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不在了或阵亡后,副团长或参谋长谁的权利大?

与你同行65302139


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副团长和团参谋长是平级的。他们都是副团级领导干部。从职务属性上来说,副团长的职务比参谋长高,但从权力的角度来讲,可能是参谋长的权力更大些。副团长属于团领导,而参谋长只是部门领导。有的情况下,副团长可以领导参谋长的工作,但参谋长不可能领导副团长。副团长虽然是团领导,但他的职责大多与团长责职责相重合,在实际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以团长为主,副团长起辅助作用。当然,副团长也有直接主管的工作,他主管的工作是按领导班子分工确定的。所以,在团长政委在位的情况下,副团长对工作的主导方面不会很强。而参谋长是司令部的首长。他的职责,是法定职责。团参谋长可以主导司令部的主要事务。因此,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副团长是官大权力小,参谋长是官小权利大。而且,司令部是部队各职能部门中最重要的。与作战直接相关。所以,副团长的职务虽然比参谋长稍高一点,如果在两者之间选择,许多热爱部队的军官还是会选择参谋长。

这个问题是问团长不在或阵亡的时候,副团长和团参谋长谁的权力大?提问的目的不是很清楚。因为副团长和参谋长的权责,与团长在与不在,没有什么关系。这里问的大概是团长不在时,以上二位谁可以代理团长工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安排。正常情况下,和平时期假如团长休假或是其它原因不在位的时候,一般是有副团长暂时代理团长职责。这种代理,与完全履行团长职责有很大差别。他只是负责处理简单的日常军事工作。重大事情的解决,是要集体研究的。在副团长之上,还有政治委员,他与团长一起成为部队的军事政治主官,两个都是一把手。集体研究时,党的领导,以书记为主导。所以,团长不在时,既使是副团长临时代理团长职务。遇到大事主导权在政治委员的手上。集体讨论时,也会征求正在体假的团长的意见。

以上是在平常时期,如果是在战时,团长也就是部队的主要军事首长阵亡之后,接替其职务指挥部队的,都会提前安排。按常规,团长牺牲之后,一般是副团长接替。如果政委可以胜任,政委也可以。在团长阵亡后,作战指挥工作,按提前计划实施。如果没有计划,假如副团长是之前计划的接替人,现在他也阵亡了。这时,在场职务最高的可以临时安排指挥人员。政委是职务最高的,他可以决定是自己指挥,也可以安排参谋长代行军事指挥员的职责。


七月流火140400643


在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里、团长没在位时或者阵亡时,取代团长候选人有:政委、参谋长、副团长、营长。

政委就是上级派来的监军,平时与团长是平起平坐相互牵制的权力,团长不在时有可能政委代理团长;

参谋长和副团长说白了就是团长的助手,团长若能力很强,几乎不大重用助手,助手成了多余的闲职,啥权力都没有,团长不在时可能不会把指挥权交给助手,除非是上级的任命。团长若不是全能,平时靠的就是左膀右臂的助手,团长不在时有可能助手取代团长;

团里几位营长都是团长手下独当一面的头领,1营是团里打硬仗最精锐的嫡系营,所以团长阵亡时大多数是1营的营长晋升为团长。


qiguo风雨不倒


这么问就不专业了,军事主官不在的情况下,并非是副团长和参谋长哪个权力大的问题,而是部队指挥权应该交给谁。这可以分为上级命令、主官指定和职务递补三种情况,所谓“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一个团只能有一个战时指挥员,但决不是靠谁权力大就可以抢来的。



平安格勒战役后李云龙躺在担架上, 嘱咐副团长邢志国带好部队,这就是主官交代,在与上级失去联络或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团长有权指定部队的临时指挥员。因为此时赵刚也负伤离队了,后来李云龙杀俘被降职谁接掌的指挥权呢?是赵政委,邢副团长和张参谋长都得靠边。

上级命令很容易理解了,首长说了算,人选可能是副团长,也可能是参谋长,更有可能是某个主力营长火线提拔,还应考虑并非一个副团长的情况。其实,做军事主官并非是个军官就合适的,它所需要的杀伐决断还真不是资历和级别足够就能胜任的,在战场上,如果出现团长阵亡的情况,主力营长更容易成为上级心目中的候选人。



一个优秀的军事幕僚(参谋长)、一个能干的副团长未必就是个好团长,这与平时的业务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保卢斯,就是位非常优秀的高级参谋军官,《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者之一,然而真的成为集团军司令带兵打仗时,优柔寡断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如果李云龙把部队交给张大彪暂时指挥,也绝对没毛病,只是因为独立团暂时没有作战任务,才按级别和惯例交给副团长。



那如果没有上级命令,团长死的突然也没有指定呢?那一定是副团长暂时接手部队,副的本来就是军事主官的候补人选。但至于事后上级能否追认,亦或是外派团长,那就不好说了。

双首长制度是我军特色,民国军队虽然没有团政委一职,在早期却有个“团附”职务,注意它不是“团副”,而是类似于“团长助理”的角色。一旦团长出事, 团附也有接过指挥权的机会,在没有上级命令或团长“遗言”的情况下,顺位接班人应该是副团长、参谋长、团附、各营长。



昨天有回答过参谋长和副职谁的级别高谁的权力大的问题,我的结论是参谋长虽然级别、军衔略低于副职,但因为是主官亲信,实际权力要大于副职。比如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赴滇组织远征军时,战区长官由孙连仲接手,抗战胜利前又换成陕军出身的孙蔚如,但第六战区的实权,始终掌握在参谋长郭忏手里。

无它,郭忏是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陈诚的绝对心腹,只要他这个参谋长在,两个孙长官都不能成为战区真正的老大。



但是参谋长的权力是依附于主官而存在的,因此微缩到一个团里,团长是否“健在”决定着参谋长的权限大小,毕竟从资历和级别上说,副职是普遍高于参谋长的,如非有特殊的情况,火线出任“代理团长”也是顺理成章。


度度狼gg


团长阵亡了,谁的权利更大与团长阵亡了,谁将会顶替团长的职务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四野战军给中央发报请示时,总是署名林罗刘,这意味着什么?权力的排位。但是假设林不在了,谁顶?罗不可能,罗是政工干部,不擅长军事决策。一般是选剩下的干部中军事决策能力最强的那个,而不一定是职务最高的那个。因此,在八路军115师时期,林彪遭阎锡山哨兵误伤赴苏后,顶替师长职务的不是副师长,也不是政委,而是主力旅343旅旅长陈光,担任了115师代师长职务。


雪山飞糊



【先把团长改成师长】

先说一下师长等指挥官与参谋长在职责上的区别。

师长的职责是指挥军队作战。参谋长的职责是制定作战计划,参谋长的权力就是管几个参谋,一起出谋划策。参谋长集思广益,制定作战计划。

一个优秀的参谋长制定的作战计划,都有几种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应急预案。

参谋长把几种方案提交给指挥官后,指挥官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这个最优的作战方案中,会有很多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还需要说一点。

如果A军队作战,连战连胜。但作战时遇到的情况,都在作战计划之中。不能说明军队的指挥官优秀。只能说明参谋长优秀。

如果B军队作战。连战连捷。作战中遇到多次突发应急情况,都在作战计划之外。指挥官沉着冷静,改变战术,果断处置,化险为夷。这才说明指挥官优秀。

讲到这里,如果师长阵亡了,显然军队的作战,由副师长负责指挥。参谋长只能管几个作战参谋。


杨朱学派


正常来说是副团长权力大,但是参谋长会直接指挥部队。这主要是编制问题。副职一般都有挂职的意思,主要负责后勤方面的事(副总司令除外)。部队是有分工的,一般来说会一个正职下面还会有副职,政委,参谋长。由于党指挥军,因此政委会在团长不在的时候可以直接接管部队,而副团长则排在政委后面。但是不管是政委还是副团长都不是一线指挥员,他们对打仗的事都不是很懂。而参谋长则是一线指战员,指挥打仗本来就是他份内的事,团长在不在他都是前线指挥员,他更有作战经验。

其次,作战计划一般是由参谋长提出来的,然后团长审批执行命令,如果在战斗中团长牺牲了,那么参谋长就成了唯一知晓作战计划的人了,由他来接管部队指挥也就合情合理了。比如,在《亮剑》打平安县的时候,李云龙睡觉了就由张大彪指挥部队,而当时的邢志国则负责后勤调拨,各种武器弹药与粮草的调拨运送,还有联络援军都是他的工作。


优己


其实这个问题不可以一概而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军队,或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军队,副团长和参谋长的权利是并不一样的。以抗战时期我军八路军部队为例,虽然一个团的部队团长是军事主官,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实行的一直是政委负责制。

也就是说,在重大关键时刻,政委是有一票否决权的,政委的权力,实际上大于团长。因此,在团长不在或阵亡时,如果政委仍在,那么毫无疑问的,肯定是政委接掌这个团,根本就没有副团长或参谋长的什么事儿。



但是,如果排除政委的因素,或者说政委如团长一样不在或阵亡,那么,这个建制仍在的团级部队,副团长或参谋长,谁的权力更大呢?应该由谁接任呢?这个问题,依然需要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上级指认。这种情况发生在该部队并未失联,仍与上级有联系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军事主官不在或阵亡,那么,副团长或参谋长会第一时间向上级指示,上级也会指认某一个人暂时带领指挥部队,或直接直接提拔提拔某个人为正团长。



在这种情况下,副团长或参谋长的机会均等,都有被上级指认为军事主官的可能,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实上,如果发生了上述情况,副团长和参谋长也并非是绝对人选。上级也有可能并不从副团长和参谋长中选举新的军事主官,而是在其他营级或副团级干部中火线提拔,例如,经验丰富的主力营营长,也是竞争的有力人选。


第二种情况,团长离开或阵亡前指定人选。这种情况下,也依然没有什么好争的,如果团长指定了副团长接手,那么就没有参谋长什么事儿,反之亦然。作为一个团级部队,团参谋长是高级幕僚人员,通常来说也是团长最为信任的助手。就信任度而言,团参谋长与团长的关系通常比副团长更近。因此这种情况下,参谋长被指定接手的概率要高于副团长。

第三种情况,团长突然阵亡,未指定人手,同时又与上级失联。这种情况下只能由仍然存活的干部自行指定。由于副团长和参谋长并没有直接统属关系,一般来说,由仍然存活的团级干部中军衔最高的人接手。如果军衔一致,那么也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部队,副职干部的权力和地位,显然要高于参谋长。例如在朱德司令员返回陕甘宁边区后,抗战期间几乎八路军的所有军事行动和领导,都是由副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的。而且,从1955年的授衔中也可以看出,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副师长,通常为元帅或大将军衔,而参谋长只有上将或大将军衔,明显低一级。


鸢飞九天2018


师级及以上作战部队的排名是:正职、副职、参谋长;政治处主任。旅、团级的作部队的排名是:正职、副职,参谋长。

团级单位,平时,政委、团长是平级,政委主理政教工作及日常事务;团长主理军事培训及日常事务;参谋长协助政委、团长工作。战时,作战以团长指挥为主,政委、参谋长协调团长指挥。如果团长阵亡或受重伤退下火线,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应该第一代理指挥人选是政委,或征得政委同意,由团长指定副团长指挥。如果与上级仍保持火线联系,则由上级指定人选指挥。

从以上排序,团级作战单位,团长阵亡或重伤退下火线,一般情况下,应是副团长顺位接替团长职务,而参谋长仍然履行参谋长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应该这样认为:战时副团长的职位、权力、所承担的责任大于参谋长。

据《军报》报道:部队集成军“合成营"也设立“副营职参谋长",被称为“军中最小参谋长",试行“指挥员+参谋长"编组模式,这应该是立足于战的改革。


老狼48440790


团长不在或阵亡后,谁的权力大,你我说了都不算,而是上级说了算,上级让谁主持工作谁的权力就大,不过上级一般会让政委主持工作,轮不到副团长或参谋长。

团长死了或者不在,在没有正式任命前,上级如果让副团长代理团长,参谋长就要听副团长的;上级如果让参谋长代理团长,副团长就要听参谋长的。

不过正常情况下,上级一般会让政委暂代团长,副团长、参谋长都捞不着。

《亮剑》里李云龙被免了团长之职,上级就命政委赵刚暂代团长一职,虽然是电视剧,却是符合事实的,鉴于政委一般不擅军事指挥,他更相信谁的指挥水平,谁就更有发言权。

下面探讨一下,部队首长的排序。

一般而言,部队有5个首长,以师为例:1号首长师长,2号首长政委,3号首长副师长,4号首长副政委,5号首长参谋长。

这其中,前4号首长是部队级首长,参谋长既是部队级首长,也是部门负责人,因为师部机关有三个部门:司令部(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部门负责人分别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主任,但只有参谋长被称为首长,地位高于政治部和后勤部主任。

验诸我军历史,参谋长的地位、权力和发展前景,始终在军事副主官之下。

八路军

八路军时期军队设置比较复杂,政委、政训部(政治部)等政治主官在各个师、旅、团的设置都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只要有参谋长,其位置必定在军事副主官之后。

比如八路军总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下辖的115师、120师,129师的参谋长也都排在副师长之后。当时的军事副主官如彭德怀、聂荣臻、杨勇、肖克、王震、徐向前、陈再道、王近山等,他们今后的军事生涯和最终成就,普遍高于同时期的参谋长。

解放军

有人举出东北野战军的例子,说东北野战军的1号首长司令员林彪,2号首长政委罗荣桓,3号首长参谋长刘亚楼,说毛主席给东北野战军发电称呼“林、罗、刘”,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向下发电也称“林、罗、刘”,说明刘亚楼是3号首长,地位比副司令、副政委高。

这无疑是凭主观印象得出的错误认识。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刚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实际上是一个领导机关,挂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个牌子,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委,陈云、李富春任副政委,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这个排序很明显,参谋长刘亚楼排在司令员、政委、第一副司令员、副司令员、第一副政委、副政委后面,但排在政治部主任前面。

后来为了便于作战指挥,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独立出来,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未设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就是3号首长。

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萧克任参谋长,还是未设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仍然是3号首长。

1949年5月12日,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萧克任第一参谋长参谋长萧克又排到第二政委也就是副政委后面了。

第四野战军部分下辖的兵团、军,一般都设司令员(军长)、政委、副司令员(副军长),副政委(兵团),参谋长地位和排序都在副司令员(副军长)、副政委之后。

和平年代

和平年代的军队干部培养模式有一个趋势,即参谋长成为培养军事主官的重要岗位,不少军区或军队的军事主官都是由参谋长,而非军事副主官提任,

不过一旦到战争时期,时任军事副主官显然比参谋长更具影响力,因为他们具备参谋长没有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团长在与不在,副团长权力都比参谋长大,接任代团长或者直接当团长的机会也远超过参谋长。

通常来说,团职干部的排序是这样的:

团长>政委>副团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主任。

这里面不难发现,团级干部就是团长和政委,副团长和参谋长以后都是副团级,对各营各连有领导职权。

当然,也有聪明的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谁大?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嘛?

这么说也对!

具体举出例子来可能更有说服力。

1,八路军。

八路军也就是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集团军这个层次的,朱德留守延安总部,彭德怀在前方山西麻田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驻重庆开展外联工作,副参谋长左权和彭德怀在一起。这里看不出什么。

在师这一级建制中,你会发现,提师长和副师长,政委和参谋长都没提。政委没提因为这是我党特色,参谋长没提,是因为没必要提。

八路军的三个师,基本上就是红军的三大主力改编而成,115师是主要来自于红一方面军就是中央红军,120师就是来自于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方面军,129师主要来自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以及后来的西路军。因为西路军西征损失太大,原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担任了129师师长。

注意,刘伯承长期担任红军总参谋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毛主席红军总政委,朱德红军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现在刘伯承做了非主战部队129师师长,也不能算是贬官吧?

2,新四军。

新四军的情况更明显了,新四军一开始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

这个体系中,项英是政委兼副军长,风头直接盖过了张云逸这个参谋长。毫无疑问副军长这个职位更重要。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一死一被抓,谁来做新四军的新军长呢?是不是原新四军第三号人物张云逸呢?

不是!

新四军重建后,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同时,新四军各部整编为7个师,任命粟裕为第1师师长,刘炎为政委;张云逸为第2师师长,郑位三为政治委员;黄克诚为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为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为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张鼎丞为第7师师长,曾希圣为政治委员。

新的军长陈毅,来自于主战部队第一支队司令;原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张云逸,担任副军长的同时继续担任第二师师长。在这里,原参谋长,还不如下一级的军事主官来的实在。

3,陕甘支队。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为了缩小目标,短暂整编为陕甘支队,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为五人团领导集体。(当时朱德在红四方面军)

司令员 彭德怀,政治委员 毛泽东 ,副司令员 林 彪,参谋长 叶剑英。

第一纵队是这样的:司令员 林 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参谋长 左 权。

第二纵队是这样的:司令员 彭雪枫, 政治委员 李富春 ,副司令员 刘亚楼, 参谋长 肖劲光。

第三纵队是这样的:司令员 叶剑英,政治委员 邓 发。

参谋长叶剑英,在纵队的兼职是三纵司令,而且不是五人团成员,而副司令林彪,则兼职一纵司令,很明显参谋长不如军事副官。

在举更多例子也是这样的。况且现在团级的参谋长都取消“长”字了,只能叫作战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不带响”,比起副团长,差的更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