愈向產品租賃、產品共享的方向側重,服務變得越來越重,未來的模式一定是‘服務+交易’”張啟亮表示。

開放賦能的定位,使徐工信息的應用場景極其豐富,適用領域的跨度也較大。“跨得行業再多,工業本身的機理和模型卻沒有改變,比如做工程機械和減縮機,兩者並沒有關係,但都是通過發動機轉速實現運轉,兩者的機理是一樣的,是異曲同工的”,張啟亮向託比網記者進一步介紹了工業互聯網平臺普適性的特點。

然而,技術的融合與機理的本質,可以普適於各類生產製造行業,實現跨界。但行業的差異性與垂直化,企業需求的個性化與定製化,也意味著沒有任何一樣技術可以實現百分之百的完全適用。

“這是所有工業互聯網平臺都繞不過去的坎,技術的共性只能達到70%到80%,剩下的就需要靠行業的專業性來解決,用共性來提高,用個性來彌補。

徐工信息張啟亮: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是“服務+交易”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字化,自動化只是一部分

開放與賦能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可迴避的主題,但是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又是什麼呢?在大眾的認知裡,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傾向有明確的差異性,上中游更偏向於數字化應用,而下游的智能製造更側重於實現自動化的生產線。對此,張啟亮搖頭糾正道:“很多人把智能製造簡單理解為工廠的自動化甚至是無人工廠,這種認知是存在偏差的。”

智能製造本身就是信息的物理性。什麼是信息的物理性?張啟亮介紹,信息的物流性就是以數據驅動工廠,從生產計劃到產品的加工、檢測、出貨等各個環節的數據化,並通過數據驅動機械、驅動機房、驅動質量檢測的設備等,保證整個生產過程的品質。

“大家看見得只是工廠的自動化,看不見得是流動的數據化。”簡而言之,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字化,不僅是上中游,而是在於整個產業鏈,而下游智能製造的工廠自動化只是數據化的一部分。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中國製造的載體,工業互聯網也是中國製造未來主攻的方向之一”,在張啟亮看來,中國製造將向兩個方向轉變,一是由低端製造向高端製造轉變,綠色製造成為發展的關鍵,二是從低效製造向高效質造轉變,效率與品質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徐工信息張啟亮: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是“服務+交易”

採訪的最後,張啟亮表示,目前工業互聯網還處於初級階段,大家都還在跑馬圈地、嘗試新技術,探索工業互聯網的形成、融合、服務、效率等問題,“工業互聯網發展很快,現在已經不是藍海,未來可能會成為紅海。”

徐工信息張啟亮: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是“服務+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