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沙包村:种养结合开启新模式养鹅

日前,记者在镇宁自治县沙子乡沙包村看到,2000多只白鹅“引吭高歌”,在村里的葛根基地里悠然觅食。

沙包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山高谷深坡陡,平地少,坡地多,经济基础薄弱,是沙子乡典型的“人口大村”和“经济弱村”。

“穷则思变。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我村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相结合,实现产业多样化。”沙包村村支书黄华介绍道,沙包村在产业发展上,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千亩葛根种植产业,项目规模1000余亩,总投资500余万元,项目覆盖沙包村和这然村共637户24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户563人。今年6月,沙包村还采取“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的形式发展林下生态鹅养殖,并建设3个规范化养殖大棚,占地2000平方米,计划年出栏量20000羽。

镇宁沙包村:种养结合开启新模式养鹅

沙包村生态鹅养殖大棚

据了解,沙包村的生态鹅养殖由安徽专业技术公司提供养鹅技术,聘请贫困户喂养和管理,待鹅出栏后,浙江客商直接上门收购。目前沙包村发展了生态鹅养殖2000羽,纯收入9万元。

“待葛根丰收之际,把鹅苗散养至葛根基地里,可以实现生态养殖,不只是生长性能良好,各种杂草可成为其食物,大大节约了饲料成本。”养鹅管理员、沙包村贫困户项廷华说,鹅清除杂草的效率十分惊人,不需要除草机械和人力投入就可轻松实现遏制杂草,也间接性地遏制了以杂草为食、栖身、繁衍的害虫,既节省了投入,又形成了多重效益。此外,鹅食草后排泄的粪便经微生物发酵后又可被葛根树木吸收,形成良好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形成良性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镇宁沙包村:种养结合开启新模式养鹅

散养在葛根基地里的鹅苗

据黄华介绍,林下养殖是一种生态养殖,能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恢复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另一个方面还提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进行有机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增加了养殖的饲料来源。在林下放养,鹅的肉、蛋品质也会大大提高,价格要高出一般饲养方式的价格。

“每天来给鹅喂喂食物和水,合作社每月付给我3000元工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的两个小孩,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项廷华说。

据了解,为建设3个养殖大棚,村级合作社积极流转农民土地,并支付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700元,同时农户可在养殖大棚内务工或入股,享有土地入股分红和务工费。目前沙包村生态鹅养殖带动贫困户21户105人增收。

来源: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典 实习记者 陈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