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社保費徵收改革契機 加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抓好社保費徵收改革契機 加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抓好社保費徵收改革契機 加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是在人口老齡化的條件下進行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這就決定了不可能撇開社會保障來實現經濟升級。

社會保險費徵收體制改革能夠提高社保基金收入,為中國社保體系的健康持續運行提供必要保障,這對於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意義重大。

這一改革不可避免地會提高勞動者和企業的社保負擔,然而戰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歐洲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社保負擔並不會必然會拖累經濟發展。

只要國家能夠在教育領域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勞動力技能的升級,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便能夠抵消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並幫助經濟體擺脫中等收入水平,進入高收入行列。

高社保負擔仍然可能帶來高失業率,這是當今歐洲發達國家也未能解決的問題。

“歷史是條長江大河,永遠向前流動。在歷史的潮流裡,轉型期是個瓶頸,是個三峽。”這是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首章寫下的開篇之語。當前,處於“歷史三峽”之中的中國巨輪,在需要駛過的諸多激流險灘之中,有兩大險阻尤其值得我們重視:一曰“中等收入陷阱”(The Middle-Income Trap),二曰“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

本文的目的,就是從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視角和目標出發,來述評目前備受關注的一項政策措施:社會保險費徵收體制改革。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這一方面促進了徵管手段的強制性,另一方面更將繳費基數做實。儘管高層表態“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但在企業需要承擔大部分員工社保費的情況下,做實費基對於以前並未合規繳費的中小企業來說依然是不小的衝擊。

那麼,這項政策變革是會增加中國經濟運行成本,讓我們深陷中等收入區間,還是能夠幫助中國躋身高等收入國家?本文考察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的歷史經驗,檢視社會福利擴張和脫離中等收入陷阱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以期回應上述問題。

福利負擔並不必然拖累經濟發展

如何定義“中等收入陷阱”?自世界銀行的報告《東亞復興:關於經濟增長的觀點(2007)》提出這一概念以來,學界基本將其定義為:國家“長期處於中等收入的待定時期”,處於這種狀態的國家“既不能在製造業出口領域同低收入國家競爭,也無法在尖端技術創新領域和發達經濟體匹敵”,原本迅猛的經濟增速減慢甚至停滯,遲遲不能躍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具體而言,中等收入是多少,待定時期又至少是多久?在費利佩等人為亞洲開發銀行撰寫的報告中,中等收入又被細分為低中等收入(lower-middle income)和高中等收入(upper-middle income),按照1990年的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高於7250美元、低於11750美元的區間被定義為高中等收入,跨越了11750美元的門檻之後變躋身高等收入行列,這一跨越一般需要15年(取中位數),超過15年便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見表1)。按照上述標準,中國在2009年進入高中等收入行列,至今仍未成為高等收入國家。下表展示了在二戰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經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