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有人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研究古人笔法,应该随心而写。其实不然,卫夫人对大自然的研究、王羲之对卫夫人的研究、王羲之对鹅游泳的研究、文献之对王羲之的研究,后人对楷书笔法的研究,都是极其丰富和详尽的,我们都要重视。

起笔的角度,单独起笔时,与书家的习惯有关,连续书写时,上一笔行笔走向有关。所以,分析、掌握一个具体点画起笔的角度,一定要把这个点画,放在一个连续书写动作过程中进行考虑和定位。如此,才能准确掌握笔锋空中的走向,以及入纸的角度。

大师们的书法,在每一个点画的起笔上都很清楚且丰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分析到位,再去临摹,然后调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大师的技法我们就学到手了。

▼一、“点”画起笔角度举例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二、“横”画起笔角度举例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三、“竖”画起笔角度举例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四、“撇”画起笔角度举例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五、“捺” 画起笔角度举例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起笔角度大研究,后世能够理解透的,都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称病弃官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8]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会稽安逝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豆腐干豆腐右军祠于墓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