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

马蜂窝被捅之后,果断“扎”起了捅它的某“有组织进行攻击的”四人“大团队”,下一条关于此事的推送,也许是上法庭的过程记录了吧。

虽然实锤连连,真相(程度)也仍未可知,但回想事发经过,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小胸女与老大叔……”,毒害海南的某海鲜餐厅,而是那一句:“社区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你在揭发时就没有想到吗?”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人类的适应能力真强,强到社交网站的评论假货泛滥,机器人比活人还多,也能当没事发生过。不然呢?反正我们不过是无力的吃瓜群众而已。

如果能看出来其中真假,尚能一笑而过,但是被假数据欺骗,导致严重损失的人绝不在少数。作者作为一个有猫的人(骄傲),看过无数软萌的喵星人因为吃了垃圾罐头生病甚至死亡,简直要滚粗骂人,但是曝光黑心宠物用品店的文章却连10w+都蹭不上。某宝的商品评论简直成为了机器人的天堂,导致我买个罐头都要战战兢兢地发到社群里咨询猫友的意见。

数据造假泛滥的社区,真的有意思吗?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淘宝好评过万的某品牌零食罐头

有粉丝,有数据又有收益的地方,必定就有数据造假,但是当我翻看国外的曝光新闻时却发现,国外的社交平台机器人不仅品牌多,功能强大,而且不像国内的卖粉服务一样“见光死”,他们打着“帮你轻松管理社交账号”的名号,光明正大地做宣传,夹道欢迎各位想买粉涨粉的“未来网红”。

行情如此,类似马蜂窝这样的曝光事件却鲜有发生,也许是人家没有马蜂窝那175亿的融资和过人的脸皮与自信吧。毕竟人家早就知道玩这种把戏,会有什么下场了。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随搜随有的评论机器人

曝光几个ins数量造假大户的事情,倒是有过一次,却连热点都算不上。这就要提到一个靠Ins发家致富买超跑和纯金劳力士的中年大叔,以及2016年9月3日,Instagram对泛滥水军的那次“大屠杀”。

和许多社交平台一样,Ins账户运营得当的话,就能成为一件赚钱的工具,账号名WolfMillionaire的中年大叔,就是靠Ins白手起家的人之一。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国外读大学成本之高,校园贷有多坑,许多人应该早有耳闻,连奥巴马和米歇尔也是在40岁以后才还清自己的学费贷款。而这位大叔毕业的时候,已经背上了15万美元的债务。

还钱的唯一办法,就是疯狂地工作:每天工作18到20小时,一周七天不带休息,没时间健身运动,曾经的年轻小伙变成了肥宅大叔。在这个公司他打拼了8年,换来的却是突如其来地的辞退:“我们不需要这个岗位了。”

但是大叔毕竟是个实干家,丢了工作后,一度花大量时间在Ins上“闲逛”,慢慢地,竟看出了运营的线索和套路。不买粉不用机器人,靠实践倒腾策略,3年后,大叔账号粉丝数从几百人涨到了32万。

看着不多?确实不多,大叔也就是靠Ins收入买了一辆迈凯伦超级跑车和一只纯金的劳力士而已。车就这么一辆,表就这么一只,到哪都开,到哪都戴,真的不多。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大叔最主要的收入,并不是广告费,而是Ins运营课程的费用。但是两年多前,很多来找他的学员都开始吐槽好几个大号,说他们的课程完全就是垃圾:如何涨10万粉——买!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两个大号诡异的涨粉趋势

白手起家的大叔听了之后相当不爽这种骗钱的行为,开始研究这些个账号的性质,却发现他们的粉丝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假粉:帖子数都在8个左右,所有帖子都是同一天发布,粉丝数只有区区一两百人(且大多数也是假粉),关注的人数却高达几百上千。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虽然如此,但是还是很多人不相信他的说法,觉得他在恶意攻击竞品,直到Ins默默肃清僵尸粉的那天。

对于没有买粉或者买粉数量不多的账号来说,这次肃清的影响并不是巨大的,不买假粉,自然就不会掉假粉。但是大叔盯着的那些个百万级大号,竟然在这一天掉了30多万个粉丝。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一个堂堂运营大号,竟然有三分之一都是水军?还不算那些没有被发现和删除的账号?剩下那三分之二的吃瓜群众平时到底都看了些啥玩意儿?

不过这就是现状,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很多人点开别人的首页时,第一眼看的不是简介而是粉丝基础:“这个号这么多粉丝,肯定很棒棒吧!”

大叔怒怼的4个号里,3个已经被封,虽有一个存活,却也换了运营团队。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不过兴盛的“社交运营工具”里,却只有曾经红红火火的Instagress成功被封杀,其余诸如FollowingLike和FollowLiker等等的工具依然盛行。它们不仅可以帮你关注特定领域的用户,自动点赞,吸引回粉,甚至可以帮你自动评论,定时取关那些没有给你回粉的账号。

另一个社交运营团队Hootsuite就把不同的涨粉工具坑都踩了一遍。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他们先建了一个空白账号,然后花9块9毛5美金买了1千粉丝(好贵!)。两个小时之内就涨了412个粉丝,这时候他们决定发一个帖子。

400多个假粉,还真的一个看内容的都没有。

第二天中午,粉丝数已经达到了1000,但是过了好几个月,这个账号的帖子依然无人问津,一个赞和评论都没。不愧是假粉。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这样买假粉恐怕是真的只能让粉丝数看起来好看一点了,于是他们又去尝试了当时还没被封的Instagress,这次的工具更加适合用个人账号测试,所以团队的伊文小哥决定牺牲自己的个人账号来做实验(然后就后悔了)。

测试开始之前,小哥有338个粉丝,关注数也大概在300左右。而这个软件的功能,就是在你选择了制定的标签(例如#画画)之后,帮你点赞和关注相关帖子与账号,甚至可以帮你自动评论你预设好的文字。

嘿嘿,3天免费试用期,做测试刚好够用,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许多同类竞品都有这样的试用期

为了看看交互性更强的机器人功效,小哥先测试了一下自动评论功能,关键词用了#钓鱼,#蒙特利尔,#加拿大,#温哥华等,评论是以下这四句相当兼容的内容:

“赞!”

“卧槽!”

“超羡慕!”

“拍得比我好多了!”

但是这个功能还是相当鸡肋,12个小时只增了6个粉丝,而且评论了一堆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比如在一位新娘的结婚照底下评论:“卧槽!”

一个大叔发帖嘲笑一幅很难看的画,评论:“超羡慕!”

一个中学生的自拍底下,评论:“拍得比我好多了!”(小哥自己好歹算半个摄影爱好者,这……)

理所当然,很多人给小哥的评论回复是:???而他本人也表示:???

一个小测试活生生把小哥尬了一脸,哪个长脸的企业敢这么玩?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小哥自己拍的照片

受不了自动评论功能之后,小哥又玩起了自动关注功能,三天之内就涨了250个粉丝,而且是会给你点赞和评论的那种,脚踏实地搞运营的小哥简直都要心动了!

然而为了这200多个粉丝,机器人关注了1400多个账号,小哥自己的Ins首页涌入大量垃圾信息。

没有分组显示功能的Ins并不能让你一边瞎关注,一边还能称心如意地看你想看的内容,他原本精挑细选之下关注的优质账号,已经埋没在了茫茫大海里。效果大概就是微信里突然出现500个微商的感觉吧。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但是这些工具,用起来真的太简单,成本太低廉了。“用一下应该没关系吧?”“我粉丝过千就够了!”“反正随时可以停的嘛,出事了就不用了呗。”

这么一想,马蜂窝还是更胜一筹:“被捅了,我就删帖+打官司就可以啦,实在不行,把日期也改过来嘛。”

如果吃瓜群众不为所动,那网络怕不是早晚变成一座AI空城。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社区本来就应该靠交互来维持,机器人搭建的社交网只不过是弱不禁风的海市蜃楼罢了。分享生活和围观别人的生活,得到信息甚至进行互动才是刷微博刷微信刷大众点评的奥义,如果你都分不清给你点赞的是真人还是机器,那社交网络和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又有什么区别?

Faking Instagram Comments Exposed

Fake Likes Exposed On Instagram

Instagram Deletes Fraud Accounts

I Tried Instagram Automation (So You Don’t Have To)

Want to Buy Instagram Followers?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Do

Instagram bots can ruin your brand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为什么国外没有马蜂窝这样的造假被捅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