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也需要生活,來看看這位清朝大詩人的「致富經」

古代詩人自然也是需要生活的,而要生活肯定是離不開金錢的,有的詩人是在朝為官,用朝廷給的俸祿生活;也有的詩人隱居在外,自給自足;還有一些詩人則是雲遊四海,要麼靠著口才好朋友多,走到哪都不愁吃穿,要麼則是家世不錯,靠著親戚長輩的支持四處雲遊創作,順帶為家族積攢名氣。而這位清朝詩人袁枚卻有一套自己的"致富經"。

詩人也需要生活,來看看這位清朝大詩人的“致富經”

年輕時的袁枚參加過科考,並得中進士被授予了翰林院庶吉士,但很快就因為他不耐學習滿語,而導致滿文不合格被外調做官,當了一個小知縣。又做了幾年知縣後的袁枚漸漸發現這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按自己的性格恐怕官場走到頭都只能做一個小小的知縣,於是袁枚下定了決心,找個機會便將官職辭去,而機會也來得很快但這個機會也讓他很傷心,因為袁枚的父親去世了,他便趁著這個機會辭去了官職回家贍養老母親,同時在江寧購買了一個廢棄的園子,改名為"隨園",並在此定居了,這就是他"隨園先生"這個雅號的由來。

詩人也需要生活,來看看這位清朝大詩人的“致富經”

辭去了官職的袁枚一下就沒了經濟來源,並且存款也不多了,這時他的商業頭腦就體現出來了,因其年少時就已成名,並且又還當過翰林院庶吉士,所以袁枚便開始合理利用起他自己的名氣來,先用為數不多的存款將隨園重新翻修一下,但卻故意不修圍牆,利用自己的名氣讓遊客來隨園裡遊玩,待到隨園的名氣打出去後,遊客變多了,他才開始講究盈利這個問題。而盈利也絕不是靠收點門票錢,而是他親自寫一本《隨園食單》,利用自己的名氣來炒作自家園子烹飪的高水平,讓那些前來遊玩的客人們有個吃飯的地方,同時他還養了不少歌舞女伎讓她們在客人用餐時為其唱歌跳舞,這樣一來,園子的餐飲生意就慢慢做起來了。

詩人也需要生活,來看看這位清朝大詩人的“致富經”

在餐飲生意的受歡迎程度起來以後,其個人的名氣也得到了增長,於是袁枚又再次利用打響的名氣開始售賣其自己寫的書籍文章,而他的書賣得有多好呢,這麼說吧,就連臺灣都有人跑過來專門購買他的書籍,並且袁枚還四處接受邀請幫其他人寫各類文章,據說其一年的收入就有三四千兩白銀,若是杜甫能有這種商業頭腦,恐怕晚年就不會過得那麼悽慘了吧,不過按杜甫的性格估計有這種想法怕是也不會去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