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關建洲近照

關建洲

雨竹軒主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隸書委員會副主任、

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邯鄲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邯鄲市政協常委

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邯鄲學院客座教授

北蘭亭創始會員

漢風書社社長

河北工程大學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邯鄲市教育書協名譽主席

曾就讀於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張繼導師工作室

榮獲: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進基層先進個人

策劃:河北省第一屆隸書展、第一、二屆漢風書社作品展、邯鄲市第一屆隸書展等多項書法活動。

獲獎情況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

全國首屆手卷展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五屆書壇新人展

全國第三屆書法蘭亭獎

全國職工書法展

全國第四屆草書展

全國第三屆“林散之”書法雙年展

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

全國第三屆“齊白石”書法展

全國第三屆隸書大展

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特邀作品

全國第二屆隸書大展

全國首屆趙孟頫書法大展

全國第二屆草書藝術大展

全國第二屆篆書展

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三屆草書藝術大展

全國“永樂宮”書法大賽優秀獎

書法作品被全國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書畫院及海外人士收藏。

作品欣賞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藝術名家——關建洲

筆如長劍墨如龍--書法家關建洲印象

莊秋/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人性情的好壞,是豪爽還是細膩,是大氣磅礴還是溫文爾雅,往往和當地所處的地域環境,和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積澱深淺及文明傳承的程度等都有著直接的關係。而邯鄲作為古趙國都城,西依巍巍太行,東臨廣袤平原,環山繞水,歷來為四省通衢、沃野千里之所在。也正因為有著平坦開闊的地勢和深厚璀璨的歷史文化背景,邯鄲這片土地上才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頗具稜然風骨的慷慨悲歌之士。並且,這一獨特氣質最終也成為歷代邯鄲男人們心底最自豪的榮耀,是生在他處的男人無法比擬,無法企及的特有魅力。

關建洲先生身上無疑就凝聚著這種燕趙男兒所獨具的特點:豪邁、粗獷,不拘小節。這是邯鄲母親所賦予他的歷史文化烙印,是與生俱來的文人不羈情懷。因此,他的毛筆字始能入得性情,始能彰顯出泱泱浩瀚之氣!

自倉頡造字以來,幾千年間,歷代文人墨客們對漢字的痴情書寫早已將這門藝術推到了極致。比如王羲之的行草,顏柳歐趙的楷,鄧石如的隸,等等。無論哪一個大家,每次對文字書寫的不同理解和闡釋,都必然是一個揚棄的過程:揚時代之個性,棄先前之糟粕。所以,每一個時期的書法都有著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當世文人書家對書法獨到的理解與感悟。也正是由於他們對傳統書法賦予新鮮審美情趣,才使得這一藝術薪火相傳、代代不息,才使得書法有別於其他藝術門類而獨具美感。關建洲先生同樣是被這種飄逸在宣紙上的黑白之美所震撼,才喜歡上了書法,併為之數十年練筆不輟,以至於禿筆如冢,臨池水竭!然而,若單只是苦練,恐怕任何人都無法望及書道之奧,即便是寫的再像王羲之,你至多也不過是‘聖手書生’罷了!字裡面依舊還是沒有你自己推陳出新的神采氣象。關建洲先生的書法之路也是如此,也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由像到不像,由稚嫩到老辣,由臨帖到創新之後,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所以每當談及自己對書法的體會時,他總會極其誠懇地說:“書法之關鍵在‘悟’,否則終難成大器。我也是經歷過無數次揚棄,經歷過無數此心靈感悟之後,才對書道一知半解,並有幸觸及到了些皮毛。”

毋庸置疑,關建洲先生這是謙謙君子之言!因為現代的書法與欣賞水準已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毛筆的實用功能也早已被現代的硬筆和鍵盤所替代,人們的審美意識也隨著時代潮流變化而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但漢字呢?卻是亙古未變的,寫來寫去無外乎真、草、隸、篆幾種字體(最多再加上沒幾個人能認識的甲骨文),而且是經過無數先輩們定義過了的、已經成熟的字體。畢竟先輩文人們生活的年代,毛筆是書寫工具,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盈盈一握的狼毫也早已經被他們運用的出神入化,故,所遺碑帖字跡也皆已登峰造極。而作為傳統美學重要體現形式之一,毛筆字所要體現的就是古樸氣息和書者通過書寫所表現出來的強烈個性感悟。雖然書寫與書法只是一字之差,但其所代表的卻是書寫技法已經由當初的寫上升到了法的高度,所體現出的內涵實質也早已有天壤之別。而作為現代的書家,身處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要想寫出漢之神采,晉之灑脫,唐之雍容,談何容易?莫說想超當初越優哉遊哉的先輩文人,即便是望其項背,又何其難哉!再有,書法是中國所獨有的藝術門類,沒有任何橫向的比較與借鑑,這無疑更增加了現代書家們的苦惱與惶惑!畢竟毛筆字是通過最簡單的線條來展現中國人傳統的審美取向的。想以最簡練的線條來展現最極度的美感,可以想象書法每進一步的難度!更何況,她又是一門極具個性化的藝術,頗講究在方正之間,務求字體骨肉豐滿,並通過奇正、方圓、虛實、濃淡的筆墨變化和整體章法、結構安排來抒發書寫者的內心深處所思所想和情感寄託,想在一幅作品裡集中體現做這些,若非真正耐得住寂寞,以頑強之態為之,幾無可能!

藝術貴在創新!所謂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任何門類的藝術,最怕的就是重複。那麼又如何能做到師古不泥於古?做到即入傳統又含帶現代氣息?做到筆筆不同、字字迥異呢?這是所有書者都在苦苦追尋的答案,關建洲先生當年也同樣面臨著這一難題:如何書寫才能有所突破?直到有一天,當他想到:既然是傳統藝術,那就應該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將前人多年積累的書寫技法精華吸收並化為我用,從而達到展現心靈,張揚個性的目的時,關建洲先生的思緒才豁然開朗起來。然而,說時容易做時難!一切都要以紮實的功底為基礎,否則,即便是你糅合、巧取了部分前人心得,但想要做到點劃撇捺之間獨具特色,想要做到字體、章法佈局渾然天成,做到技法嫻熟至“心手雙暢”,恐怕還是空中樓閣,是望梅止渴!另外,緊要的一點,是儘快為自己選擇一個主攻方向。畢竟歷代正草隸篆、各家碑帖浩如煙海,自己究竟該選擇哪一種書體呢?關建洲先生找出了當時自己所能看到的所有碑帖一一瀏覽。當氣象沉雄渾穆、結體方正的《張遷碑》映入眼簾時,漢代那種海納百川、氣吞山河的泱泱氣息便徑直撲面而來。於是,只一瞬間,他便決定了自己一生的摯愛——隸書。因為只有隸書才能抒發自己的胸襟與抱負,只有隸書才能更好地寄寓自己內心豐富的情感,也只有隸書的隨意、寬厚與雄渾奔放才適合自己胸無塊壘的豪爽性情。

於是,關建洲先生忍痛盡棄十數年所練,從頭由《張遷碑》摹起。五年時光轉瞬即逝,書帖所載字體亦全部默然於胸,《張遷碑》書帖也早已磨毛翻爛,可他卻從未曾輟手。箇中甘苦,其倒是從未曾言及,但五年間的辛酸苦辣我們自可以想見矣!而後,關建洲先生又遍尋《石門頌》《石門銘》《史晨碑》等漢代碑刻經典,並揣摩至深。與此同時,另一隸書典範——漢簡,也闖入了他的眼簾。關建洲的目的很明確:漢碑大都以字體雄渾沉厚、大氣磅礴見長,而漢簡則清秀圓潤、婉約多姿。若將漢簡與漢碑相結合,或許自己原本較為渾圓朴茂的、銳利的隸書筆勢就會由此加入些暢達清新之氣。自此,漢簡又成為他案頭必備之物。幾年寂寞為伴、幾年清影孤燈,漢簡中那飄逸瀟灑的字體便逐漸滲到了他的心底。而此刻再看他的字,果然便於陽剛之中透露出了稍許清秀韻味,而原本鏗鏘且過於堅硬的風格也漾出了些許圓潤溫和之色。

然而,書道講究自然,講究發乎於心,若只是單純事於摹仿而不是出於己意,其所書還是難逃矯揉、生澀之感。而要想做到作品似百家之意且又獨具一格,以現代之筆寫出漢隸神韻,則功夫必在詩外了。一個人自身學問修養的高低,往往決定著他能否百尺高稈更進一步。其他藝術如此,對書家而言,更是這樣。中國文人歷來講究“據於儒、依於道、逃於禪”。三家經典也是歷代文人墨客們競相參悟的重要依據,這主要是源於三家經過融合貫通之後,具有了一定人類共通的天性。所謂“悟道參禪”,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等等,無不是古今文人豐富思想,提高素養的共同手段。而書家之所以看重這些,是因為佛老形而上的“物我兩忘,身心皆空。”境界與書法所追求的自然天趣之妙,與不期拙而自拙的隨心所欲的書寫風格極為契合。鑑於此,關建洲先生又抱來諸家典籍,日夜研習,以知己所不知,補己所不足。如此十數年,其終至胸有詩書人自華之境。想來,這或許便是關建洲先生得以窺得書道之奧堂的根本原因吧!

十年臨池,十年研磨,十年沉澱!去粗取精,擇善而師!幾經煉獄,幾經重生之後,關建洲先生之書法已盡除俗媚之態,凝重雋秀,拙中見雅。如此,焉能不大氣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