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没有地方政权,没有固定税源,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了14年?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之后,一路横冲直闯,两年多后定都天京,才算有了固定的根据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就此建立起完整的中央地方政权。

天京事实上只是一个堡垒,并且时时处处处于清军的威胁之下。

太平天国没有地方政权,没有固定税源,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了14年?

定都天京时,太平军所占领的仅有南京、镇江、扬州三座孤城,只是在以后的东征和西征中,才先后占领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但是,太平军所占领的地区,很少有坚持三年以上的,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建立起完备的地方政权,地方治理和征税征兵很成问题。

这样,太平天国的税源就很难保障。

所谓“天朝田亩制度”,基本上没有施行过,只能作为一个理想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来留作历史文献。真正在占领区实行的,依然是在有限的占领时段内“照旧完税纳粮”,这方面的收入十分有限。

太平天国没有地方政权,没有固定税源,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了14年?

那么,问题来了!太平天国动辄出动十几万、几十万的军队,他们的军饷从何处来?靠什么支撑了13年多的战争?

据唐德刚先生研究,太平天国是靠着丝茶贸易的收入来维持政权和战争的,并指明太平天国是中国内战史上第一个靠工商业打仗的小朝廷。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依然是西方社会的必需品,而这些出口商品的原产地,基本上集中于东南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太平天国所占据的这片区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平衡,症结全在于鸦片。

换句话说,只要禁绝了鸦片,就可以通过丝茶的出口赚取大笔财富。太平天国正是这么做的。太平天国施行了最严厉的禁烟政策,“有吸鸦片者立杀”。东南烟毒,一时皆绝。

太平天国没有地方政权,没有固定税源,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了14年?

鸦片一禁,丝茶贸易却一如往常。很快,太平天国统治区就迎来了出超的局面,太平天国小朝廷有了钱,就大量买军火武器粮食,洋人也充当了贩卖者,跟着挣钱。

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天国并不是设卡收税,或者只收海关税,而是直接掌握收购、加工、出售的各个环节,提高了产品的利润率。

洪秀全、杨秀清进入南京之后,把手工业者按照行业编入“百工衙”和“诸匠营”,讲所有的生产工具和原料都收归公有,以手工业的国营形式,代替了个体劳动。其中,他们经营得最成功的行业,便是制丝绸的“织营”和“机匠营”。

南京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前,城里有织机五万架,几乎有半城居民以此为生。太平军将这些集体化,使全程成为一大国有工厂。厂内数万工匠均加以军事化管理,分编为五军,皆以本地人领导。

太平天国没有地方政权,没有固定税源,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了14年?

天王府模型

据说,这个工厂从构想、设计到执行,是有一位汉口绸缎商吴复诚一手搞起来的。

这所工厂很快成为了太平天国国库的主要收入,洪秀全对本厂的两万机匠,免兵役、减税捐,待遇优厚。

所以,当时湘淮军都知道太平军有钱而缺粮。洪秀全两番大兴土木、养后宫、摆场面,均是钱多得没地方花的样子。后来坐镇苏州的忠王李秀成、坐镇常州的侍王李世贤等,都曾大兴土木,没有这些黄白之物做后盾,是不可能这么挥霍的。

太平天国没有地方政权,没有固定税源,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了14年?

有传闻说,当淮军当年打下苏州,进入忠王府时,府内后花园中竟堆了几座银山,“高与屋齐”。李鸿章也曾亲自进入忠王府视察,惊叹其华丽,直如仙境。至于这几座银山后来去了哪里,他就三缄其口了。

曾国荃苦攻天京,城破之日,想必也大有所获,有人说是曾国藩拿淘到的银子去湖南办教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