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被中弘股份扒了底褲 預提前上市解困境

近期的加多寶禍不單行。先是“妖股”中弘股份一起離奇的重組聲明,將加多寶遮得嚴嚴實實的家底公開在公眾眼前,暴露了公司資不抵債的境地;隨後,中糧包裝火上添油,表示對加多寶提起的仲裁已經步入初步階段,並宣稱,“從今年3月開始,一個加多寶的罐都不做了。”而加多寶集團總裁李春林卻頻頻在主流媒體上發聲,要提前完成上市計劃。

加多寶被中弘股份扒了底褲 預提前上市解困境

預借殼上市,卻成鬧劇

8月27日晚,中弘股份發佈公告稱與加多寶、銀誼資本簽署《債務重組及經營託管協議》。該協議約定,一致同意由加多寶集團及前海銀誼資本對中弘股份、控股股東中弘卓業集團進行債務重組,以“完善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方向,解決流動性困難和經營發展遇到的困境。

8月28日上午,在中弘掛出漲停板後不久,加多寶發佈一份聲明,稱加多寶集團從未與中弘股份、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前海銀誼資本有限公司簽署過《經營託管及債務重組協議》,對協議所述內容完全不知情。

此 “羅生門”的事件令中弘股份和加多寶“顏面”掃地,更重要的是,加多寶此前營收數據在業內一直成謎;根據中弘的公告,加多寶在2015年~2017年的淨利潤分別約為-1.89億元、14.89億元以及-5.83億元,數據看起來十分“慘烈”。

而根據加多寶以前主動公佈的財報,2015年到2017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50億元、240億元和150億元。此外,加多寶集團品牌管理部總監向雲曾在媒體上聲稱,2016年加多寶的銷量增速不低於兩位數。

兩者公佈的數據差距如此巨大,實在讓人驚訝。對此,加多寶發佈聲明稱“中弘股份在公告中所述有關加多寶集團的經營狀況及財務數據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但中弘股份則顯得十分“無辜”,表示加多寶集團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由加多寶集團提供給公司,並非捏造。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加多寶否認中弘控股披露的財務數據,但近年來加多寶業績表現不佳是事實。

近日加多寶集團總裁李春林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針對加多寶的上市計劃,2018年四季度是關鍵節點,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加多寶很可能提前完成上市計劃,或是解決資金困境。

業內人士認為,在內外交困、沒有大投資者注資的情況下,遭遇“錢荒”的加多寶選擇上市是相對較好的選擇,但從經營業績、實際控制人身份,以及接連發生的糾紛事件來看,加多寶的上市之路並不平坦。

另外,此事件也引發了外界對加多寶的中低層裁員風波的關注。債務重組事件後,不少媒體向原來加多寶的工作人員問詢,發現不少人已經離職。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7年,兩家由加多寶集團100%控股的子公司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和浙江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繳納社保人數共減少1014人。此外,從2017年至今,加多寶陷入了多起勞動糾紛與仲裁中。

長期的紅罐之爭造成資金鍊緊張

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駁回了廣藥集團所提出的紅罐包裝裝潢案再審申請,在此之前,廣藥與加多寶耗費巨資已經打了至少24場官司。

加多寶總裁李春林表示,紅罐之爭塵埃落定,上市計劃有望提前完成。

儘管重奪紅罐使用權提振了信心,但加多寶面臨的危機絕不僅限於紅罐之爭。中國社科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認為,“上市是目前加多寶擺脫困境相對較好的選擇”。

《時代週報》曾報道,與王老吉常年的“紅罐之爭”已耗費加多寶數十億元的訴訟費。上海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還分析,加多寶從1995年推出涼茶至今的盈利,基本用在了與王老吉的鬥爭上。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長期的訴訟糾紛,導致過去幾年加多寶中長期戰略的偏失,造成資金鍊的緊張,包括對供應商的欠款,對經銷商的欠款,以及團隊的欠薪方方面面。更為殘酷的是,去年7月法院一審判決加多寶賠償白雲山14.4億元,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天平另一端的王老吉也在謀求突圍,據悉,王老吉涼茶的市場份額已從2012年的20%上漲至如今的70%。而且國信證券也發研報稱,王老吉正在加速放量,2018年一季度王老吉提貨量增加50.69%,期末存量則遠低於前兩年的同期水平。這一利好刺激下,王老吉大健康在一季度的淨利潤便達到3.58億元,佔白雲山公司利潤增加額的64.7%。

而反觀加多寶,與廣藥集團打官司已經使公司非常窘迫,而且據不少供應商反映,加多寶欠款難結。如果中弘披露的加多寶數據是真實的話,去年負債百億的加多寶已然是自身難保。

老夥伴中糧包裝“火上添油”

2017年10月,中糧包裝以10億元現金和10億元實物的出資方式,增資清遠加多寶20億元,佔股達30.58%。同時,加多寶在香港註冊的王老吉有限公司要將加多寶商標作價30億元注入清遠加多寶。此舉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加多寶需求解決資金困境的重要舉措。

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糧包裝已完成對清遠加多寶出資8.77億元,但王老吉有限公司尚未按增資協議履行向清遠加多寶注入加多寶商標作為實物出資的承諾,最終中糧包裝向法院起訴加多寶旗下的王老吉有限公司。

“今年3月開始,我們一個加多寶的罐都不做了。”中糧包裝董事長張新在香港舉行的中期業績會議上說道。

此外,今年7月9日,另一包裝巨頭奧瑞金包裝也發佈公告稱,加多寶未按照4月24日簽署的債轉股意向書履行前期事項,公司將積極採取措施,督促對方按照條款的約定執行。

除了連續違約讓人費解外,加多寶對於未來的發展戰略也讓人看不懂。李春林提出要在3年內上市,而紅罐包裝被其認為是迴歸的希望,就在今年6月,李春林在《動員令》中喊出口號:“奮戰45天,做到有涼茶的地方,必須有加多寶,有加多寶的地方必須有紅罐與金罐。”

如今45天早已過去,但市面上的紅罐加多寶寥寥無幾。“其實加多寶已經透支了他渠道的信用度,在金罐上市的時候,它的各種承諾已經是失信了,” 朱丹蓬對《時代週報》分析,“包括現在中國所有的經銷商、供應商等一些費用都沒有兌現。”對於此次紅罐上市,有經銷商保持著觀望態度。此外,不排除一些經銷商要先把金罐的庫存消耗完,才敢引進新包裝。

另外,加多寶的實際控制人陳鴻道因受賄案目前還是逃犯的身份,這也成為加多寶上市的阻力之一。陳鴻道作為加多寶實際控制人,在他的影響下,加多寶無論在中國內地還是中國香港都難以實現上市,選擇去國外上市,或許能夠便利一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在加多寶年銷售達200億元時,是上市的最佳時機,但加多寶當時不缺錢,並未選擇上市,等缺錢了再想上市,有點晚了”。此外,在荊林波看來,這是加多寶“缺少戰略佈局的表現”。

在經歷了長期的官司糾紛、人員變動、資金鍊緊張之後,加多寶如今又面臨著中糧包裝、奧瑞金中止供罐的危機,以及與中弘股份的“離奇聲明”事件,在目前中國涼茶行業銷售收入增速放緩、整個市場趨於飽和的大環境下,加多寶三年上市的夢想又將如何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