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摘」木心: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個,即耶穌


「經典文摘」木心: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個,即耶穌

講文學史的目的,乃觀察方法,思想方法,分析方法。

遠水不救近火。需要水,思想和藝術的水。我們講課,是遠水。善惡、新老之間,起因、過程的演變……要講策略,不能浪漫主義。和巴黎公社很像,生存兩個月。面對瘋狂,不可以浪漫主義相對之。

人曰:耶穌,你無論去哪裡,我都跟從你。

耶穌答:狐狸有洞,飛鳥有窩,人子卻無放枕頭的地方。

為什麼,我以為是耶穌不信任他,避開他,口氣又悲傷又誠懇——對花言巧語,最好以這種口氣。

門徒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父,再回。

耶穌說:讓死人埋葬死人,你就跟隨我吧。

這又是一種態度。他看出這個門徒是誠懇的,但不夠聰明,故認真對他,要他別走,留下來。

你獻身信仰,不能考慮倫理倫常關係。凡偉大的兒女,都使父母痛苦的。往往他們背離父母,或愛父母,但無法顧及父母。

若希望兒女偉大,好的父母應承當偉大的悲慘。

以上是耶穌對兩種人的兩種態度。後者含意深。

一日耶穌坐席,一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同坐,吃飯。法利賽人見,就問門徒:你們的先生何以同罪人、稅吏吃飯?耶穌答:健康者無需醫生,只有病人需要醫生。

……我本非來召集義人,我來召集罪人。

我以為耶穌乃招義人,他對罪人的態度,很曖昧,很矛盾。這裡有一個千古奇案,即愛與恨的關係。有愛才有恨,有恨才有愛。

老子主張既不愛又不恨,以境界論,高則高矣,奇苦無比。

晉王羲之不同意這種無愛無恨的思想。魏晉風度,概括之,以巧妙的言行,表達大愛大恨。

嵇康無法約束其愛恨,招死。

上句耶穌“召集罪人”之意,乃語帶憤恨,自知不久要被罪人害死。同時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我們常禁食,你的門徒何以不禁食?耶穌答:新郎和陪伴的人同時在的時候,伴者怎能哀慟呢?新郎走了,伴者再禁食。

大智大慧者,絕食是辦法,不絕食也是辦法。禁食這類細節,耶穌不放在心上。

他為約翰受洗後,禁食曠野四十晝夜,超越,不在乎這些東西。

人要從小就不凡。凡把思想抱負寄託在天上、精神上、真理上,必不願遵守世俗規則、細節、教條、律法,必不在乎世俗生活。

基督教,佛教,都是平民的宗教。道家思想(不成其為宗教),極端貴族的。

“馬太福音”第十章。

十二門徒:

西門(又稱彼得,Peter)、安得烈(Andrew)、西庇太的兒子雅各(James)、約翰(John)、腓力(Philip)、巴多羅買(Bartholomew)、馬太(Matthew)、多馬(Thomas)、亞勒腓之子雅各(James son of Alphaeus)、達太(Thaddaeus)、奮銳黨的西門(Simon the Zealot)、猶大(Judas)。

耶穌差他們去外省,邊走邊講:天國近了,你們懺悔吧。沿途醫治病人,你們白白得來,也要白白捨去,勿多帶衣,勿帶鞋、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住好人的家,進他家裡去,要向他請安,不納者,走開。

教訓是苦行的。要不生產,不獲,討飯,苦行。

我讓你們去,如放羊入狼群,所以你們要機警如蛇,馴良如鴿。

被人捉住時,勿考慮說什麼。上帝自會教給你說什麼。

兄弟要把兄弟,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

唯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哪城迫害你們,你們都到另一城去。

那殺身體的人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

為真理都要準備好犧牲。

我不是叫地上太平的。我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

兒與父生疏,

女與母生疏,

媳婦與婆婆生疏。

人在世界上的敵人都是自己家裡的人。

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不配做我門徒。愛子女勝過愛我,不配做我門徒。為我獻出生命者,能得到生命。

兩千多年過去,這些問題太大了。我想想也害怕,門徒們何曾好好想過。

兩千年後,天國仍遠,耶穌是幻想嗎?

以羊入狼群,註定滅亡,何以耶穌仍讓他們前去?

在極權下,必須如鴿馴良,如蛇機警。

耶穌有極溫柔的一面,極剛烈的一面。如尼采說:人靠什麼創造呢?人靠自我對立而創造。

耶穌的溫柔特別細膩,剛烈特別斬釘截鐵。

出於溫厚的真摯,他的人性的厚度來自深不可測的真摯的深度。

耶穌早生兩千年,在耶穌時代,自認是上帝的獨子;耶穌晚生兩千年,自覺是個詩人。

推論下去,耶穌遲生兩千年,會是尼采,比尼采還高,比貝多芬飛得還高。

何必計較宗教家、哲學家、藝術家,歸根到底是一顆心。都是伊卡洛斯,都要飛高,都一定會跌下來的。

一方面這些偉人都是為人類的,但另一方面,又是與人類決裂的。為什麼?

思考題。

耶穌所答,常用以下公式:非直接的針對性。或曰,間接的針對性。凡遇重大問題,不能直接回答,要間接回答。

耶穌評論他的前輩(約翰),詩意洋溢。他說:

你們從前走到曠野去,是要看什麼呢?看風吹蘆葦嗎?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嗎?他們在王宮裡。要看先知嗎?是的,約翰要比先知大得多了,上帝派他來鋪平前面的路。

「經典文摘」木心: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個,即耶穌

說約翰,其實是說自己。路是自己走的,約翰鋪路。

我的文學引導之路,就是耶穌。

幸虧相隔兩千年。真與耶穌相處,不易。托爾斯泰、貝多芬,與之生活,不易。但他們的文學、音樂,能與我同在。

他又說:“在天國裡,最小的也比約翰還大。”又說:“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意指從我開始,不再如從前。

宗教的全盛期已經過去。耶穌出來時,達到一個全盛時期。以後的使徒行傳,都沒有創造性言論。

尼采說,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個,即耶穌。

天才的命運都是被利用的,被各人各取所需。

耶穌是永遠不得平反的冤案,都被誤解。

“馬太福音”講完時,耶穌正對眾人傳道。其母、兄出現。要和他說話。他回答:誰是我母?誰是我兄?你們是我母,是我兄。

這是一個崇高的信仰原則。人與信仰的關係,高於人與人的關係,高於人倫關係。政治家關鍵時不顧家。藝術家也常不顧家。

耶穌不是對父母無情。他昇華在一個至高的境界裡,母兄出現,使他覺得是個凡人。因此,他說上述很彆扭的話。是辯解,是嘲笑。

所有有趣的小孩子在學校走,突告母親、姐姐送傘來,必羞臊,這是心理。小學,性質上就是伊甸園。兒童有兒童的浪漫主義,一時出現父母,即拉回現世。天堂人間不能共存,世俗和理想難以溝通。

所以,耶穌講小孩子可以進天國。

耶穌是個孩子。

選自《文學回憶錄》

「經典文摘」木心: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個,即耶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