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还找不到人生方向:这三个思维,你越早明白越好

30岁还找不到人生方向:这三个思维,你越早明白越好

马云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这一辈就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

我思考的是,到底什么样的年轻人可以承载未来更多的使命呢?

今年年初,我参加了一个线下的聚会,来的都是一些在各行业做得比较出色的人才,甚至很多都是各领域的IP。

看到这样一批年轻人,你就会觉得未来是属于这样一批人的,他们有远见,有胆识,有气魄,有思维。

但我也经常在网上看到另外一批年轻人,他们做了很多的尝试,一次又一次面临人生尴尬的窘境,始终找不到出路。

人在30岁之前,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做很多尝试,但过了30岁,一定要学会在一个领域里面深耕,直至做出不错的成绩出来。

在这里,有三个思维,越早明白越有发展潜力。

30岁还找不到人生方向:这三个思维,你越早明白越好

01 要拥有人生愿景

如果一个人只盯着眼前鸡毛蒜皮的事情,或者是可以看得见的利益时,那么他一定是缺乏远见的。

庄子在《秋水》里讲道:“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意思是,一个坐进观天的人,无法交谈万里无云的广阔天空,局限于视野,偏颇于眼界,拘束于心胸。

我举一个新东方的例子,新东方在前几年做出了战略决策,定了对于校区管理者的收入和利润的考核。

结果就是为了利润,很多管理者无所不用其极:过度营销、高价产品、严禁退费等,直接导致新东方的口碑下降,失去了很多学员和家长的信任。

后来新东方取消了对于这方面的考核,取而代之的是对于老师素质、教学质量、客户满意度和推荐率的考核,一年之后,新东方的教学质量回升、学员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回升等等,整体有了健康、良性的成长。

如果我们拥有人生愿景,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凭着自己的常识和良知做事,那么更容易成为拥有远见的人。

30岁还找不到人生方向:这三个思维,你越早明白越好

02 要拥有逆向思维

三流的人才看自己有什么样的资源,然后再去做相应的事情;一流的人才先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再去找相应的资源。

我们常常局限于自己已有的资源和人脉上,却没有真正思考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一件事情,一个拥有逆向思维的人,更关注自己要做成什么,而非已经拥有什么。

马云当初在做阿里巴巴时,更关注的是如何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交易的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做服务,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要有多少困难去解决,他关注的是机会。

后来把阿里做出来之后,开始把做阿里的目标定为要做102年的企业,先定目标,后完成。

所以,想要培养逆向思维,要记住三个点:

第一,永远把注意力聚焦在“我要干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所以我要干什么”。

第二,永远都要思考,行业里谁是最厉害的,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跟他一样厉害。

第三,永远都要思考,你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出来,而不是别人要求你这么做,亦或是一直模仿别人来做。

30岁还找不到人生方向:这三个思维,你越早明白越好

03 要拥有超强定力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定力太差,又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精。

信息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很显然,外界给到我们的诱惑很多,很大,如果我们没有定力就被带跑了,带偏了。

我经常会参加不同的社群,看到很多社群就是这样,里面出来很多厉害的人,有人做这个厉害,有人做那个强,我们看到哪个人赚钱,做得好,我们就跟风学习,结果就是自己被带偏了,不知道自己的出发点了。

《道德经》里有句话,我很喜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事物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都是从零起步的,但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拥有强大定力,不受外界干扰,你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高楼大厦。

《大学》开篇是这样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以,定是基础,得是后话,只有拥有超强定力的人,才有奇迹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