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我國社保現行的體系就是大家平時說的“五險一金”。那麼究竟什麼是哪五險一金呢?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我們從(圖2)可以知道,五險分別是指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需要明確的一點,住房公積金並非社會保險,它是屬於社會保障範疇,跟隨五險一金繳納的。我們經常說的所謂社保,是包括社會保險(五險)和社會保障(一金)。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只要我們正常工作和單位簽定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就都必須繳納五險一金。各地區的繳納標準不完全相同。比如北京和上海的繳納比例就有差異(圖3)。

很多人對社保有誤解,覺得社保交的錢就是自己工資裡面扣除的那部分。但事實上用人單位為我們繳納社保是我們自己繳納的三倍左右,這個錢雖然從來沒算作是我們的工資,但卻算作了單位聘用我們所付出的用工成本,而且是極高的成本。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我們到底是繳多少社保呢?首先需要了解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繳費基數。簡單來說,繳費基數實際上控制了最低和最高的社保繳費數額(圖4)。比個比方,當地2017年職工平均月工資是1萬元,如果2018年你參加工作,月薪是5000元,那你得按照6000元的標準(最低繳納標準)去繳社保;如果2018年你的月薪4萬元,那麼你需要按照3萬元的標準(最高繳納標準)去繳納社保。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在圖5中的各項社保繳納比例,大家有興趣可以算一算,小明繳了多少社保的錢?而小明的單位繳了多少社保的錢?圖6告訴我們的答案是:小明自己的社保繳了875元。小明在繳完社保和個稅後,小明拿到手的就只有4000多塊錢,交了接近20%的五險一金。而小明單位的五險一金支出成本累計為1910元,單位為了僱傭小明一共花了6910元,接近了3/1的錢,都交給了五險一金(圖7)。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有些人可能覺得不以為然,但如果小明的月薪是稅前1萬元,那麼用人單位的僱傭成本幾乎近員工到手收入的兩倍,單位花了14000,員工到手只有7855,中間的部分全部給了五險一金和稅(圖8)。如果小明的月薪稅前是25000元,那單位的成本就更加高了(圖9)。

前文我提到過,北京和上海在繳費比例上略有不同。其實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非常複雜,根據地域經濟狀況、年齡、工作與否等不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情況。可以說在中國總共30多個省直轄市,N多地級市,每個地區的執行標準都有不同。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我們先從社保體系的醫保開始說起,有部分人對社保醫療保險(醫保)有個錯誤的認識,他們會將所有跟政府政策掛鉤的保險都歸為社會醫療保險,其實這是不對的。以社保法為準,社保醫療就只是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三大類。有不少人會把社會醫療保險誤認為只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些客戶在投保商業保險的時候,在被問到有沒有醫保的時候,會認為自己有的新農合不算社會醫療保險,這是不對的。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醫保有為兩個賬戶,即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比如北京地區個人繳納的醫保基數為2%,這部分都會進入了個人賬戶。而單位繳納的10%則通通都進入了統籌賬戶。我們可以把個人賬戶理解為個人的私有賬戶,你可以用它來看病,也可以用它來買藥。很多的醫保的自費部分都是先從個人賬戶扣錢。只有當個人賬戶到了零的時候才進入醫保統籌報銷部分。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個人賬戶的存是很多人無法直觀的感受的,因為那本來就是自己每個月繳的錢存放裡面,沒有任何的槓桿,說白了就是換了一個地方放錢,利息也只是和銀行定期存款一樣。而統籌賬戶是有保險的屬性的,因為統籌賬戶它代表著統籌基金撥款到達的位置,這個統籌基金就有點像保險公司的概念了,是有槓桿的。

那麼瞭解了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的概念以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起付線和封頂線的概念,從而確定統籌基金的支付範圍(圖14、15)。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圖片15是上海市城鎮職工醫保的給付標準。我們可以看到在門診這個階段,醫保是有一個起付線的,上海是1500元。這個部分可以用醫保的個人賬戶去支付。如果個人賬戶用完了就個人現金自費,看病付完後的部分,如何報銷和報銷多少取決於你去幾級醫院。比如說如果你今年是40歲,看病去了一家公立三甲醫院,會報銷其中50%的門診開支;而如果你是去一甲醫院,那麼就報銷65%的門診開支。從圖中我們可以得知,年齡越大,看病去的醫院級別越低,報銷的越多。這體現了社保減輕中老年人負擔的一個屬性,同時國家也是平衡醫療資源的一個措施。引導大家不要一般的小病就去大醫院。說實在的,其實日常的感冒發燒去一級醫院也就可以了。

在城鎮職工住院這一塊,我們可以看到醫保是有封頂線的,也就是最高的支付限額是46萬。如果超過46萬的部分的醫保就不給報銷了。可以說醫保的這個封頂線,就像是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高懸在每個人的頭頂,所以商業保險的配置還是有必要的。

關於醫保的報銷除了起付線和封頂線,其實還有個更重要的概念,就是自費和自付。有人因為不太瞭解這部分,認為醫療費絕大部分都一定能夠由醫保來解決。似乎能85%的費用社保統籌都報銷了(圖15),那我為什麼還要買商業保險呢?15%的部分我覺得自己可以承擔,更不用說到了退休以後的住院92%都可以走統籌,其實這就是對社保的不瞭解造成的。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我們來看圖16關於醫保的自費和自付的部分。原來除了封頂線和起付線,中間的部分還進一步的細分為自費和自付。那什麼是自費呢?原來不屬於醫保報銷範圍的也就是醫保不管、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自費藥、自費醫療項目和自費服務的部分,那屬於個人自付的部分。這部分在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內是不能分部報銷的,有一部分的需要我們先行支付,剩餘的再進入統籌報銷。這個自行支付一定比例的部分,我們稱之為自付部分。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說到這裡,估計有些人已經雲裡霧裡了。那麼怎麼支判斷是自費、還是自付的部分呢?主要取決於兩個定點和三個目錄。兩個定點就是醫保定點醫院和醫保定點藥店;三個目錄指的是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基本醫療保險服務設施目錄、和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目錄,這三個目錄裡面又分了甲乙兩類(有些城市的還會有一個類別叫丙類,暫時不討論)。比如說醫院開出來的藥不屬於醫保藥品目錄上的藥(就是所謂的自費藥),這一塊需要我們完全自費。如果不在醫保的服務設施,比如特需病房這也是完全自費的。而自付就是看醫保藥品目錄或者醫保診療項目目錄裡面的乙類項目,這通常都需要患者自己承擔一部分。在上海,乙類一般都是自己承擔10%,這10%就屬於是自付部分。在患者付完自費和自付部分以後的剩餘的部分,才會進入85%、92%之類的統籌報銷比例。所以綜合來看的,醫保報銷的比例,遠遠達不到85%那麼高。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這三個目錄裡面呢,我們就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為例。甲類藥品目錄是國家統一制定的目錄。一般都是療效好、價格便宜的藥品。而乙類藥品一般療效比家裡更好,但是費用要貴些,雖然也是國家制定的,但可以允許地方去調整裡面15%的數量,並且自行決定自付的比例。所以因為乙類的不同,導致每個地方的醫保藥品目錄是不一樣的。甚至個別省市還出現了丙類部分。但總之,地方用國家給的總標準,再去生成地區的標準,在按自己決定的標準去賠付。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圖片19是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裡面詳細列出了每種藥的類別。如果是甲類藥品在住院的時候使用,就可以按照之前說過的80%、92%的比例去報銷。如果用的是乙類藥品,則先自己支付10%,剩下的再按照85%、92%去報銷。如果是藥品目錄上面沒有的藥品,則完全由自己來自付,統籌基金不會報銷一分錢。

乾貨!由深到淺帶你一起解讀社保—醫保篇,讀完你就是社保專家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醫保報銷中,個人真實承擔的部分比較清楚了吧。

今天我們就先聊到這裡,下次我們將繼續探討醫保這個話題,聊一聊醫保目錄、醫保虧空等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希望本文對你有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