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吨大桥空中转体,标签不再是地震,盘点唐山人自豪建筑现代篇

今早打开手机,“空中芭蕾”成了各大网络媒体软件的提示消息。我大唐山又有神操作了。唐山作为一个交通水平发展前列的城市相信在这一大桥竣工之后将会添加新的城市标签。有一个词汇叫做“地域优越感”。如果经常四处奔波,接触不同地区人口多的人可能会深有体会。一个深圳人介绍自己或说自己是深圳人,而不是广东人。。一个青岛人介绍自己或说自己是青岛人,而不是山东人。。一个大连人介绍自己或说自己是大连人,而不是辽宁人。这就是“地域优越感”。有的时候我们唐山人也会有高于河北的地域优越感。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文化底蕴,唐山都可以在河北有较高的位置。而这些唐山标志性的建筑就是我们骄傲的代名词。

3万吨大桥空中转体,标签不再是地震,盘点唐山人自豪建筑现代篇

唐山抗震纪念碑

唐山抗震纪念碑,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河北唐山市中心新华道以南的纪念碑广场内。广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70米,占地5.44公顷。由主碑和副碑组成。纪念碑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时刻。

从碑文的整体构思到结构布局、从史料选材到遣词造句都有其鲜明特色。从文体上看,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八股模式,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了半文半白、碑诔相兼的体式,既照顾到有相当文化水平的知识阶层,又照顾到广大工人、农民和中小学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从结构布局上看,层次清楚、环环紧扣。全文共分5个段落,一是地震灾情,二是唐山人的自救互救,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救援,四是新唐山建设,五是历史的结论和建碑的目的。

3万吨大桥空中转体,标签不再是地震,盘点唐山人自豪建筑现代篇

3万吨大桥空中转体,标签不再是地震,盘点唐山人自豪建筑现代篇

唐山大地震纪念墙

为了纪念死去的死难者政府为百万唐山人有同一个祭地,在唐山抗震纪念墙在地震遗址公园内。南湖东面建了高7.28米、长500米的唐山大地震纪念墙,墙上是密密匝匝的人名,墙下是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挽联,一眼望不到边。更准确地说,纪念墙应该是个集体墓碑,属于34年前地震中的24万亡灵。

高7.28米、长500米,现在12块有字纪念墙已经被分为四组,一个宽阔的大平台上面,建起了三面巨大的通体黑色花岗岩石板墙,每面墙成扇面形分布。规格是每面墙长280延长米,厚度3.42米。墙体由一块块长方形的花岗岩板组成,除了顶部和侧面,正背面石板都是等面积。地震死者的名字和怀念者的名字就在每一块石板上镌刻成镏金字。屹立不倒的唐山人民,必将继续书写发展的新传奇。砥砺前行的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之路上迎来更为光明的前景。

3万吨大桥空中转体,标签不再是地震,盘点唐山人自豪建筑现代篇

唐山站

教育界有一句话:“要想看出一个城市发展的好与坏,你看他的城市交通建设就能看出来。”唐山站,始建于1881年,是全国第一个火车站,重建于1978年。并于2010年再次新建。与河北省大部分城市火车站相比,再面积、外观、科技、规模和客流量上绝对是河北省数一数二的客运中心。唐山火车站为全国铁路客运一等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是全国地级市中建筑面积最大的火车站。唐山新火车站在传承老火车站记忆的同时,将建成一个新的富有内涵的城市地标,是环渤海地区仅次于北京南站和天津火车站的第三大城市交通综合体,对京津唐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需求,打造京津唐1小时经济圈,促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万吨大桥空中转体,标签不再是地震,盘点唐山人自豪建筑现代篇

3万吨大桥空中转体,标签不再是地震,盘点唐山人自豪建筑现代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