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理想”还有多远?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互联网造车的竞赛加快了竞争。

10月18日,李想携车和家旗下第二款产品—理想智造ONE亮相北京。

李想的“理想”还有多远?

这款综合续航里程高达700公里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是李想在早前折戟SEV(小型电动车)项目之后的唯一产品。

李想造车可以追溯到数年之前,最初李想是“蔚来”的早期投资者,后来李想把自己的想法独立处理,搞了“车和家”,几年下来,李想终于拿出了产品,李想的“理想”能实现吗?

一、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应该说,作为汽车之家的创办者,李想对用户的用车需求把握还是准的。无论是已经取消的SEV还是这款大型的理想智造ONE,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SEV的概念是家庭第二辆电动车,买菜接孩子的廉价车,电池可以像电动自行车一样拆卸拿回家充电,避免无处充电的尴尬。

大型的增程电动车也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智造ONE的设计理论上类似于宝马i3。大型7座SUV的定位蔚来ES8差不多,城市充电保姆车。主要在城市跑,在低速城市拥堵道路跑,用电跑。主要是充电。

增程工况只是万不得已下使用。用户突然有一天忘记充电了,或者对续航估计不足,马上要停在路上。这个时候,增程的发动机启动,利用油箱的油,让你跑到加油站,最后能把车开回家充电。

增程发动机类似于汽车的备胎。基于这种设计。这款大型SUV只用了1.2T的发动机。

很多人感觉1.2T的发动机,在串联模式下不够用。其实在中国的120公里限速下,1.2T发电功率是够用的。

因为,在120公里限速下,你的车不管是2.0还是6.0,高速下匀速跑都只用了很低的功率,一般的车在120公里时速下的功率消耗不到40KW。

串联模式,因为有电池缓冲,几秒钟超车加速用电池储备能量。平时不到40KW的功率对于最大功率100KW的发动机来说,动力是够用的。

除非你一直超速或者上陡坡,才会有发动机不够用的情况。

所以,李想的设计是没有问题的,他定义的产品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二、难办的政策和制造瓶颈

李想这个思路不能说不对,但是在中国现行的补贴政策下前途就不这么乐观了。

按照中国的补贴政策,有发动机的增程车会被算作插电混动,这意味着按照国家政策补贴拿得少,在双积分政策里面积分算的少,最可怕是在北京地方政策下,插电不算新能源,拿不了北京的新能源牌照。

这样,李想的智造ONE拿不到多少新能源的优惠,要和燃油车去正面竞争。

与智造ONE类似的比亚迪的唐二代,而从目前的预测价格看,智造ONE的价格是要超过唐二代的。

而制造方面,智造ONE通过常州工厂生产,这家工厂与力帆关系密切,同时,它的发动机只能用东安的1.2T。

就是说,李想找不到更有实力的合作者,这辆车虽然设计理念优秀,但是制造出来竞争力如何很难说。

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辆车能不能量产,何时量产,量产出来是什么水平都难说。

至于在现行政策下能不能卖出去就更不好预测了。

三、逐渐关闭的资本市场

互联网造车最大的诱惑是资本市场,就是说存在车不好卖,但是资本市场靠股票能赚钱的可能。

但是,李想的进度有点慢,美股在多年牛市以后,已经有了点金融危机的样子。

蔚来抢先上市,吃到了资本市场的红利。而“理想”的上市就难说什么时候了,资本市场从危机到好转再到适合上市,需要好几年时间,造车又是很烧钱的事情,“理想”能坚持到资本市场好转吗?

所以,李想的“理想”要实现并不容易,也许放慢脚步,延缓烧钱的速度,慢慢来才是现实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