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走出關聯交易陰影?復牌無望 前首富李河君決定私有化+回A

請注意,光伏補貼正在退坡。

漢能走出關聯交易陰影?復牌無望 前首富李河君決定私有化+回A

漢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一場延宕三年之久的漢能薄膜停牌有了結果,方案是私有化+A股上市。

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移動)在官網發佈公告稱,經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二屆第7次董事會批准,公司決定對持有漢能薄膜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較停牌前最後報價3.91港元溢價27.9%,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2015年初,受益於前一年超過55%的淨利潤增長,漢能薄膜受股價暴漲,兩個多月間市值由1000億港元出頭翻至3000多億港元。隨即因為高比例關聯交易,引起監管機構注意:漢能薄膜來自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的收入佔總收入比例2013年達100%,2014年為62%。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被做空,股價暴跌47%,緊急停牌。

漢能薄膜停牌前一年,其實際控制人李河君以870億身價成為中國首富。然而隨著股價崩盤,他和漢能薄膜都沉寂了了許久。

如今,漢能控股公告稱,已於2018年10月12日向漢能薄膜發出了私有化建議。漢能薄膜於2018年10月18日召開董事會,做了專題研究和決議:一致同意私有化建議。這也意味著,失去港股融資渠道的漢能找到了一條新的“造血”路徑。

漫長復牌路

漢能薄膜的復牌之路漫長而曲折,分別於2015年5月20日、7月16日、2017年1月23日、9月4日、2018年4月4日公告相關進展,內容包括公司股票停牌,以及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公司的討論,以尋求公司於聯交所恢復交易。

漢能走出關聯交易陰影?復牌無望 前首富李河君決定私有化+回A


2017年1月,香港證監會開啟法律程序,尋求對漢能薄膜董事局主席和四名非獨立董事發出取消資格令,並要求李河君敦促其漢能控股或其聯署公司結清所有對漢能薄膜的應付款,並要求李河君簽署一份付款擔保。香港證監會表示,採取上述行動是因為漢能薄膜與漢能控股之間自2010年以來有過多宗非常重大關聯交易。

今年5月港交所發佈新規:2018年8月1日之前已連續停牌12個月或以上的主板發行人,若未能在生效日期起計的12個月內復牌或會被除牌。這意味著,漢能薄膜的生死大限將至,如果在2019年8月1日前未能復牌,就可能會被除牌。屆時,投資者手中的漢能薄膜股票無法買賣,漢能薄膜的千億市值也將湮滅。

因此,漢能薄膜復牌壓力日益增加。復牌的兩個核心原因成為決定手。其一為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的債務,其二關聯交易收入過高的問題。

對於第一個問題,漢能稱,漢能聯屬公司對本集團的所有受擔保債務,亦於2018年3月底前全部還清,較原定提早了一年半的時間。

第二個問題,漢能薄膜稱解釋道,正在拓展創新業務,開拓多元化收入來源及業務構成,不再單純依賴該集團與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漢能聯屬公司)的關連交易。據《財經》報道,購買上游產品的中游客戶公司中,漢能聯署公司的確只參股了漢能薄膜部分中游客戶公司做小股東,從而規避了關聯交易。

然而,能否在2019年8月1日前,漢能薄膜達到香港證監會復牌要求,仍然是未知數。

即便復牌成功,業界大環境對漢能薄膜也並不友好。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文件,因落款時間為5月31日,因此又被業內稱為“531新政”或“光伏新政”。

“531新政”一出,業內預測,2018年有補貼的光伏新增併網裝機規模,將從2017年的53GW的規模腰斬至30GW左右。光伏市場一片唉聲嘆氣。為了融資,保利協鑫差點兒將江蘇中能的51%股權賣給上海電氣,隆基股份甩賣光伏電站,準備配股募資39億元。通威股份公開發行50億元的公司債券。

在光伏市場小冰期來臨之時,遭遇過股價腰斬,停牌三年的漢能薄膜能否獲得市場的支持,得到足夠的資金呢?尚未可知。

私有化錢從何處出來?

據測算,如果漢能薄膜其他股東接受漢能移動私有化要約,選擇退出,則需要拿出約536億港元來完成收購。

漢能走出關聯交易陰影?復牌無望 前首富李河君決定私有化+回A


據天眼查,漢能移動能源成立於2016年4月1日,註冊資本200億元,法定代表人李偉均,實際控制人李河君,穿透之後實際控股比例達98.57%,旗下有47家子公司,其中控股企業38家。但漢能移動能源的財務數據並未公佈。

據漢能薄膜財報則顯示,2009年以來,上市公司累計創造的淨利潤之和為31.59億元,不足私有化要約收購款上限1/10。

不過,今年漢能薄膜業績暴漲。8月30日,它發佈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615%,期內實現淨利潤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30倍。漢能薄膜收入可分為上下游兩部分,上游設備、生產線採購,下游為分佈式光伏業務。

2017年,上游產業園設備採購為漢能薄膜發電帶來42.42億港元收入,佔期內收入約69%。到了2018年上半年,上游業務收入已經佔到漢能薄膜總收入的93%。由去年同期的17.26億港元增至190.84億港元,增幅約10倍。

值得一提的是,漢能投資的移動產業園在前段時間引發爭議,多家媒體報道了漢能強制向員工“融資” 投建移動能源產業園的事件。

據報道,今年6月底,漢能組織了來自上海銀行、寧波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16家銀行的業務員來為員工提供貸款服務,貸款利率在6%-8%之間,平均在7%左右,鼓勵員工從銀行貸款購買理財產品。最低認購起步20萬元。該產品資金擬投向遼寧省營口市與漢能集團合作建設的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

在被媒體曝光後,漢能聲明稱:傳聞中的公司債券為與漢能合作的移動能源項目公司所發行的非公開定向金融產品,集團鼓勵員工購買,未對員工提出強制要求;網絡流傳的言論為個人理解偏差及過度發揮。

如今,漢能一旦回A成功短期內快速“造血”機能將再度被激活。但一下子拿出536億港元,無論對哪家公司都不是一筆小數目。更何況,隨著光伏補貼退坡,以中國內地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地、在各地建起了大量“移動能源產業園”的漢能,前景仍然晦暗不明。(時間財經 梁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