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第一课到红领巾,警惕孩子成营销资源

有关校园的新闻再一次上了头条,不过,这一次无关食品安全、“毒”跑道,而是源于一则广告。据9月28日《法制日报》报道,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路小学向学生们发放的红领巾上,竟然印有“菏泽万达广场”的广告,除此之外发放的学生帽上也印有该广告。

从开学第一课到红领巾,警惕孩子成营销资源

利用红领巾做嘘头,之前就出现过餐厅服务员戴红领巾搞促销,苍井空戴红领巾搞公益的荒谬事件。这一次万达企业某些负责人只是重蹈覆辙罢了,将广告赫然印于鲜艳而富有特殊意义的红领巾,再发予学生佩带,希冀稚嫩的学童成为“移动的活广告”以吸人眼球。算盘子可谓扒拉得精明的很。

从开学第一课到红领巾,警惕孩子成营销资源

殊不知,红领巾被称为“国旗的一角”,历来象征优良的革命传统,代表着荣誉、信念和责任,具有不可亵渎的神圣意义。利用红领巾做营销,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对革命先烈的玷污和亵渎。本周又恰逢“烈士纪念日”,在尊崇英雄、敬仰英雄的今天,“万达红领巾”事件无疑是与时代精神相背而行,挑战大众情感底线,自然激起了民众的愤慨,为人民所唾骂与不齿。在汹汹舆情前,涉事的广告主和制作人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菏泽万达广场管理公司总经理被解聘,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严厉的追责。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该!

从开学第一课到红领巾,警惕孩子成营销资源

当然,将孩子作为营销渠道和资源,万达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事实上,将孩子作为精准营销对象的大有人在。比如,9月初要求学生统一收看的《开学的第一课》,在节目之前就因大量的商业广告而为人诟病;又如在一些教材读本上竟印有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商业信息。至于商家以“公益赞助”“校企合作”之名,在学校面向学生堂而皇之打广告、做宣传更是见怪不怪。名目五花八门、手段花样百出,但终极目的殊途同归:无非是瞄准青少年这一庞大的消费主体,尽量切分一块“大蛋糕”。名目繁多的商业营销,不仅让家长和学生不堪其扰,更是让教育沾染上不应有的功利色彩,严重影响学校育人氛围。面对这些花花绿绿的广告,人们心里不禁要打个问号:学校,到底是培养人的艺术殿堂,还是消费资源开发的便利渠道?

从开学第一课到红领巾,警惕孩子成营销资源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但公益广告除外”。教育部也多次发文重申规范中小学用书规范,要求“禁夹带”。可是,在商业的利益驱使下,有人置法规与禁令不顾,打起了“擦边球”,折腾出一幕幕闹剧,甚至将营销的手伸向神圣的红领巾,着实可恶可恨。从这一点上说,如何举一反三,提升法规的严肃性,加强禁令的执行力,打消少数人的歪念头,还校园一方宁静,远比处理几个涉事责任人有意义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