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對於商朝和周朝的那段歷史,由於受神魔電視劇《封神榜》和從小以來教育的影響,在大家的歷史觀念中,早就形成了“紂王昏庸無道,寵幸妲己,只知道喝酒享樂,西伯侯姬昌替天行道,伐商替之,建立周朝”的邏輯了。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後來,我們逐漸的又瞭解了一些真相,比如說紂王並不是昏庸無道,他聰慧過人,勇武有力。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中原王朝的地界從黃河擴展到長江流域的帝王,由此中國的兩條母親河才最終成為一個整體,功績堪比秦始皇。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我們又知道了什麼紂王迷戀妲己,建酒池肉林其實都是謠言,是周朝統治者後來的抹黑。但是,現在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整個周替商的過程中,我們所知的都不過是九牛一毛,實際上這其中是一盤非常大的棋,更是關於兩個家族的博弈。而這一切似乎要從更遙遠的上古五帝時期說起。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很多人一聽到要從黃帝時期說起,就覺得扯蛋,你說商朝和周朝,和黃帝有啥關係?其實,這中間的關係極大。在傳統觀念中我們一直覺得紂王和姬昌,是皇帝和臣子之間的關係。其實不然,兩者之間並不是隸屬關係,而是從屬關係。這點大家應該很好理解,這就是我國的諸侯國時期。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商國的始祖叫做“契”,是五帝時期“帝堯”的親弟弟;而周國的始祖叫做“棄”,是“帝嚳”的兒子。那這就很有意思了,根據《史記》的記載,嚳是黃帝的曾孫,而堯是嚳的兒子,換句話說,商周兩國特麼還是兄弟?

當然這是在歷史記載中,根據時間表發現,“五帝”每一代都隔至少兩百年時間,而現在的考古挖掘證實商朝男性平均壽命也就十五六歲。所以比較實際的情況就是,五帝之間並沒有多大的血緣關係,他們不過是各自部落的首領罷了,彼此之間可能是相熟的,這種關係就一直維持到了商朝。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從棄的兒子繼位開始,周人不再從事農耕於是被放逐到犬戎之地,也就是岐山一帶。在結合了蠻夷文化生活了很多代人以後,周人才再次進入農耕生產。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地理位置,當時的周人都被夏商正統列為蠻夷。

後來周部落的族長公亶父在西岐定居,建立了周國。周國建立之始,商國和周國的關係應該不錯。《史記》記載,當時周國面臨著戎狄的威脅,是商國給予了強大的軍事援助,才讓周國在西岐穩定下來。兩者有著共同的敵人,而這個關係一直持續到姬昌的老爸,也就是季歷擔任周國國君的時候。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武乙21年,周伯季歷繼位,這位就是文王姬昌的父親,姬發和姬旦的祖父。當時周商兩國開始了大範圍的聯姻,而且在商國強大的軍事支援下,周國開始蓬勃發展,接連對外用兵,並且吞併周圍的小國,成為西面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問題來了!商國之所以援助周國,是因為周國是商國抵禦戎狄的第一道防線,而現在周國卻用商國給予的資源偷偷發展自己國家。這引起了商王的憂慮,於是商國國君文丁以擊敗戎狄為名,把季歷誘騙到殷都,名義上,季歷被封為“方伯”,號“西伯侯”,實際上卻把季歷軟禁了起來。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史記》記載說季歷被軟禁一段時間後被殺害,不過這裡要注意,在《竹書紀年》中並沒有說文丁殺了季歷。但不管怎麼說,季歷死在了殷是沒有爭議了。如最早所說,這兩個家族早在五帝時期,便已經有著征伐的仇怨,這時候幾乎朝野上下都知道周國要造反了。《史記》記載季歷的兒子姬昌每天都在發誓報仇。

文丁去世,帝乙繼位。帝乙估摸著是運氣不好,在位期間,商國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當時王都的生命河洹水“一日三絕”,“黃河枯竭”,更是瘟疫橫行,這極大削弱了商國的軍事力量。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周國看到機會千載難逢,立馬派兵攻打商國,並暗中資助蠻夷。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的商國幾乎同時受到了東夷、昆夷、孟方、島夷、淮夷等眾多部落的圍攻。帝乙沒辦法,最終向周國認輸,並把自己的幼女獻給了姬昌。而經此之難的商國國力一落千丈,帝乙最終決定遷都到朝歌,以避周國鋒芒。

所以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商周兩國的恩怨實際上早就結下了,絕對不是如《封神榜》裡面所放的一樣,是因為紂王昏庸無道,姬昌姬發才起兵伐商,說白了,這都是為了給自己找“道德制高點”的藉口,類似“靖國難,清君側”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帝乙去世,帝辛繼位,就是我們說的紂王。紂王從小聰慧伶俐,膽識武力過人。然而此時的商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強弩之末,由於商周之戰商國失敗,導致絕大多數諸侯國都偏向周國,並且商國內部也是問題重重,再加上連年的災害,商國危如累卵。

然而紂王就是紂王,在這種極端的劣勢之下,鞏固國力,強兵健將,發動了對周國的奇襲,並順利俘虜了姬昌,關押在羑里監獄,商國有了恢復強盛的跡象。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可惜的是,紂王並沒有把商國真正帶上富強之路,在帝乙期間就為亂的東夷再次進犯商國。此時的紂王並沒有意識到國內極不穩定的政權,或者說此時“東夷之亂”直接影響到了帝國的穩定,總之紂王不顧群臣的勸誡,毅然決定傾國之力以徵東夷。而這,朝歌空虛,恰給了姬昌的兒子姬發最好的伐商機會。

接下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率領附庸於周國的諸侯國大軍於商國大戰於牧野,商國由於大軍在外,紂王只得組織奴隸反抗,卻已經徒勞,最終在鹿臺自焚殉國,史稱“武王滅殷”。

武王伐紂的本質!都知道紂王冤枉,卻不知商周恩怨糾纏近2000年

商滅周替,不僅開啟了中華民族一個全新的時代,也使得這場兩個家族糾纏千年的恩怨有了一個最終的解決,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