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罵」孩子?

如何「罵」孩子?

育兒的歷史觀

我們爹媽那個年代,從小打到大,根本沒什麼科學育兒,全是想當然,有一句「棒下出孝子」就算是指導思想,可結果呢?很明顯那一代人大多都易怒,偏激,不好溝通………

而我們這一代呢,又是走極端的一代,不少人小時候是被爺爺奶奶寵出來的,寵到極端就是放縱,缺乏管教,心理脆弱,所以我們這代人大多玻璃心,媽寶男/女,沒主見……

終於終於,養育孩子的責任降臨到我們這代身上,究竟能培養成什麼樣…我是不太樂觀。

為什麼不樂觀,就因為看滿街的熊孩子搗亂!

有隨地大小便的。

有在動車上上躥下跳的。

有在書店亂喊亂叫的。

小一點的孩子還能理解,可大一些是一樣肆無忌憚,那就是父母管教出了問題。

如何「罵」孩子?

孩子是該管教的

從心理發育角度來說,孩子3歲前還聽不太懂道理,你跟他說的太複雜,他可能馬上就忘記,有時候直接告訴他不可以,不行,會更簡單有效。而到了3歲後,你就可以解釋原因(也不能太複雜),比如告訴孩子玩火有危險,就足夠了。不要解釋玩火會燒房子,然後我們都沒地方住了,等等等等,編很複雜的故事。

但是!如果多次說明原因,孩子還繼續犯錯,引入懲罰是有必要的。

這個懲罰不是打,可以罵,但平靜中斷法更有效。

關於平靜中斷法,我有一篇文章具體講,大家可以去翻出來看看。

平靜中斷法

可很多媽媽方法掌握了,可其中一些要點,經常被忽略。因此經常造成效果差,孩子記仇等等不良後果。今天靠譜爸爸就來教大家,罵孩子的幾個要點。

如何「罵」孩子?

如何罵孩子?

事後安慰原則

古人講究打一下孩子,給一顆甜棗吃,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孩子受到責罰,很可能產生叛逆,記仇的心理,很可能因為一次責罰而認為父母不再愛他。但如果在責罰過程中太過輕柔溫柔,又可能讓孩子搞不清自己是不是犯錯。

因此這個度要把握好。比如孩子屢次玩插座等危險品,你可以先嚴肅的告訴孩子不可以,然後平靜中斷懲罰,等孩子哭過鬧過停下來以後。抱一抱孩子,告訴孩子自己是愛他的。

這樣可以避免孩子走向叛逆,記仇的彎路。

如何「罵」孩子?

全家一致原則

有些家庭喜歡在孩子面前唱紅白臉,明明爸爸嚴肅的批評了孩子,媽媽卻馬上過來安慰,說沒事沒事…….這樣的後果,基本等同於管教作廢。甚至讓孩子越來越親近媽媽,遠離爸爸,心中覺得「不管爸爸怎麼罵我,反正媽媽護著我」

家裡有爺爺奶奶也是一樣,別讓孩子覺得有靠山,就可以肆意妄為。管教孩子,需要全家有一致性,不能一個否定一個,這樣只會破壞孩子的自省能力,培養成小皇帝。

就事論事,不貼標籤。

中國教育有很大的弊病,就是貼標籤。小學老師就愛說:「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親爹媽也有意無意的會說,我家孩子就是皮,就是很不聽話。有時候是對外人說,可孩子聽在耳裡,卻刻在心裡。

反正你都覺得我是「壞孩子」,那我還不破罐破摔,這樣的後果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壞,和家裡關係越來越差。其實,要改掉這點,只要對事不對人就好,不是因為孩子壞,才去做壞事,而是孩子做了壞事,需要批評。

每次批評,只要針對壞事本身,不做人格評價,這是父母應有的素質。

耐心原則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耐心,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做錯事,只是因為飢餓,疲憊,困,你必須仔細觀察孩子,找到這些原因並解決。

鐵律原則

對於一些規則的制定,不要三天兩頭變化。比如不要在房間吃東西,不行就是不行,不要今天可以,明天不行。一來有損權威,二來教育無效。家裡可以有家規,只要符合人道,越早給孩子定規矩,孩子也會有遵紀守法的意識,避免以後鑄成大錯。

但要記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別當爹媽的只顧要求孩子,對自己無比放鬆,沒有以身作則的遵守規則,就是不公平的規則,孩子是不會理你的。

遵守上面的規則,罵孩子也可以高效,且沒有後遺症,希望當爹媽的都長點心,學會管教。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再像上一代那樣有性格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